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经贸桂浩:保送中科院硕士的三个秘笈
在首经贸2025届毕业生中
有这么一名本科生
成功获得“推免”资格
保送至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
继续攻读硕士学位
他就是“北京市优秀毕业生”称号获得者
经济学院本科毕业生桂浩
20多项荣誉+2篇高质量学术论文
桂浩用大学四年书写了自己的精彩篇章
想知道他是如何成功保送到中科院吗?
今天,桂浩跟你分享三个独家秘笈!
秘笈一:持续发力
桂浩的学术之路,起源于大一时加入的“城市犯罪科学”研学小组。“我幸得姜超老师启迪,才能让我在初涉科研之路时,便埋下了扎根学术的种子”,桂浩说自己特别感谢姜超老师的指导,在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一年的学习经历给他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桂浩(左一)与研学小组成员
大二他主动申请从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转入经济学院,尽管课程进度紧凑、专业跨度较大,但他始终围绕“提升科研能力”这一目标持续发力。此后,他陆续参与两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其中一项为北京市级重点课题,结项评定为“优秀”,另一项校级项目也顺利结项。
进入高年级阶段,他将调研与论文写作同步推进。2024年,他参与了由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农业市场研究中心主导的“三农”调研,多次深入农村基层开展实地访谈,最终被评为“优秀调研员”。
此外,他跟随导师杨慧莲先后赴北京市门头沟区和山西省吕梁市,针对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与土地托管问题开展实地调研,以实际行动践行“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学术理念。
桂浩(左一)与导师参加第八届“三农论坛”并进行论文汇报
与导师合作的论文入选《中国农村经济》《中国农村观察》第八届“三农论坛”并进行汇报,展现出对现实问题的深度思考。
科研成果方面,他在本科阶段以导师外第一作者身份在CSCD核心期刊《农业现代化研究》发表论文《“三变”改革对农户增收的影响及机制——基于地级市面板数据的分析》,以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发表1篇EI会议论文《A Study of Systematic Scale Change Based on Random Forest and Gradient Boosting Decision Trees》。
在桂浩看来,科研的过程没有捷径,唯有不断积累、不断练习,才有可能在一次次思辨与验证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秘笈二:交叉赋能
谈起大学期间最常面对的状态,桂浩用了两个词:“并行”和“交叉”。
“白天是课业与项目推进,晚上就是竞赛备赛和团队讨论。”对他来说,大学四年,仿佛一直在为各种节点做准备——有时是建模比赛的建图、编程、论文写作;有时是英语竞赛的词汇记忆、历年真题演练;还有时,是几场竞赛在同一周期内“撞车”的高压应战。
“但我从来没有因为忙而选择放弃。每一项任务,我都认真准备,尽力交付。”他说。从大二开始,桂浩就在数学建模竞赛的赛道上持续投入:2023年获得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S奖,2024年再接再厉拿下M奖;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北京市赛区中,他与队友斩获一等奖。
除了理工类建模,他也没有放松语言方面的积累与突破:获得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二等奖、“复旦社杯”大学生学术英语词汇赛优胜奖、普译奖翻译比赛初赛英译汉组三等奖等奖项。
不同类型的竞赛带来的是思维方式的不断扩展。从模型思维到表达逻辑,从语言转化到数据分析,桂浩渐渐找到“竞赛”在自己成长体系中的定位。“它帮我提升的不只是能力本身,更重要的是效率、抗压和团队配合,这些在科研、保研、未来读研中,都会持续发挥作用。”
秘笈三:韧性生长
比起论文发表、竞赛获奖这些显性的“成果”,桂浩更愿意分享的,是他曾经经历的一段低谷。
那是大二上学期,他刚刚从公共管理专业转入经济学专业,一切几乎要从零开始。课程体系不同,知识断层明显,还在同时辅修法学;与此同时,他参与研学小组、备战建模竞赛,时间被切割得支离破碎。
“我经常在图书馆待到闭馆音乐响起,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宿舍,还觉得有很多内容没有完成。”主修课程成绩的下滑,让他一度陷入了自我怀疑——自己是不是不适合转专业?是不是做了错误选择?
但他很快意识到,仅靠“硬撑”解决不了问题。于是他把目标拆分成每日可执行的小任务:复习、阅读、写作、练习,不求一次完成全部,只求稳步推进。遇到难题,他主动向老师和学长学姐请教;感到焦虑,也学着向朋友、家人倾诉情绪,而不是独自吞咽。在这段过程中,他逐渐找回掌控感。到了大三,他的绩点稳步回升,各类任务推进有序,科研成果也开始逐步显现。他说:“迷茫与焦虑或许是成长的必经之路,但沉溺其中只会消耗能量。破解之道,在于接纳不完美,聚焦当下能掌控的行动,在一步一个脚印地积累中寻找答案。”
这段经历也让他在保研时更加笃定、更加清醒。他知道,自己的节奏,不需要拿来和别人对比,而是在不断地修正中稳稳向前。
凭借清晰的目标规划、扎实的学术能力和全面的综合素质,桂浩顺利获得“推免”资格,成功保送至中国科学院大学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攻读硕士学位。
他用四年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成长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在不断试错、不断坚持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与路径。
对于正在学业道路上探索的学弟学妹们,他真诚分享:“学习没有万能公式,人生更没有标准答案。与其在担忧和比较中消耗时光,不如沉下心来,倾听自己真正热爱什么,然后坚定地、踏实地走好你选择的每一步路。每一次认真地听课、每一次深入地思考、每一次勇敢地尝试,都是在为未来的可能性奠基。”
桂浩的四年,是不断面对未知、调整步伐、深耕兴趣的四年。他用扎实的数据分析、严谨的逻辑思维和对信念的坚守证明:成长的路上,或许没有捷径,但只要方向清晰、脚步坚实,在属于自己的领域里持续精进,每一个稳扎稳打的‘现在’,终将汇聚成未来熠熠生辉的‘可能’。
愿他在科研征途上持续发光发热
照亮前行之路
也愿更多首经贸学子
勇敢探寻属于自己的风景
解锁更多可能!
首经贸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首经贸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首经贸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首经贸新闻中心 Email:xcb@cue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