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尹志超教授北京高校优秀本科育人团队:坚守初心 深化改革 勇担立德树人使命

WechatIMG12.jpg

团队简介

尹志超教授带领的金融学本科育人团队由金融学院30名专业教师组成,团队开设金融学、投资学、公司金融学、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固定收益证券、金融衍生工具、国际金融学、保险学等主要课程,承担了北京市首批一流专业和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工作。团队是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形成的一支素质较高、治学严谨、具有优良教风和敬业精神的师资队伍,团队中各位教师热爱教育事业、有崇高师德、重视学生全面素质培养,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的改革中付出了大量努力,在教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同时,尹志超教授还与北京大学、人民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和中央财经大学等国内兄弟高校保持着密切合作。

WechatIMG13.jpg

团队秉承“教学与科研互促互进”理念,在教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上取得了丰硕成果。在教学方面,自2015年以来,团队教师共申请获批25项教学改革项目,其中省部级以上项目4项;建设教材11部,其中《金融学》被评为北京市精品教材;获得教学成果奖6项,其中《因材施教,“提前半步走”培养拔尖本科生的探索与实践》获得2017年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打造8门金融专业核心课程、 9门全英文课程,形成了一流的课程体系。在科研方面,团队科研氛围浓厚,坚持以教学带科研,以科研促教学,积极跟踪学术前沿。团队教师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在SSCI、CSSCI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包括《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等国内外重要期刊;承担国家级、省部级基金项目共97项,其中国家级基金项目27项,省部级基金项目70项;出版专著16部。

WechatIMG14.jpg

在尹志超教授的带领下,团队的众多科研成果可转化为教学资源,不断更新教学内容,确保金融学教学的前沿性。团队还注重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改革和创新,积极推行研究性教学和研究性学习,教学效果显著,教学质量优良。在实践育人方面,团队教师依托完备的课程体系和丰富的科研项目,加大实务课程和专业技能训练,创办“首都金融论坛”系列讲座,带领学生参加中国家庭普惠金融调查,鼓励和指导学生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项目,专业导师提供创业指导,金融学专业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将双创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团队教师指导的学生在各类学科、学术竞赛中表现突出、成绩优异。近3年参加互联网+大赛、挑战杯、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等各类竞赛获290项省部级以上奖励,其中国际赛事获奖40项,国家级赛事获奖81项。


立德树人,特色鲜明,育人成效显著提升

尹志超教授带头的金融学本科育人团队以“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创新型金融人才,支持国家高质量发展战略,助力北京‘四个中心’建设”为人才培养目标,努力把团队打造成为培养高素质金融学科人才的教学和学术共同体,使团队教学和科研特色突出,在同类育人团队中起到示范、带头和辐射作用。

WechatIMG15.jpg

回归教师本分、坚守教育初心。尹志超教授投身高校金融学教育19年,一直在教学第一线为本科生和研究生讲授专业主干课程。近三年主讲《金融学》《金融学学科导论》《金融专业论文写作》等本科课程,平均40.4课时/学期。尹志超教授多次获评“学评教”前列,教学效果突出。他还积极参与课程教材建设,先后主持教育部精品视频共享课《货币金融学》,参编教材《货币金融学》、《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尹志超教授领衔主持的《金融学》课程获2020年国家级一流线下课程。

WechatIMG16.jpg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尹志超教授的示范带领下,2015年以来,团队教师共申请获批25项教学改革项目,其中省部级以上项目4项;建设教材11部,其中《金融学》被评为北京市精品教材;获得教学成果奖6项,其中《因材施教,“提前半步走”培养拔尖本科生的探索与实践》获得2017年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打造8门线上课程、9门全英文课程,形成了一流的课程体系。

WechatIMG17.jpg

立德树人谱芳华,孜孜以求守初心。尹志超教授带领团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人才培养契合国家和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教学理念和手段先进,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方法科学,重视实践创新教育,能够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践,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学生受益面广。团队深入开展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改革成果已经显现,成果经验具有可推广性。近5年来,团队教师结合各自的科研工作培养锻炼本科生研究能力,共培养本科毕业生1366名,促使575名同学继续深造,其中314名同学出国深造,261名同学保送或考取研究生,深造率达42.09%。学生在各类学科、学术竞赛中表现突出、成绩优异。近3年参加互联网+大赛、挑战杯、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等各类竞赛成绩斐然,获290项省部级以上奖励,其中国际赛事获奖40项,国家级赛事获奖81项。

