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韶: 用良心和责任做老师
2014年的春天比往年来得早,而且持续的时间也分外地久一些。就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满眼是绿色的首经贸校园里,纪韶在紧张的科研任务和繁忙的教学任务的夹缝中挤出时间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当我们提到纪老师申请的《中国特大城市就业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平衡性研究》获批第四批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向她竖起大拇指时,纪老师却很平淡地说:“我心里总有一个愿望:趁退休之前能为学校多做点什么。”
立志为师 缘系经济
纪韶,出生于一个医学世家,父母都曾参加过抗美援朝。父亲是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院长,留学日本获医学博士,后被国家派到苏联学习,是国内很知名的专家。母亲是中国医科大学皮肤科教授,在皮肤免疫系统研究领域中是一位很好的学者。“我们家从小家教很严格,父母不仅要求我们好好学习,更注重培养我们的综合素质,要求我们端端正正做人”。
如果说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那么,对于纪韶来说,人生中的第二位老师非其博导宋涛教授莫属了。“宋老是我国经济学界的泰斗,新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奠基人。博士生入学后,我被院里安排做宋老的学术秘书。宋老时常对我说,要想做好研究首先要踏踏实实地做人,做研究最怕是没有自己的观点或不坚持自己的观点”。
纪韶说,“还记得一次研讨会上,宋老问我们对‘效率’一词的理解,当时我就把自己认为比较全面的解释说了出来,宋老直接反问我有没有查过《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后来才知道《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中关于“效率”一词诠释了12页,我看了后特别愧疚。”严谨的治学态度在宋老师的教诲下逐渐形成。
治学严谨 刻苦钻研
“纪老师在科研中是个求甚解的人,每一次申报课题都会做大量的准备工作,从选题角度到前沿性,从分析框架到逻辑性,甚至到每一句话的表述,纪老师都会字斟句酌,都要经过反复的思考。”参加纪韶课题的老师和学生都会这样说。
“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纪韶教授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对劳动经济学国家级重点学科的建设、人才培养、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劳动经济学院党总支书记王明会介绍说,纪老师的专著《中国失业预警——理论视角、研究模型》,不仅获批北京市出版工程、国家“十一五”重点图书,而且先后获北京市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经济学一等奖、国家教育部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中国失业预警研究是一项开创性的研究,当时,国内在这方面没有高水平的研究成果。我在构建中国失业预警理论模型和应用模型前,要构建中国劳动国市场流量分析模型及运行机制,要准确测算出中国自然失业率水平。由于国内对这些数据都没有精准的统计分析,我在推进这项研究时,每一步都需要做大量的研究积累。比如我现在画的中国失业预警评价方法体系,电脑屏幕太小,我就在家把地擦干净,用A4纸一张接一张地铺在地上,就趴在地板上一笔笔地画,一共2.5米长的图纸。有时候在电脑上写论文,一坐就是大半天,等缓过神来,都忘了中饭吃了没,自己都想不起来。”功夫不负有心人。2006年11月15日至2010年12月,纪韶完成了北京市高校“十一五”成果转化项目《北京市失业率和失业预警理论模型对就业政策支撑的研究》。该项目在北京市高校“十一五”成果转化项目获批的32项中唯一的一项社会科学项目。
“一生致力于对研究问题的认识是我科研的目标。”如今,已步入花甲之年的纪韶仍然没有打算闲下来,除了仍承担着中国劳动力调理理论与政策研究,活跃在科学前沿,她最关心的莫过于带动和帮助年轻人成长。她一方面积极拓展研究方向,多方寻求合作,组建研究团队,为年轻教师的成长创造了很好的条件,一方面给年轻人指点迷津,协助他们申请课题。在劳经学院有一个非官方的说法,就是课题在申报前如果给纪韶老师看过,最后获批的可能性较大。“趁现在还跑得动,我还想多做几件事,为系里多争取几个项目,为年轻人多创造些条件。”
严格要求 倾心育人
“连续三年,我带的学生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毕业生。每年院里评审优秀硕士论文时,我的学生无论在哪个组,无论是开题还是中期检查等环节。优秀硕士论文的前几名都有我的学生……”,纪韶自豪地介绍自己带过的学生,“我每周都会和师门的学生至少见一次面,每次都在2个小时以上,大家在一起研讨自己正在做的研究,常常是从别人的困惑中得到启发,所以思维开阔,写论文自然不成问题。”
“纪老师对学生培养的要求很严格,特别是要求做人方面”这大概是纪韶的学生们的一点共识。“还记得201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面试前,我去老师办公室毛遂自荐,一进门就见到众人围在纪老师前后问这问那,后来才知道那是师门里正在讨论课题设计。当时见面的时间不长,纪老师问了我两个问题:一是为什么要进现在的师门,二是自我评价是否能潜心学习”,纪韶所带的硕士研究生朱志胜说,跟着纪老师学习的这两年,才真切领会到了进师门前老师这句话的含义。
纪韶常说,学生的事无小事,她把学生看作自己的孩子一般,孜孜不倦地教诲、无微不至的关怀。“纪韶老师时常鼓励我们在学校踏踏实实地学习、做研究,不断地努力学习,锻炼自己的才干,培养自己的学识,因为这些是终身受用的能力”,劳动经济学院博士一年级在读学生王珊娜说,纪老师特别鼓励大家申报研究生创新课题,在她第一次申报课题时,正赶上纪老师在外地开会,而纪老师回京的第二天便是课题截止日期,于是纪老师一下火车便直接拖着行李来到学校,帮她审阅申报书并提出指导意见。
“当我告诉导师自己进入了北京市挑战杯特等奖答辩环节时,我能在电话里清晰的感觉到导师的心情比我还激动。”朱志胜特别感激地说,正是纪老师的悉心指导,他撰写的《中国省际劳动力流动的特征演变及经济效果研究:1995-2010》才能获得第七届“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那是我研究生阶段的第一个寒假,一般学生都会认为这个寒假是好好玩、放松放松的大好时光,岂料纪老师在寒假的每一天都会准时给我打电话,询问并督促我的论文进展,是否遇到了困难。“导师常对我说,既然你想读博,挑战杯对你来说即是挑战也是机会,是你跨出论文写作的第一步,将会影响你以后做研究的信心,同时也是验证自己是否真的适合做研究。”
“我希望培养出来的人能够为社会做出更多贡献”,纪韶认为,对研究生来说,能力的培养是最重要的,不仅包括自学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也包括写作能力、表达能力和社交能力。“如果在研究生阶段学会思辨,学会用凝练的语言表达思想,无论以后从政、从教、从商都能把自己的工作做好。”纪韶说。
30多年来,无论工作有多繁忙,纪韶从未离开过教书育人的第一线,就拿她给本科生讲的《劳动经济学》和《就业管理概论》两门课来说,一讲就是10余年,“这两门课每学期的授课内容都不一样。教学质量是老师的责任,我的教案每学期都要更新,要把我的最新研究加进去。”纪韶认真地说。
纪韶 劳动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荣获北京市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国家教育部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三等奖,获批北京市科技创新人才、北京市社会实践先进个人、北京市优秀教师等荣誉。
研究领域:劳动力市场理论与政策。研究方向:劳动力市场流量分析模型,中国失业预警理论与实践,中国就业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平衡性。
首经贸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首经贸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首经贸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首经贸新闻中心 Email:xcb@cue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