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李婧:学生时代多才多艺 投身教育聚精会神

  经济学院李婧教授2011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这是我校教师首次获此殊荣。
知识积累焕青春
李婧,1971年出生于吉林省伊通县。童年时代受其母亲影响对语言文字产生浓厚兴趣,上小学时她非常喜欢写作文。有一次,老师给全班同学读她的作文,不是表扬,而是作为“反面典型”。因为,她根据刚刚学过的汉字“形”和“声”的特点在作文中“造”了很多新字。
  少年时代,李婧曾梦想做个翻译或记者,因为她从电视里看到国家领导人会见外宾的时候,翻译官语言流利,她觉得他们很厉害。虽然目前的职业选择似乎离这个梦想有些遥远,但是她仍然很神往翻译和记者这两个职业。
  1989年,带着对各个专业朦胧的认识,李婧开始了政治经济学专业的大学生活。在大学里,同学们推选她为班干部,但她主动请辞,申请了系团委干事工作,负责编写团讯,因为这是她擅长并喜欢的工作。
  在专业课中,李婧对经济学和哲学很感兴趣,这些课程逻辑性较强。在经济学学习方面,她遇到了非常好的老师,无论是政治经济学,还是经济史,任课老师专业知识丰富,责任心强。她是老师坚定的“追随者”,按老师的指导学习,获益良多。
  在专业之外,李婧特别喜欢英文和演讲,她还是系里的长跑运动员,代表系参加全校的运动会和越野赛,多次夺得15003000冠军。
  在大学最难忘的事情是,在准备考研的阶段,她每天都起得很早,到文科楼等着开门。考研那几天,她感冒很厉害,但是她坚持考完才去医院输液,坐在医院里的那一刻,她的心里特别平静,她觉得自己用心做完了一件事。
  考研结束后的第二年春天,李婧代表学校参加关于“关贸总协定”的知识竞赛。她当时状态非常好,对关贸总协定的相关知识掌握熟练,对提问反应很快,她被评为最佳参赛选手。
  大学毕业时,当老师、搞研究是李婧的第一志愿。硕士毕业时,一位老师对她说:“去北京吧,那里是搞学问的好地方。”于是,她就来到了北京,并幸运地成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的一名教师。
言传身教凝师魂
  李婧第一次登上讲台,很激动,她的表达也很好,但是表述的文学性太强。后来她自己觉得,那样的表达有些幼稚,有点像表演。
  李婧认为,青年教师教学风格和教学方法的形成是有传承性的,讲台上,前辈们的举手投足对她的影响都很大。按照经济学院培养新教师的传统,青年教师都要讲《政治经济学》课程。李婧说:“我很感谢我们的老院长张连城老师,他愿意让我去听他讲课。他讲课一板一眼,但是又很风趣,例子举得很恰当。”在《国际金融学》的教学上,经济学院的前辈崔瑛老师也给了李婧很多的帮助,他也很乐意李婧去听他的课,解答她提出的很多问题,还把讲稿借给李婧。在《国际经济学》的教学上,李婧很感激经济学院的戴中老师和美国卡尔顿学院已故教师拉姆森先生。“戴中老师在黑板上画的几何图形给我印象非常深刻。拉姆森先生在2001年给我们博士生讲开放宏观经济学,他备课认真,注意启发学生,还非常认真的批改我们的作业。”李婧在中国社科院读博师从余永定老师,余老师对她的教学影响是多方面的。2002年她第一次走出国门,到英国杜伦大学做短期合作研究,临行前,余老师指导她如何做PPT演讲,如何开始、如何结束、如何回答问题。
   李婧认为,教学风格和教学方法的形成与师生关系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她很爱她的学生,一直把他们当作可以信赖的朋友。在红庙校区的时候,有一次发生了小小的地震,她的学生都从6楼跑到她的宿舍里去了,她们觉得在李婧老师这里就感觉安全了。
  作为一名教师,李婧恪守“教书是比天还大的事情”的信条。认为教师要讲职业道德,要尊重学生,要忠于职守。她常常遇到因为辅导学生学习、回答学生问题耽误坐班车的情形,但是她无怨无悔。她的孩子尚小时,晚上她常常是在哄孩子睡熟以后,悄悄地转移到客厅工作。2012年春,李婧的公公突然病危离世,但是第二天早晨她正好有课,她按时来到了学校,在走廊里擦干眼泪,走进课堂。下课时,她恍惚地走出教室,泪如雨下……
德行专一育学子
  1993年,李婧在东北师范大学开始攻读经济学硕士学位,1996年毕业后到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工作,1999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2002年通过博士论文答辩。200712月被评为教授。她的简历看似一帆风顺,其实她为教育事业付出了很多。
  这些年,她对教学和科研一直很专一,主讲的课程和科研方向也很专注。教学上,一直主讲《国际金融学》、《国际经济学》,在科研上,一直做有关货币问题的研究。她觉得,从事教学、科研一定要专注,这样才能深入下去,把教学做得更扎实,把研究做得更深入。
  李婧认为,教学与科研应该是一个老师的生活方式,她每天做的事情都围绕这两个方面,她总是在琢磨问题,并随时做笔记。“不动笔墨不读书”,她有很多读书笔记,这是一种学习的习惯,她觉得自己目前做出的成绩与她的学习习惯有很大的关系。
  她认为教学与科研是相互促进的。一个科研好的老师,教学水平也应该是较高的,会受学生欢迎。她善于把科研中的新成果纳入到课堂教学中去,不断给学生新的知识。她现在给本科生用中英文讲授《国际经济学》、给中外学生讲授《中国商务环境》,给中外硕士研究生用英文讲授《国际金融学》、《宏观经济调控与政策》等课程。
  谈起从教这些年的心得体会,李婧说:“不是我们的所有努力都会得到回报,但是‘专心,用心’是我们获得成果和回报的前提。”2000年,当她翻译马克斯·米勒和张雷合作的英文论文“资本账户自由化是对华盛顿共识的挑战吗”时,国内学术界很多人并不熟悉“资本账户自由化”和“华盛顿共识”,但是她一直关注资本账户自由化,研究华盛顿共识的精髓和时代背景,博士论文也专门研究资本账户自由化和汇率制度选择问题,并受到这一研究领域的关注。2002年李婧开始做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的研究,当时关注这一问题的学者很少,但是她始终围绕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完成了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并以中文、日文、英文发表了论文,在学术界有一定影响力。
  谈到今后的目标,李婧说:“在教学方面,我要继续提高教学水平,努力做到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安排教学内容,在教学方法上,努力做到让学生‘跳一下就可以够到苹果’。在科研方面,要加强对货币国际化问题的研究,争取出高质量的论文,另外要带好硕士生和博士生,引导他们学会做研究。”
(原载校报第433期)
分享

首经贸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首经贸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首经贸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首经贸新闻中心 Email:xcb@cue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