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经济学院开展“中国产能转移至印度:全球产业布局变动与环境影响深度剖析”学术讲座

10月12日,一场题为“中国产能转移到印度对世界意味着什么”的学术讲座在经济学院学术报告厅顺利开展。本次讲座由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的助理研究员张晓旭博士主讲,吸引了校内众多师生前来聆听。讲座内容深入探讨了全球产业布局的调整趋势,特别是中国产能向印度的转移所带来的经济与环境影响。

张晓旭首先回顾了全球产业转移的历史背景。她指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凭借劳动力禀赋和低成本优势,迅速崛起为“世界工厂”。然而,随着劳动收入水平的提高和资源禀赋结构的变化,中国制造业开始面临“去生产化”和“强服务化”的双重挑战。与此同时,印度凭借其广阔的市场、低成本劳动力以及积极参与全球产业链重构的态势,逐渐成为承接中国产业转移的重要目的地。

讲座中,张晓旭详细阐述了中国产能向印度转移的两种主要模式:一是为规避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和中美贸易摩擦而进行的产业转移,这类转移仍需依赖中国供应链来维持发展;二是完全依靠转移目标地区的供应链来维持外迁产业链的发展,这类转移与国内供应链存在竞争关系。目前,印度在承接中国产业转移方面展现出显著潜力,特别是在计算机、基本金属、电气设备和汽车等行业。

然而,张晓旭也指出,中国产能向印度的转移并非毫无代价。基于系统的量化研究,她发现这一转移过程将给全球环境带来显著负面影响。通过构建碳排放核算框架,张晓旭及其团队评估了印度承接中国产业转移后全球碳排放量的变化。研究表明,长期来看,印度承接中国产业转移所增加的全球碳排放将超过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后G7国家实现的碳减排总量,对全球气候目标构成严峻挑战。

除了环境影响外,张晓旭还分析了中国产能转移对全球经济格局的影响。她指出,这一转移过程不仅增加了全球碳排放,还可能降低全球经济增长速度。特别是在计算机、基本金属、电气设备和汽车等行业,转移带来的碳排放增加和经济损失尤为显著。因此,张晓旭表示国际社会应共同关注这一问题,采取有效措施来减少产业转移带来的负面影响。

在讲座的最后环节,张晓旭与现场师生进行了互动交流。她耐心解答了师生们提出的问题,并分享了关于如何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见解。同时,张晓旭强调,面对全球产业布局的调整和环境挑战,我们需要加强国际合作与协调,共同推动全球价值链的可持续发展。

分享

首经贸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首经贸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首经贸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首经贸新闻中心 Email:xcb@cue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