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扎实推进综合改革试点工作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关于全面深化综合改革的意见》是我校改革发展的重要指导性文件。如今,《意见》已经出台一年有余,那么改革的责任部门具体的实施效果如何呢,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在三个改革试点单位,看看我们能从中发现哪些值得借鉴的好经验、好办法……
经济学院:国际化发展稳步推进
以教育国际化为切入点,全面推进学院国际化进程,以国际化带动综合改革,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综合竞争力,促进学科专业建设,实现创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经济学院的目标……这是经济学院此次综合改革的工作目标。
据经济学院院长郎丽华介绍,为了更好地推进综合改革,学院制定了学生国际化、教学国际化、科研国际化、教师国际化、学科建设国际化和国际合作项目拓展等方面的年度目标。2016年4月,《经济学院国际化改革试点方案》得到批复,一年来,学院稳步推进国际化进程,取得了较好效果。
在学生国际化方面,2016年,经济学院参加暑期项目、学期项目、保研项目等有海外学习经历的学生总数达到358人,比计划目标超额完成80人,接收国际学生人数也达到了预期目标。在教学国际化方面,与合作学校开展定期的教师双向交流,学院还为学生开设了法语课程,增加了一些国际合作院校和学分互认课程。
“我们学院法国的合作院校比较多,开设法语课程是为了更好地让学生适应法国的生活环境,条件成熟时,还准备开设一些其他类的语言课程,丰富学生的选择。”郎丽华介绍。
经济学院的科研国际化方面也取得了较大成果,2016年,学院教师在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5篇,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但郎丽华也表示,学院将进一步加强国际项目和国际合作,争取日后有所突破。
经济学院的国际化发展起源于上个世纪90年代,谈起学院的国际化发展,郎丽华深有感触,“早在经济学院创立之初,时任院长张连城就坚持以国际化作为学院的发展方向”,郎丽华说,“国际化发展是一个趋势,走国际化发展的道路才能培养与国际接轨的一流人才。”她接着补充道,“国际化也是要花费很多气力才能做的一件事,各学院要量力而行,尤其要结合自己的比较优势和特色来做,学院之间要互相配合、优势互补,实现共赢。”
2016级经济学院国际商务专业研究生毕钰,本科也在经济学院就读,她当时的专业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大三时,她参加了经济学院与法国克莱蒙费朗高等商学院的交换生项目,毕业时拿到了中法两所院校的学位。“在法国读书的经历让我终生难忘,我和我的同学们克服了重重困难,独立生活、学习语言、一起旅行,都是这次交流带给我的宝贵财富。”大一时,毕钰参加了学院举办的创新成果与表彰大会,“那时候听台上的学长学姐分享自己出国留学的经历,我也有了这种向往,给自己制定了一个‘小’目标。”
在经济学院,师生能够感受到这种国际化的氛围,并潜移默化地受到它的影响。2005年至今,经济学院累计派出500余名学生参与各类国际交流活动,100余人次教师参与各种境外讲学、进修和合作科研,与欧洲、北美、澳洲等国的20多所高校合作开展合作交流项目,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国际化教育需求。据悉,学院还将于今年9月派出在专业领域具有研究经验的教师到法国教学,培育品牌化的外教课程。
法学院:研究生“一人一课表”人才培养改革正在进行
“在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学科方向凝练、学科梯队建设等方面,进一步研究改革的重点任务和措施,通过综合改革,提高学院的人才培养质量与学科水平。”这是法学院综合改革方案中关于改革目标任务的一段描述。
据了解,此次法学院作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将主要着力从两个方面进行改革:一是进行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二是搭建法学学科平台。就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而言,法学院2016级学术型硕士已采用了新版培养方案。本科人才培养机制改革将重点针对2017级及以后的法学院本科生,目前尚未实行。在法学学科平台方面,法学院拟成立的两个校级学术机构已经成立,即首经贸中国商法研究中心和首经贸环境与经济法治研究中心,下一步,将利用这两个平台进一步提升学院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能力。
法学院推动以“一人一课表”为核心的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是本次深化改革的亮点之一,现已初见成效。据法学院科研秘书刘影老师介绍,“一人一课表”推行的范围是2016级及以后的法学学术型硕士,分别是2016级的法学理论、宪法学与行政法学、民商法学、经济法学和国际法学专业。这项改革主要包括课程设置、选课方式、课堂教学与考核方式的改革。
