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安:二十四载教师路 一生一世师生情
时间:2013-11-25
来源:校报 作者:宣传部 窦诚松(报道) 马荔(摄影) 编辑:万陈芳 浏览次数:
24年前,李晓安走上三尺讲台成为一名年轻的人民教师,而今她已是桃李满园的北京市教学名师,如果12年真的是一个轮回,那两个轮回给她带来的仅仅是容颜的改变,恒久不变的是她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激情。
生于1963年的李晓安,在1985年辽宁大学法律系毕业后直接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攻读法理学硕士研究生,1988年毕业后,李晓安站上了首经贸的讲台,她这一站就是24年。
初结教师缘
“从今天起,你们不再是普通的孩子了,是学生。我教你们念书、写字、算术。你们要成为识字的人。我要教你们思想。”这是前苏联电影《乡村女教师》中女主角瓦尔瓦拉瓦西里耶夫娜的一句台词。提起这部电影,李晓安回忆说她就是被电影中这位圣洁的女教师深深地吸引和感动,使她成为一名人民教师的重要原因。李晓安的母亲也是一名教师,从小耳濡目染的她顺理成章的走上了教师的岗位。李晓安说,首经贸的许多老师都出身于教师之家,正是承载着父辈的理想,她才始终如一。
绽放教课舞台
说起李老师的讲课,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北京市骨干教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学名师、连续六年三届学校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这一个个奖状和头衔已经足够有说服力,但是更直接的证明还是来自上过李老师课的同学们。“李老师是一个非常有激情和感染力的老师,她不仅能够把《法理学》这门相对枯燥的课上得让大家爱听,而且通过上她的课我们能够感受到法律的魅力”听过李老师课的张莹同学跟记者说。
“要讲好一门课,首先要发自内心的热爱这门课,用这种热爱感染同学。而且讲课过程中要做到准确、深入,同时力争做到广博。这样在你的课里学生不仅能爱听而且也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对于传授知识的准确,李老师经常是用扎实的基本功,将知识表达的准确、到位;对问题分析的深入透彻使得学生对法律思维有深刻的理解;通过历史与现实、国内与国外的旁征博引使学生对法的价值有更深刻的认识。看似平淡的几句话其实是李老师从教24年扎实的、深厚的学术功底的展现。李晓安老师对自己专业的热爱吸引了学生,也引起了学生的共鸣。
课下,李老师还会组织同学们开展读书会活动,在读书会上,李老师会给学生们讲自己读书、写博士论文、写学术论文、进行课题研究的体会。读书会也给学生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让同学们分享每一个人的学习体会。通过读书会,李老师会去寻找每个同学的特点和长处,为每位同学的发展提出适合自己的建议。对于能够踏踏实实读书的同学李晓安老师会鼓励他们继续深造,增强学术能力;对于实践能力更强的同学,李老师会鼓励并主动推荐他们去各大律师事务所参加实践,从实际工作中快速成长,“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特点,作为老师要善于发现他们的特点,鼓励他们将自己的优点发挥到最大。”
收获学生肯定
“我喜欢跟同学们在一起,跟他们在一起能让自己也感到很年轻。”这是李晓安跟学生关系的真实写照。李老师每年都会组织同学们出去爬山,回忆起上次爬山张莹记忆犹新:“上次爬山因为带的吃的不够了,我们借宿农家院,李老师亲自下厨给我们煮面,虽然很简单,但是在那种环境下能吃上一顿热乎乎的饭我们真的非常满足”。跟同学们在一起的李老师总是很快乐,同学们对李老师最深刻的印象是她的笑容,那么灿烂、那么温暖,同学有的烦恼、秘密甚至隐私都会和晓安老师聊。“一个个日子升起又降落,一届届学生走来又走过,不变的是你深沉的爱和灿烂的笑容,祝福我最爱的老师。”这是教师节李老师收到的毕业很久的学生发来的祝福。与一个个奖状相比,李老师更看重学生对自己的喜爱,“同学们的肯定是最可贵的,因为,学生的喜爱最直接、最热烈、也最为长久。看到自己的学生在工作岗位上体现自己的价值是一个老师最幸福的事情”。
记者向李老师提出一个好奇的问题:“李老师,你是法学背景的学者,怎么会读经济学的博士学位?”李老师说,你没听说法经济学吗?正是需要双学科背景,我的许多科研课题研究都得益于经济学的知识呢。
同学们从李老师这里不仅获得了专业知识还学到了做人的道理,李老师从学生那里获得了肯定的同时也倍感幸福。每一年学生毕业也是李老师最依依不舍的时候……一晃就过了24年,希望这种和谐能够在首经贸随着时间的流逝愈加久远。
(原载校报第19期总第427期)
首经贸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首经贸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首经贸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首经贸新闻中心 Email:xcb@cueb.edu.cn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