我校首都劳动奖章获得者祝合良: 追求从未止步
在流通、期货和黄金三个领域,大家都认识一位名叫祝合良的“大拿”。自1992年工作以来,祝合良主要从事商品流通、品牌管理和黄金市场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是国内知名的流通专家、品牌专家和黄金市场专家。
不仅如此,祝合良在首经贸还担任着本、硕、博的教学指导任务,同时作为学校的科研处处长,凭借追求从不止步的精神,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位优秀高校工作者的动人之歌。2014年,在北京市总工会公布的首都劳动奖章获得者名单中,祝合良位列其中。
学者祝合良:投身科研
流通、品牌、黄金这些研究领域在20年前并不热门,那时刚投身高校科研的祝合良敏锐地抓住了这三个当时的冷门。
对于当时为什么会抓住这些研究领域,祝合良坦言一方面是因为自己的兴趣,另一方面则是研究之初,他就认识到黄金作为具有货币职能的贵金属,其重要性必然越来越受到关注。
对于流通领域的研究,祝合良归结为,经济社会发展都是以流通为中心的,流通研究必然是科研的关键之点。而对于品牌则起源于 2001 年出国进修时,当时美国对品牌的热衷以及他的导师从事品牌方面研究,让祝合良意识到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品牌必然越来越受重视。
除了研究的兴趣,祝合良还强调,作为科研工作者要围绕自己的社会责任开展科研工作。“例如,黄金产业关系国家金融安全和经济发展,科研人员就是要关注关系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好智库作用。”祝合良表示。
在整合校内外资源的基础上,祝合良 2005 年创建国内第一家品牌研究机构“中国品牌研究中心”,2010年创建国内第一家黄金市场研究机构“中国黄金市场研究中心”,目前在国内均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同时,2008年祝合良还受中国商业联合会委托,负责起草全国“品牌管理师”标准的制定工作,该标准 2012 年被商务部批准实施;2012年,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与中国黄金协会委托,负责编写“黄金投资分析师”系列丛书四部,成为全国黄金投资人员从业资格考试指定用书。
2014年,祝合良撰写的 《黄金价值与中国黄金战略构想》 被纳入了中宣部成果要报,为中国黄金战略问题提供了智力支撑。
值得一提的是,在祝合良的带领下,首经贸开设了国内第一个黄金硕士和博士专业方向,树立了学校在这一领域的话语权。
据了解,截至目前,祝合良已出版各类著作26部,发表论文 120 多篇,其中多项成果获奖,主持和参加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商务部委托项目、北京市社科基金等33项课题的研究工作。
“这些年春节,也就只休息过2015年春节一次。”长期地忘我工作,春节前老毛病复发,医生嘱咐他要注意休息,否则病情加重,他才“奢侈地”给自己放了一个春节假。短短十余天,病情好转,他又投入到科研工作中。
师者祝合良:当一名尽职尽责的好老师
祝合良在学校具有多重角色,作为一名教授,祝合良在科研之外,还要花费很大的精力在教学工作中。
祝合良一直以来都负责本科生的 《品牌学》 课程、硕士研究生的 《商品流通研究》、《品牌研究》、《黄金问题研究》 等课程,以及博士研究生的 《产业经济学专题》、《产业经济学前沿》、《产业经济学经典导读》 等课程,所有讲授的课程都是祝合良几十年如一日科研与教学的凝练。例如,《商品流通研究》 讲授的内容是祝合良将自己几十年对流通领域研究总结的理解,贯穿了国内外相关问题的研究和正在发生以及未来趋势介绍给学生。
虽然所讲授的课程大都是自己的“拿手菜”,但祝合良本着对学生负责的心态,并不是“拿来就用”。每次课程他都认真备课,讲课的内容也注意与时俱进,课上应用授课技巧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在课上告诉学生应该学什么,看什么名著,有什么要求,研究什么方向等方面”,更重要的是启发他们掌握学习的方法。祝合良还严格要求自己的学生,无论是本科生、研究生,还是MBA学生,对于论文都严格按照学术期刊发表要求体例撰写,常为学生修改论文,以此来督促大家形成严谨的论文撰写范式。