在课程设置方面。各专业均保留公共课和任意选修课的设置及学分要求,开设2至3门最体现本专业特色的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则全面放开,各专业的必修课,可以成为其他专业的选修课。在选课方式方面。全院学术型硕士可根据自己的学习背景、发展意愿、求职兴趣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选课计划。
2016级民商法专业研究生赵佳慧上学期选了9门课,其中4门是专业选修课,对于为什么选这些课,她自己很有想法:“选择行政诉讼法研究是想通过交叉领域的学习锻炼自己的思维方式,选择西方法律史是想积累一下自己的法学素养,合同法研究是民法领域非常重要的一门课,所以我想继续夯实这部分的基础……”2016级法学理论研究生柯妮所选的专业选修课集中在宪政法领域,她认为法理宪政不分家,希望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更好地理解本专业的知识。
法学院院长喻中认为,“随着课堂教学的深入,在同性质的课中,选课学生较少的授课教师会反思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授课方式,这种新的选课方式无形中也迫使教师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在课堂教学与考核方式方面,学院提倡小学分授课,即开设1学分、8周、16课时的课程,使教学方式更加灵活。教师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创新授课方式,如翻转课堂、群组讨论、案例模拟等。学院还鼓励教师联合开课,鼓励每个教师有自己的主讲课程。
喻中认为,“‘一人一课表’实施后,有利于各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共享全院教学资源。此项改革也充分尊重了人才培养规律,有助于促进学院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协调发展,推动学院核心竞争力的整体提升。”
工商管理学院:以开展国际认证促发展
“要做世界一流,就要参与国际认证”,这已经是国内外商学院发展的共识。工商管理学院将学院全面深化综合改革目标定位在开展商科国际认证上,计划在5至10年内,以国际认证促进发展,将学院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商学院。
“国际的标准和要求有助于提升学院内部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终身学习’的认证制度可以促进学院的持续发展。”工商管理学院院长柳学信说,“开展国际认证之前我们要做很多准备工作,要按照国际认证要求,建设和完善人才培养体系,逐步提升学院的师资国际化和学生国际化水平,完善学院的内部治理等,为国际认证打好基础。”
工商管理学院首先启动的工作是明确学院的人才培养特色。通过学院使命和价值观的重构,科学合理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突显学院人才培养特色。2015年底至2016年初,学院广泛征求校内外各方意见,于2016年4月最终确定了“植根管理实践,探索商学前沿,培育卓越商才,服务社会发展”的学院使命和“厚德精业,守正出新”的学院价值观。柳学信认为,新确立的学院使命和价值观符合学院一直以来坚持培养实践型、具有国际视野卓越商才的人才培养目标,也能反映国家、社会和企业对商学教育的热切期待和紧迫需求,体现了当代商学院应具有的多重角色和应承担的重大责任,具有鲜明的时代感。
除此之外,工商管理学院也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提升学院整体国际化水平。目前,学院已经在学生和师资国际化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2016年,学院新获批了企业管理硕士和企业管理博士2个全英文留学生项目,2017年新获批了工商管理本科全英文留学生项目。学院学历留学生规模进一步扩大,为学院国际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工商管理学院企业管理英文授课硕士、博士项目首次招生均达到了较大的招生规模,实现了独立组班进行培养。学历生中研究生比重进一步提高,不同类型留学生结构层次得到提升。学生生源国达到73个,呈现出“立足周边,五洲拓展”的格局。
工商管理学院与云南三所学院达成合作协议,与普洱学院签订“3+2”项目,接收东南亚留学生,已有约50名左右的国际留学生在合作院校学习。在教师培养方面,学院要求年轻教师为硕博项目开设全英文课程,教学国际化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升。“学院经常会举办一些交流和学术活动,让国际国内学生都参与进来,反响很好,下一步,学院将会探索逐步打通中英文课程,全方位提升学院国际化水平。”柳学信说。
2016年底,学院已经正式启动了中国高质量管理教育认证(简称CAMEA),为国际商科认证积累经验。柳学信表示,今年之内,学院将成立国际认证小组,未来,学院希望可以在人才培养项目认证上取得突破,并实质性启动学院层次的国际认证。
(原文载于校报总第507期)
首经贸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首经贸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首经贸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首经贸新闻中心 Email:xcb@cue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