WechatIMG18.jpg


深化改革,谋求发展,主动作为促创新

尹志超教授申请并获批了北京市一流专业建设支持教学改革项目《一流金融专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阐述了建设一流金融专业的思路。理论指导实践,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专业获批了北京市首批一流专业(2017)和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2019)。具体参与的教育教学改革工作包括:

WechatIMG19.jpg

强基固本,夯实课程根基。一方面,尹志超教授带领团队完善金融课程体系,重点建设金融核心课程,基于金融核心课程,打造英文课程群、特色课程群。一是建设金融学、国际金融学、公司金融、投资学、商业银行经营管理、金融衍生工具、固定收益证券、保险学等八门核心课程。二是建设货币金融学、公司金融、投资学、商业银行经营管理、金融衍生工具、固定收益证券、国际金融学、保险与风险管理、金融计量学等九门全英课程。三是在核心课程群的基础上,围绕北京金融发展需求,开设金融计算机语言、金融理财、另类投资学、金融交易技术等独有的特色课程。另一方面,他领衔《金融学》课程组,推动形成“一人多课、一课多人”的交叉性课程教学团队,注重核心课程“线上”“线下”同步建设。领衔打造的《金融学》获批国家“双万计划”一流线下课程。

破除藩篱,深度整合资源。尹志超教授组建课程组,打破课程归属,在全院范围内配置师资,集中讲授八门核心课;开设《金融专业论文写作》特色课程,在团队老师的共同指导下,引导本科生上手写规范的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通过“干中学”提升学生的报告和论文写作能力;论文指导环节,破除专业与系束缚,鼓励师生自由组合。

WechatIMG20.jpg

锐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尹志超教授在全院范围内打造本科毕业论文的全流程、多维度的纵横结合的矩阵式质量管理体系;持续建设金融教学实验室和数据库。加强金融实验室和数据库建设,推动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一方面,学院投入资源,升级数字化金融实验室,新建金融科技实验室,购置专业软件和60台高性能计算(深度学习)服务器辅助科技金融教学实验。另一方面,每年投入数据资源经费购置Wind、Bloomberg、WRDS Compustat、S&P Capital IQ、Reuters等基础数据库;创新和完善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贸大学等国内知名财经大学建立交叉培养机制;与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高校建立联合培养机制:与金融机构建立实践培养机制,充分利用金融机构资源,合作开展有助于学生实地调研、研究金融现实问题的项目。

WechatIMG21.jpg


扎根中国大地,服务国家战略,勇攀学术高峰

WechatIMG22.jpg

立足国情,潜心研究,扎根中国大地做研究。作为国内最早开始进行家庭金融的学者,尹志超教授亲自带着学生做田野调查,把教室搬到神州大地,用脚步丈量土地,用心血采集数据。团队师生立足国情,扎根中国大地,完成了大量关于中国家庭的资产配置、消费储蓄、家庭信贷、家庭支付等方面的研究,发布了《普惠金融与京津冀协同发展报告》《中国家庭普惠金融发展报告》等系列研究报告,在国内外顶级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数十篇,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由于在家庭金融研究方面的出色表现,2022年,尹志超指导学生获得“北京市优秀博士论文”荣誉。2023年夏天, 我校20多名学生前往辽宁省进行中国家庭普惠金融调查实地面访工作,尹志超教授亲赴一线,带队田野调查,给同学们上了生动一课。

WechatIMG23.jpg

尹志超教授所指导的博士生张安回忆到,“尹老师在学术研究中是认真严谨的,在工作生活中是充满智慧的。无论多忙,尹老师总是耐心叮嘱我们珍惜时间做好科研,切实体察国情民意,深刻思考学术问题,用心讲好中国故事。在生活中,尹志超对学生十分关心,敦促学生培养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在保证日常的工作任务之余,坚持锻炼身体和合理膳食,鼓励学生积极与老师进行沟通交流,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态,尹老师对学生的进步与成长充满期待并衷心感到幸福。”