据不完全统计,祝合良指导的硕士和博士生当中,目前已有6 篇硕士生论文获得校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1篇博士生论文获得校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在指导学生科研的过程中,祝合良让学生参加到自己的各类纵向和横向课题中。博士就读期间,师从祝合良的许贵阳与祝合良联合开展了黄金经济的研究,回到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工作岗位后,他在祝合良的协助下组建了黄金经济的研究机构,促进了国内的黄金经济系统研究。
管理者祝合良:为了学校科研发展而服务
除了科研与授课,祝合良在学校的另一个重要角色就是管理者,他历任MBA教育中心常务副主任、经济学院副院长、规划处处长等职务,期间取得了推进学校MBA教育,组织撰写学校发展“十二五”规划和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组织学校应用经济学、统计学在教育部第三轮学科评估中均列全国财经类高校第五位等工作成绩。
在发展规划处任职期间,规划处出台了后备学科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海外人才等学校的人才引进与支持培养计划,这些系统的人才引进与培养计划为学校后续的人才工作起到了重要支撑。2014年学校申报的各类项目中,中青年骨干教师和后备学科带头人申请项目占38%以上。
2012年,祝合良担任科研处处长以后,学校国家级科研项目立项数目连创新高,省部级科研获奖创历史新高,2014年已经获批的国家级项目,相当于“十五”和“十一五”获批的国家级项目总和。
他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对学校的科研政策进行了调整,通过修改科研奖励条例等举措,积极引导学校科研工作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实现了数量与质量的双提升。在祝合良带领下,科研处出台了科研成果突出贡献奖等奖项的评选和奖励条件,致力于将承担大项目、发表高水平论文的人才选拔出来,实现了评选由数量向质量引导的转变,提高了学校高层次项目人才的奖励与支持。
“十二五”期间,按照学校党委的统一部署,学校的科研工作围绕“打基础、上水平”展开了系统的工作。作为科研处的领路人,祝合良也在科研的组织工作方面做了大量的保障工作。
意识到学校教师在科研申报过程中存在对申报流程和要求的不了解等问题,祝合良要求科研处加强课题申报的组织和保障工作,邀请国内外专家到学校讲授课题的申报经验等内容,一个一个申报课题教师、一个一个学院地传授课题申报与管理经验。这种努力很快取得了丰硕的回报,学校的申报课题数量和质量大大提高。以劳动经济学院为例,配合着科研处的项目申报培训及学院自身开展的培训,学院仅 2014 年就获批国家级项目14个。
在管理过程中,祝合良历来强调学校科研平台的重要性,他先后到北大等高校调研科研管理工作经验。到了北大之后,他发现北大拥有 160 多个科研机构,对学校的科研工作起到了很大的支撑作用,于是,他开始与学校各部门协作推动科研平台的建设,将“搭建科研平台”作为工作重点,组建或扩大了一批跨学院、跨学科、跨学校的科研平台。
“科研要做到顶天立地,而立地的根本就是要有科研的组织平台”,祝合良表示,通过搭建平台可以吸引来自国内外的各类学者,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并且通过校内与校外学者的共同研讨,提升学校人才队伍建设,同时平台建设积聚了人才与资源优势,还能提高协同创新能力,达到“上服务政府、下服务学生”的要求。
2014年,以祝合良任院长的中国流通研究院成立。据祝合良透露,中国流通研究院将推出城市流通竞争力报告、中国黄金市场报告、中国商业发展指数等系列报告,进一步提高流通学科和学校的知名度。
目前,他正在筹备中国黄金研究院,该研究院将按照国家智库的要求打造,为国家金融安全和助推人民币国际化提供支持。
首经贸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首经贸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首经贸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首经贸新闻中心 Email:xcb@cue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