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召开“思政课课堂教学提升行动”专题研讨会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教育部关于开展2025—2026学年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提升行动的相关要求,10月29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博远楼4号会议室召开“思政课课堂教学提升行动”专题研讨会。党委常委、副校长杨奎出席会议,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周宇宏参加会议并讲话,会议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马力主持。

杨奎在讲话中系统阐释了“八个统一”的核心要义,强调思政课教学要坚持政治性与学理性相统一,善用学术讲好政治理论;注重价值性与知识性融合,把握课堂教学关键环节;强化建设性与批判性结合,夯实经典著作研读根基;推动理论性与实践性贯通,服务新时代首都发展。他要求全体教师涵养“教育家精神”,积极参与团队建设,实现从“教知识”向“育人心”的转变。
周宇宏从工作目标、工作任务、工作要求三个方面,全面传达了教育部关于开展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提升行动的通知精神。通知要求重点抓好规范集体备课、创新教学方法、完善听课机制、推进数字赋能等关键环节。副院长成林萍汇报了学院在思政课质量提升方面的具体措施与工作成效,分析了当前面临的现实挑战。
在主题发言环节,教师代表分享了教学实践经验。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主任王颖重点介绍了“五学六位”协同教学模式,该模式通过“导学、督学、自学、辅学、互学”重构学习生态,以“问、教、学、行、创、评”实现教学闭环。《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于2023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形势与政策联合党支部书记孟献志结合学情分析,探讨了面对生源特点与分层需求,如何在教学深度与广度上实现突破,并分享了应对人工智能挑战、平衡教学与科研关系的思考。北京市高校教书育人“最美课堂奖”获得者、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李厚羿基于十余年教学经验,强调思政课要实现从“说教”到“聊心”的转变,通过语言创新、节奏设计与情感联结,增强课堂吸引力,实现入耳入脑入心的育人效果。
马力在主持时表示,学院将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持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鼓励教学创新,优化教学内容,强化实践育人,切实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亲和力与针对性,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筑牢思想根基。
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思政课教师参加会议。
首经贸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首经贸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首经贸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首经贸新闻中心 Email:xcb@cueb.edu.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