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科重点】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研究
科研团队简介
庹国柱,我校保险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农村保险研究所所长、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社会保险学会理事、北京保险学会常务理事等职。主要研究农业保险、保险市场问题、保险经济学等。发表学术论文180多篇,出版《保险学》、《保险经济学》等教材16部。先后主持研究《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研究》、《我国农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等国家级课题。获得北京市政府、陕西省政府和农业部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两项、二等和三等奖各一项。
课题组成员:首经贸吕学静教授、朱俊生教授、李文忠副教授和刘水杏副教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王国军教授,西南财政法大学刘苓玲教授,深圳大学谢圣远教授等。
研究背景
庹国柱:现在我国城镇化的速度很快,到2012年末,城镇人口已经超过50%,城镇人口数量的快速增加和农村人口数量的迅速减少的背景下,建立一个能够适应并有效地服务于我国城镇化进程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显得非常重要和紧迫。经过十多年的努力,虽然该制度体系建设有了很大进展,但是还有很多难题需要解决。特别是这个体系需要事先勾画出来一个明确的顶层设计和实现路径,这样,为改革实践服务的相关研究就有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希望能为中国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的顶层设计工作提供思路和借鉴。
研究成果
庹国柱:课题研究人员发表110多篇学术论文,出版6部专著,项目组的博导成员,围绕课题内容培养了10名博士研究生和40余名硕士研究生。
课题研究构建了分析“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的理论基础,从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等多个角度系统分析了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强调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需要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条件的配合,利用计量模型和精算技术分析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所需的政治和经济条件。并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建立多层次的、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农村与城市社会保障体系有机衔接的养老保障制度的构架。梳理了我国健康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历程,从城乡之间卫生服务的提供、利用、筹资和城乡居民的健康状况等四个方面,对我国城乡健康保障制度的公平性进行了评估。基于健康保障制度公平与效率均衡的理论,提出了建立以“覆盖全民、层次多样、家庭互济、供需协调、运转高效”特征的,包括免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国民基本医疗保险、地方重大疾病统筹医疗保险、医疗救助和商业健康保险五个层次的覆盖城乡的全民健康保障制度的基本设想及其实现路径。分析了完善我国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的理论前提、历史起点、救助水平以及社会救助制度的技术前提,从农村社会救助制度的变迁入手,分析原有的残缺不全的制度与农村新的社会经济环境的不适应性,论证了社会救助制度的减贫效应,并提出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包括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医疗救助制度、廉租房制度)目标和制度架构、路径与实施步骤等。
研究内容
庹国柱:研究利用发展型社会政策与社会保障的生产性效应理论、生命周期等理论,构建了分析“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理论基础,描绘出建立我国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的总体设计方案。
在整体的制度框架设计之下,这个研究分专题重点论述了如何建立覆盖城乡的养老保障制度、健康保障制度、社会救助制度。在建立覆盖城乡的养老保障制度方面,研究提出了建立覆盖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思路与六个方面的政策建议,包括如何进一步构建与完善养老保险制度体系;如何适当改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消除城乡衔接的制度障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城乡衔接的路径与方法;如何多渠道筹集资金,化解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城乡衔接的“空账”难题;如何夯实基本养老保险的管理基础,完善管理体制;如何完善城乡基本养老保险的配套制度。在建立覆盖城乡的健康保障制度方面,研究在对我国城乡健康保障制度的公平性进行评估的基础上,利用单一产出的DEA模型和1998—2008年的数据对城乡健康保障制度的总体效率、城市效率和农村效率进行了评价。然后,基于健康保障制度公平与效率均衡的理论,提出了建立以“覆盖全民、层次多样、家庭互济、供需协调、运转高效”特征的,包括免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国民基本医疗保险、地方重大疾病统筹医疗保险、医疗救助和商业健康保险五个层次的覆盖城乡的全民健康保障制度的基本设想及其实现路径。研究在分析了完善我国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的理论前提、历史起点、救助水平以及社会救助制度的技术前提的基础上,从一个比较新的视角,着重论述了社会救助政策的减贫效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制度的思路和路径。
研究心得
庹国柱:我作为组织者,除了思路和组织工作之外,绝大部分研究工作都是团队的老师和学生们完成的,要说体会,有两点,第一是一个人的力量很有限,但只要集思广益,发挥团队精神,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就能做成事。做科研是这样,做其他事情也是这样。其次,做科研必须深入实际,充分了解前人研究成果,真正发现现实中的问题所在,才会有目标,有思路,才可能出有意义的成果。
首经贸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首经贸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首经贸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首经贸新闻中心 Email:xcb@cue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