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报》“奋进新征程,喜迎二十大”巡礼特刊整版刊发《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落实立德树人带来哪些“新变化” 》深度报道,展现学校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立德树人的重要论述,将立德树人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的生动实践和取得的丰硕成果,展现出新时代高校新气象。
全文如下: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落实立德树人带来哪些“新变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党的十八大以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紧扣“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个教育的首要问题,持续推进和深化课程思政建设,将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
“立德树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就是新时代新的坐标系下中国高等教育的最本质特征。”首都经济贸易党委书记韩宪洲强调。
几年来,学校“红的底色”更加鲜明,内涵建设进一步提升,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逐步形成,校园内形成了育人的良好氛围,展现出新时代高校的新气象。
2021年10月21日,首经贸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揭牌
人人找到育人位置
立德树人“落地生根”
学校总体设计、职能部门协同联动、教学单位积极作为、教师主动参与“挖掘”和“融入”的方式方法……如今,“课程思政”“专业思政”已经成了首经贸教师茶余饭后谈论的“高频词”,这学期刚刚开始,十几个教学单位纷纷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大赛”,参与人数创历史新高。
学校以完善立德树人落实机制为出发点,为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和课程思政建设出台系列文件;制定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提升25条重点举措和推进课程思政建设18项重点工作;坚持“开门办思政”。在这个系统育人框架下,每一位教职工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明确自己的任务。
“课程思政是哪个部门的职责?”这个问题已经不复存在,在首经贸,凡是跟教育教学相关部门,都有责任和义务,全体教职员工都在以立德树人为“圆心”开展相关工作。教师们对课程思政的认识已经由“谁来做”“怎么做”变成了“怎么做好”“如何进一步深化”。
韩宪洲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立德树人的重要论述,总结为“一、二、三”的认识,画出清晰的图表。“一”即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二”即坚持立德树人和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两个根本任务,“三”代表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和健全“三全育人”体制机制。这张图表也被展示在学校的立德树人办学成果展厅内,现已成为了全体教职员工的共识。
信仰、信念、信心在广大教职工心中生根发芽,学校上下形成自觉育人、各环节全面贯通的育人环境,“思政课、课程思政和日常思想政治工作”构成的“大思政新格局”更加凸显。
业务负责人走上思政一线
实现主角“自然转身”
在国际经管学院的驼韵师话活动中,院长李鲲鹏分享了自己对“中国崛起”的认识,他希望教师们能够正确看待中国发展与国际比较,在课堂教学中瞄定“中国发展方位”,在科学研究中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前不久,首经贸教师促进中心(OTA)自发开展了一次题为“专业思政建设的思考与实践”的分享会。学校全部国家级一流专业的代表都参与进来,院长、系主任、青年教师,在分享会上积极表达自己的思考。
“专业思政建设由院长牵头、专业负责人具体组织、教师全员参与”。经济学院、会计学院、管理工程学院、金融学院、华侨学院等十多个学院院长主动牵头召开专业思政研讨会,形成了“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的生动实践。
今年,学校将课程思政的统筹部门由党委宣传部一家,调整为党委宣传部和教务处两家,一个统筹学校“三全育人”体制机制建设,营造立德树人氛围,一个统筹专业思政和课程思政建设的具体业务工作。
“一家变两家,不仅没有乱,而是各负其责、有机统一,学校立德树人任务更加明晰,也使院长、专业负责人、课程负责人自觉站到了育人舞台中央,站到了思政教育的一线,实现了主角的‘自然转身’。”韩宪洲说。
2021年课程思政建设推进大会上,统计学院
进行课程组说课场景展示
紧抓课程思政不放手
人才培养纵深推进
同样一门课程为不同的专业开设时,教学的侧重点、思政点自然也不同,“商法”作为核心课程在多个学院都有开设。据法学院院长张世君介绍,这门课程开设在工商管理学院时,会重点讲授“公司法”的内容,当开设在会计学院时,则会重点讲授“合同法”、“票据法”等内容。