WechatIMG24.jpg

勇于探索,科研育人,团队合作创佳绩。尹志超教授团队注重服务国家与首都发展战略,积极为社会经济建设贡献智慧力量。近两年,团队围绕金融科技、绿色金融、国际金融等重要主题展开系列研究。团队教师全部具有省部级以上课题承担经验,具有较高的科研水准和较强的学术指导能力。教师们以科研育人为重要抓手,自发组织学术研讨,积极开展学术交流,充分利用金融科技实验室平台支持,指导学生开展学术研究工作。近五年,团队师生以第一或通讯作者身份在SSCI、CSSCI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包括《经济研究》、《管理世界》、《世界经济》、《金融研究》、China Economic Review、International Review of Financial Analysis等国内外重要期刊;承担国家级、省部级基金项目共97项,其中国家级基金项目27项,省部级基金项目70项;出版专著16部。仅2023年,团队中有5名教师获批国家级课题立项,1名教师在《经济研究》发表学术论文,多名教师在国际知名期刊公开发表文章。居于国内前列的学术实力为团队科研育人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近五年,团队教师已指导本科生在Economic Modelling、《证券市场导报》、《系统科学与数学》等国内外知名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可喜的学术成绩激发了学生的学术热情,团队教师指导的20余名同学选择金融学学术硕士、本硕博贯通、硕博连读等项目继续深造,立志投身科学研究,将论文写在中国大地上。

0043cc001909397aab37c3a74e4e5ab7.jpeg

此外,尹志超教授带领团队长期致力以解决重大现实问题,主持及参与了财政部现金管理专题研究、中国人民银行消费专题研究、财政部小微企业税收改革专题研究、北京市金融局研究课题、北京市住建委研究课题、北京市发改委研究课题、北京市丰台区研究课题,积极服务国家和经济社会发展,为中央部委和政府提供决策咨询,为民生问题提供智力支持,为相关机构提供专业指导建议。

7087ec0389bacfe52602e2a9679f52cb.png


求实创新,薪火相传,坚守育人初心

薪火相传,尹志超教授注重团队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形成了良好的团队育人氛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尹志超教授常常这样提醒自己。“学生毕业离开时,希望他们能带走两样东西:一份是闪亮的简历,一份是扎实的专业能力。”他也常常为团队中的青年教师分享自己教书育人的经历和心得。仁而爱人,以德育德,在尹志超教授的带领下,团队的每位教师都时刻牢记教书育人的使命与担当,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带好队伍,尹志超教授通过多种途径提高青年教师的学术水平、教学能力与职业责任感。

281bf720bb83741d44ab811e1bd25ad8.jpeg

团队秉承“以老带新”传统,建立了“传、帮、带”的青年教师培养制度。团队坚持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为每一位青年教师配备一名科研水平较高、教学经验丰富的导师,指导青年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同时,尹志超教授鼓励青年教师外出交流,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团队每年都选派青年教师参加国内外教学研讨会、短期教学培训班以及科研学术会议,要求每年至少参加一项学术交流活动。在尹志超教授的带领下,团队教师持续学习,不断赋能提升。团队成员青年教师廖毓博士谈到:“尹老师是一位特别平易近人的老师,他十分关心青年老师的工作和生活。我的家乡在外地,我入职后有一次碰到尹老师,他关切地问我是否适应北京的气候,生活上有没有什么困难等。工作上,尹老师也是常常给予我们青年老师很多指导。尹老师具有非常丰富的科研经验,他嘱咐和建议我们做科研要关注国家政策,关注重要的现实问题,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并希望我们在科研上和教学上取得不断进步。”

6ae6f8ddfd9a07f68bc0ec256cc28e69.jpeg

放眼望去,尹志超教授带领的金融学本科育人团队在成长的过程中,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深化教学改革,致力打造优质课程,提高团队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培养学生追求真理、扎根实践、永攀高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未来,尹志超教授带领的团队将继续面向首都新发展、面向国家新期待、面向时代新变革继续为首都和国家培养新时代金融人才。


