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习近平文化思想与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研究”学术研讨会在首经贸召开

为深入阐释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精髓要义,系统解读中国式现代化所开创的人类文明新形态,11月7日,“习近平文化思想与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研究”学术研讨会在我校博纳楼第七会议室成功举办。本次研讨会立足学术前沿,聚焦时代课题,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的文化支撑与精神引领。党委常委、副校长杨奎出席会议并致辞。

杨奎在致辞中首先代学校党委向与会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介绍了首经贸作为北京市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办学定位,以及马克思主义学院在习近平文化思想与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领域取得的重要进展。他强调,当前正处于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深入阐释习近平文化思想,系统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开创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既是哲学社会科学界必须回答好的时代课题,更是高等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使命。他表示,学校将持续加强相关学科的创新团队与高水平科研平台建设,通过有组织科研,着力产出一批具有标志性、引领性的高水平研究成果,以扎实的科研创新支撑高质量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切实履行好服务新时代首都发展的职责使命。他期待以本次研讨会为契机,深化理论认识,凝聚实践共识,汇聚学界智慧,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首经贸力量。

在专家研讨环节,七位专家学者从不同维度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主任董振华教授从文化哲学视角比较了中西现代化路径,指出西方的现代化由资本逻辑推动,根植于理性主义与二元对立的哲学传统,而中国式现代化则以“人民至上”为根本原则,其文化底蕴深植于“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和马克思主义的关系性思维。他强调,“两个结合”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由此诞生的新文化生命体,是中国式现代化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根本所在。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杨金海教授深入阐释“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指出这是我们党思想理论的创新发展,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国式现代化中的基础作用。他强调要以马克思主义为“魂”、以中华文化为“根”,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指出要从内容与形式、理论与实践、硬实力与软实力、国内与国际这四个维度协同推进,打造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与传播体系,为文化强国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邹广文教授从历史维度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与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内在关联。他提出,“第二个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主导,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解放过程,明确了“结合”一词所蕴含的主次关系与能动方向。在此基础上,他进一步辨析了“现代化”是“现代性”的展开形式而“现代性”是其精神内核的表里关系,并厘清了从“主体性”到“文化主体性”再到“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的逻辑演进,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形态构建提供了清晰的学理阐发。

北京大学哲学系聂锦芳教授从马克思著作研究的深厚背景出发,深入阐释了马克思哲学的当代价值。他指出,马克思的哲学本质上是一种批判性与革命性的思维方式而非僵化的理论体系,马克思的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其全球化论断是具有“铁的必然性”的历史趋势;面对复杂现实,理论研究必须坚持理性精神与唯物主义态度,立足真实而全面的社会境况,避免陷入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或脱离实际的空泛论述,从而为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提供坚实的思想资源。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院长臧峰宇教授从文化哲学的视角,从文化传承发展的历史逻辑,文化守正创新的理论逻辑和文化体用贯通的实践逻辑三个层面,阐释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哲学境界,以及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这一命题的深刻内涵。他指出,今天我们要用“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思想方法,深刻理解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辩证统一的哲学境界。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院院长吴向东教授系统论述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性,并从文明性的角度出发,指出其本质是区别于西方对抗性文明的“建构性文明”。通过辩证理性、关系思维和共同体原则三大文明特质,他深刻阐释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何以作为一种新的范式,形成与西方现代化的显著区别。这对我们理解和推进当下中国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侯衍社教授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与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的内在联系,从五个维度深入剖析了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的丰富内涵。他表示,习近平文化思想从思想理论高度系统回答了中国式现代化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根本性问题。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以“第二个结合”为理论基石,形成以独特“六观”为核心的理论体系;以解决社会主要矛盾为实践导向,形成协调发展的文明范式;以中国精神为价值根基,关照全人类共同价值;反映数字智能时代的时代特征;以人的现代化为目标指向,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李厚羿教授代表学校学术创新团队汇报建设情况。该团队作为学校重点支持的科研力量,由杨奎担任负责人,汇聚了马克思主义学院骨干教师,旨在推动学科发展和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提升。团队聚焦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研究、文化安全与自主知识体系建构、“首都文化”特色研究三大方向,积极开拓“人文经济学”交叉领域研究,服务新时代首都发展。

 

会议第一、二阶段分别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周宇宏,学院党委书记马力主持。

 

本次研讨会围绕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深刻内涵、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整场研讨会思想深邃、讨论热烈,在关键理论问题上形成了诸多有价值的共识。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本次会议的召开正当其时,为进一步明晰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体系与核心要义,进一步勾勒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的丰富内涵与独特标识,进一步凝聚关于如何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学术共识与实践路径,提供了重要的学理支撑与方向引领。本次研讨会将为我校相关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宝贵的智慧引领,为重大时代性课题的研究注入新的强劲动力,并对服务国家文化发展战略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代表60余人参加此次会议。

分享

首经贸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首经贸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首经贸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首经贸新闻中心 Email:xcb@cue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