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李红霞:投身教学无怨无悔 三尺讲台幸福耕耘

北京市第八届教学名师李红霞教授,19639月出生,经济学博士,现任财政税务学院党总支书记,硕士生导师。她曾获得首都经贸大学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一等奖,北京市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二等奖,北京市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等称号。


一波三折  终圆教师梦

李红霞是在1986年从我校财政系毕业留校任教的,如果当时不留校,她可能被分配到市财政局或税务局工作,李红霞说:“如果当时到财政局去了说不定现在也是北京市财政局一个处长了。但是留校让我实现了自己童年当老师的梦想,尽管当年当老师还是相当清贫的职业,但是,老师这个职业又是非常崇高的职业,它给了我幸福感和成就感。”

李红霞当年毕业留校任教首先是因为她大学四年学习成绩优秀,连续四年都是班干部,综合素质不错,学习也很努力,有几位老师推荐,同时当老师也是她的最大梦想。她还记得十分清楚,当初填报就业去向时第一志愿就是留校当老师。李红霞也还记得当时试讲时的情景,当看到底下坐着的都是教过她的老师,她紧张得脑子一片空白。她试讲的题目是“财政是如何产生和发展的”,这本来是个有争议的问题,老教师都很难讲清楚的,何况当时她还是一个学生呢。试讲结束后,老师们的评价是,在台上讲课放不开,有些紧张;选题也不好,课堂内容没有讲清楚。李红霞当时心里就凉了半截,当时有78个人参加试讲,她认为自己肯定没戏了。没想到几天后系里通知李红霞她获得了留校当老师的机会,她的梦想就这样实现了,她非常高兴。

20岁出头的李红霞终于当上了大学老师,刚刚参加工作的她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当时系里指定李俊民老教师带她,李红霞回忆说:“那时还没有多媒体,备课都是手写的教案,上课前先让老教师过目,教我如何写教案,在黑板上板书应如何布局等等……”为了第一次“登台亮相”李红霞虚心地向老教师请教。

在李红霞走上讲台前她先听了一轮老教师上课,看他们怎样把握每一节课,怎样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用什么方法吸引学生听课的注意力。李红霞认为老教师身上有许多值得年轻教师学习的地方,他们非常敬业、具有奉献精神,向他们请教问题从不保留。她说:“这种‘传帮带’精神至今仍然是我们财税学院的好传统。”

克服困难  孜孜以求

辛勤工作几年之后,李红霞有了孩子。孩子小的时候,李红霞在晚上有夜大的课。小学一年级时,孩子晚上自己在家。一天晚上李红霞下课回家,还没进家门就听见孩子的哭声,她进屋一看,原来是她自己走时忘了给孩子倒水,孩子自己拿暖壶倒水,不小心水溅出来把前胸烫起了一片水泡,她看了非常心疼……“但是,就算有再多的家庭困难,我都会尽量克服的,我工作20多年来从没有因为孩子小、家里事情多耽误课。”李红霞十分坚定而欣慰地说。

李红霞40多岁才开始读博士,当时她已经是教授职称了,好多人劝她不需要再考。她却认为自己毕竟是在学校当老师,在学业上应该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2009年她开始读博,当时上博士课是在东校区,李红霞经常是上午在校本部给学生上课,下午又奔波至红庙校区上自己的博士课。在读博士期间她同样没有耽误过一堂课。

三尺讲台  终生耕耘

博士毕业后,李红霞从2002年开始担任财税学院领导,工作量开始增大,但她每年都是超额完成教学工作量,她每学年的平均课时基本都在周8课时以上。

李红霞说:“你不难发现,其实我获得北京市教学名师是一个慢慢积累的过程,任何事情不可能一蹴而就。有时你只看到了别人成功时的辉煌,但看不到别人背后付出的艰辛,其实每个人都要经历一些挫折和失败才能取得今天的成绩。

李红霞教授语重心长地说: “我认为应该以一颗平常心来看待荣誉,有一句话很有道理: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青年教师有朝气、有热情、有理想,但是,青年教师不要急于求成。要慢慢积累知识,耐得住寂寞,要虚心向老教师请教,积累教学经验,总有一天会脱颖而出的。我喜欢教师这个职业,我也享受与青年学子分享知识的快乐,我将终生献身于教育事业。”

分享

首经贸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首经贸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首经贸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首经贸新闻中心 Email:xcb@cue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