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游学海,晓行致远
深耕劳动经济,培育时代英才
他们扎根劳动力市场研究
探索就业政策与人才培养的创新路径
今天
让我们一同走进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李晓曼教授的导学团队
聆听他们的故事
导师简介
李晓曼,中共党员,首经贸劳动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就业研究所研究员,南方电网能源研究所客座研究员,中国劳动学会收入分配与薪酬研究分会秘书长,劳动经济学院劳动经济系主任、党支部书记。
李晓曼围绕青年就业与人力资本等领域发表了系列研究成果。她主持国家级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4项和厅局级项目5项,国家级重大项目子课题1项,出版专著4部;以第一或通讯作者身份在《社会学研究》《人口研究》《经济学动态》《Health Economics》等国内外权威期刊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获得北京市优秀青年人才项目资助,获评校后备学科带头人、教学新秀奖等。2024年,由李晓曼担任党支部书记的劳动经济系党支部入选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
躬身指导,硕果累累
李晓曼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长期奋战在教学第一线,勤勉敬业、悉心育人,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她不仅重视知识传授,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截至2024年,她累计培养研究生21位,其中多名毕业生进入厦门大学、浙江大学等学府继续深造,也有一些毕业生投身于国有企业、医疗单位、部属高校等重要岗位,积极为国家的繁荣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贡献着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李晓曼(二排左三)与毕业生合影
因材施教,全面发展。李晓曼秉持“因材施教,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研究生。她坚持“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的要求,全程参与研究生的培养过程,无论是学习实践或是成长发展,都给予精心指导。
李晓曼(左二)带领学生参与科研实践
在教育理念上,李晓曼遵循研究生教育规律,创新指导方式。她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学习,更重视培养他们的科研实践能力。李晓曼结合自身的科研经验和学术成果,为学生设计了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她曾在学校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曼”游学海,晓行致远
在李晓曼的引领下,学生们积极进取,形成了浓厚的学术氛围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团队成员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在学术研究上取得了显著成绩,并在各类学术竞赛中屡获殊荣。
她指导的项目“职业技能培训补贴策略与高质量就业——来自13个省份的经验证据”曾获得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一等奖,创下了学校参加“挑战杯”主赛道竞赛的最佳战绩。她指导的本科毕业论文《培训制度、个体培训动机与公共职业技能培训参与》荣获北京市普通高校优秀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奖。
精进专业,贡献社会
李晓曼兼任中国就业研究所研究员,南方电网能源研究所客座研究员,中国劳动学会收入分配与薪酬研究分会秘书长,专注于劳动力市场政策评估、高质量就业政策开发等领域的研究,长期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一线。近年来,参与北京各区就业促进和定点帮扶劳动力市场政策评估项目,中国计量司公共实训基地评估项目,中国南方电网集团人才发展评估项目等。
在李晓曼的影响下,学生们始终将服务国家和新时代首都发展作为己任。她多次受邀参加政府部门的政策研讨会,并指导学生们积极参与各类政策咨询和实践活动,为政府决策和企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此外,学生们积极参与学校扎根实践工程、“青年服务国家”首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在首都大型活动服务保障工作过程中,学生们也积极报名参与活动,作为志愿者贡献青春力量,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李晓曼还非常关注学生的个人成长和心理健康。她定期与学生进行一对一谈心,了解学生的近况,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她鼓励学生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困难时勇于挑战,不断提升自我。她强调诚信、责任和担当的重要性,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李晓曼(一排左三)与毕业生合影
李晓曼既是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更是生活中给大家指点迷津的“知心朋友”。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前,学生白诗佳、付玉、王天纵总担心自己的项目不够完善,无法在众多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为此,李晓曼特意安排了一次模拟答辩,缓解大家的焦虑,鼓励大家要自信从容。最终,在李晓曼的悉心指导下,学生们参与的项目荣获全国一等奖。
学生陈丽初入学时,心中充满迷茫与不安。一次,她在撰写一篇关于智能化变革的论文时遇到了瓶颈,心中小有挫败感,然而李晓曼却对她鼓励再三,帮助她搜索资源,整理思路,还鼓励她要勇于尝试新的方法和视角。在李晓曼的悉心指导下,陈丽逐渐找到了研究的突破口,论文得以顺利完成。
李晓曼的细心与爱心,不仅帮助学生们在学业上取得了显著进步,也在个人成长方面得到了全面发展,为学生们走向社会增加了底气。
春风化雨,桃李芬芳
“学习的道路上不再孤单”
罗祥艳,2020级劳动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参加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2019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担任江苏省培训督导,并获得二等奖。曾参与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发改委收入分配与就业司课题等多项高水平课题研究,发表中文核心期刊2篇,获得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目前在浙江大学攻读博士研究生学位。
罗祥艳说:“在晓曼老师的指导下,我收获了很多。她以开放包容的心态,鼓励我跳出舒适区,勇于探索未知领域。这种亦师亦友的关系,让我在学习的道路上不再孤单,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学术追求。”
“老师就是我的榜样”
付玉,2021级劳动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曾获国家奖学金、硕士一等学业奖学金等荣誉,曾任校研究生会主席团成员、劳动经济学院兼职辅导员、学生党支部书记,多次主持和参与科研实践项目,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北京市社科基金项目等多项高水平课题研究,发表中文核心论文一篇。获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一等奖(第三署名)。目前就职于国家开放大学。
付玉说:“晓曼老师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深厚的学术功底,为我树立了榜样。在每一次的科研探讨中,我都能感受到老师的耐心与智慧,这让我在学术道路上越走越远。我由衷地感谢老师对我的悉心教导和无私帮助,这段宝贵的导学经历将永远铭刻在我的心中。”
“老师对我的教育是心灵的启迪和人格的塑造”
王天纵,2021级应用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曾任劳动经济学院学生党支部书记。他曾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发表中文核心论文1篇,获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一等奖(第二署名);多次主持和参与科研实践项目;荣获国家奖学金、北京市优秀毕业生、硕士一等学业奖学金、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学生信息员等荣誉。目前就职于中交投资有限公司。
王天纵说:“回顾在师门的求学时光,晓曼老师不仅传授给我专业知识,更教会了我如何做人、做事。在科研过程中,老师总是耐心倾听我的想法,并给予我宝贵的建议。教育是心灵的启迪和人格的塑造,她的鼓励和支持让我在面对困难时有了坚持下去的动力。我将永远铭记老师的教诲,努力成为像她一样优秀的人。”
以研促教,以教启智
以行践知,以爱育人
这是李晓曼团队不变的坚守
也是他们献给时代最好的答卷
首经贸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首经贸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首经贸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首经贸新闻中心 Email:xcb@cue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