部分团队成员简介

38f978aed06df8397e35cb6a2a80bf0a.jpeg

尹志超,教授,现任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中组部万人计划首批“青年拔尖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北京市首届青年北京学者。曾获第二届孙冶方金融创新奖、教育部第八次哲学社会科学奖二等奖等奖项。从事高校金融学教育19年, 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教育部后期资助重大项目1项、北京市社会科学重大项目1项。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China Economic Review等国内外重要经济学期刊发表150多篇学术文章。

5b263110153aa3851220a589de9a466d.jpeg

李新,教授,博士生导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暨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曾任证券法修改工作小组特聘专家,资本市场研究会专家委员,北京国际金融学会理事、台湾东吴大学客座教授;主持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重点)等国家级项目以及教育部、民政部、北京社科、贵州社科等省部级项目10余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6部,出版智库系列研究报告3部,编著投资学、公司金融、固定收益、金融科技安全及金融学等多部教材(其中公司金融获得北京市优质本科教材),获得本校优秀导学团队;曾赴欧美港台等地工作学习,担任数家金融机构和公司顾问及独立董事;专注于金融市场、科技金融安全、转型金融及区域金融等研究,研究风格着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国际视野与本土经验相结合,历史、现实和未来相结合。

494d8f6d4234bd2cb397e3ce9d2a4402.jpeg

王雅婷,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美国多米尼肯大学访问学者,兼任北京保险学会副会长。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北京社科基金项目、中国银保监会课题等各级科研项目10余项,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2部。曾获北京市“首都高校社会实践先进工作者”称号;获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第二届教学卓越奖;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连续多年获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评教”课堂教学一等奖;入选2011年北京市人才强教中青年骨干教师计划;获社会保障国际研讨会论文一等奖、中国保险教育论坛论文二等奖等。

b062a42e2a83bc4cb871515aeabe92c7.jpeg

冯瑞河,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曾获评校级优秀主讲教师、优秀教师。主讲课程《金融学》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在北京市属高校“创想杯”多媒体课件制作与微课程大赛比赛中获“微课”三等奖;主编教材《金融学概论》和《金融学》获评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其中《金融学》于2021年被评为北京市“优质本科教材课件”;2018年,获校级第一届教学卓越奖二等奖;参与《金融学》课程建设,获评国家级线下一流课程,参与的2020年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育教学成果项目获特等奖。在《财经研究》、《经济与管理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

11bf0f46722412a1aad7a068a005882b.jpeg

陈奉先,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国际金融学会常务理事。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北京社科基金项目、北京市教委社科重点课题等各级科研项目10余项,在《Applied Economics》《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经济科学》《国际金融研究》《科研管理》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2部。曾获北京市第九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第一届教学新秀奖;入选2017年北京市市属高等院校青年拔尖计划、2022年北京市国家治理青年人才培养计划(第六期);获中国国际金融学会优秀论文二等奖。

43e6b857a67b163f894bbf65c955524d.jpeg

余颖丰,副教授,金融科技研究中心主任。在加拿大McGill(QS2023世界排名31)大学获得本科、硕士学位(电脑工程人工智能方向),2003-2007在McGill CIM实验室担任助理研究员,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现为中国社科院大学)金融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宏观金融、人工智能和金融科技。主要研究成果发表于《世界经济》、《经济学动态》、Pattern Recognition Letters、Computer Vision and Image Understanding (CVIU)等经济学、人工智能领域权威期刊,出版专著5部,主持并参与11项国家课题以及部委课题。2019年获《世界经济年鉴》(2018卷)“国际金融学2018年十佳(TOP10)中文论文”。曾多次担任《中国工业经济》、人工智能顶级会议IJCAI(2022)匿名审稿人,2020-2021年曾在北京市门头沟挂职,担任区发改委副主任(主抓人工智能产业落地与产学研融合)。担任南阳市特聘电商金融专家、中共河南省南阳市市委党校特聘教授,中国技术经济学会金融科技专业委员会理事、金融科技教育与研究五十人论坛青年成员,中国市场学会研究员。2023-至今,“京西聚智”专项人才,兼任中关村门头沟管委会副主任,继续主抓人工智能产业发展。2016-至今持续推动量化金融与金融科技专硕创新课程建设,先后推出并讲授《量子计算与金融》《金融芯片算法与设计》《区块链与智能合约》等课程。

分享

首经贸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首经贸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首经贸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首经贸新闻中心 Email:xcb@cue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