“每门课程都兼具两个功能,一个是传播专业知识,一个是塑造核心素养。因此,不能就课程说课程思政,要把课程思政放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设计的大框架下去设计、实施,才符合人才培养的内在逻辑。”在学校专业思政建设座谈会上,韩宪洲这样解读。
学校将课程思政作为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切入点和完善“三全育人”体制机制的重要抓手,从搭建学校课程思政总体框架的1.0版,到全面深化课程思政建设的2.0版,再到全面推进专业思政建设的3.0版,进而延伸到探索学科思政的“红色经贸”体系4.0版,已经形成了层层深入、不断推进的“首经贸做法”。
通过紧抓课程思政不放手,学校产生了一批有特色、有品牌的课程思政建设示范成果。目前,正在着力推动所有专业进行专业思政建设,并在此框架下,精雕细刻,推动“立德树人”向纵深发展。
聚焦立德树“人”
育学生“先育教师”
“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外语教学的育人功能充分被挖掘,要做到润物无声,教师就必须先对专业、历史、社会、文化进行深入思考,内化于心才能外化于行。”华侨学院大学英语任课教师张薇说。
统计学院金融数学系教师党支部书记聂力表示,“通过‘史料’‘科技’‘哲学’等多方面知识的学习和融入高等数学教学中,课堂效果得到显著提升,教师也强化了专业能力,提升了精神素养。”
“立德树‘人’的‘人’”不仅指学生,也指在学校工作的每一名教职员工,我们不仅要做好人才的培养,还要做好‘育才之人’的培养,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让教师从‘教书匠’成长为‘大先生’。”韩宪洲说。
“教育者先受教育”在首经贸的实际工作中被赋予两层含义,一是做好教师“外力”的推动,让教师登上讲台前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立德树人重要论述的认识,加深对课程思政的理解。二是增强教师的“内力”,促进教师在育人过程中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实现“教学相长”,提升育人水平,“内外合力”形成闭环,真正提升师德师风。
9月22日,在海外留学7年的国际经济管理学院青年海归教师王峥光荣加入党组织,她表示,正是受到学校立德树人氛围的影响,才让自己向党组织靠拢的“动力十足”。近年来,学校涌现出了一批以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顾奋玲和以统计学院援疆教师钟路为代表的师德师风榜样群。
构建“红色经贸”
探索财经高校新的话语体系
“共同富裕是党的核心发展理念,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劳动科学的核心基础和目标,学院通过梳理红色劳动的‘一条主线’,探索构建立体式人才培养的‘学科思政’体系。”劳动经济学院院长冯喜良在9月28日举办的“赓续红色劳动 培养时代新人”研讨会上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红色经贸’就是首经贸回答‘财经类高校在新时代如何构建新的话语体系’的‘破题之解’。”韩宪洲说。
聚焦在课程思政、专业思政和学科思政的体系中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学校凝练财经高校办学特色,提出构建“红色经贸”,并从学术研究、课程思政建设、学生社会实践、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服务等五个方面深入探索。
课堂上,经济学院教授李婧讲授的《红色货币的崛起及其现实意义》深受欢迎,学生深刻理解了中国制度的优势和中国金融体系建设的“红色基因”。课堂外,学校与国家博物馆、北京市文物局等单位开展合作,成立“红色文化研究教育中心”,成立校内外教育实践基地,开展红色专项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让“红色”贯穿育人全程。
“红色财税百年印记展”、“党的百年劳动思想与首经贸的劳动学科建设展览”正在校园里展出,“红色经贸展”也即将开展。红色文化浸润校园,这就是首经贸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生动实践。
立足新时代,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学校建设和管理的方方面面。学校育人故事生动讲述,育人实践蔚然成风,育人共识高度一致,提振了“精气神”、汇聚了“正能量”。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学校会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立德树人的重要论述转化为建设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的生动实践,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2022年10月,首经贸举办“赓续红色劳动
开拓新时代劳动科学”红色展览
①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首经贸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首经贸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首经贸新闻中心 Email:xcb@cue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