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我与首经贸留学生的故事 | 探寻“双向解码”的国际化教育

【编者按】自1986年至今,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留学生教育蓬勃发展,已累计培育了两万余名来自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学生,有力促进了多元文化交融互通,构建起了开放包容、充满活力的国际学生培养格局,有力推动了学校国际化办学水平的提升。特别是自学校第五次党代会以来,学校大力推进开放办学体制机制改革,实施国内外合作交流质量提升“丝路工程”,构建高水平开放办学新格局。即日起,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联合国际学院推出“我与首经贸留学生的故事”专题报道,生动展现首经贸教师与留学生之间的动人故事,擦亮“留学中国”北京品牌,期待为读者呈现一幅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留学生培养画卷。

跨国案例化作沉浸式剧本,危机公关变身实战演练。七年耕耘,罗伊的教育初心如初,她将单向的知识传授转为跨越文化的“双向解码”,让国际化教育在互动中焕发生机。今天就让我们透过工商管理学院罗伊副教授的文字,感受她在参与留学生教育中的所思所想所得。

首经贸罗伊:探寻“双向解码”的国际化教育

自2018年进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正式踏上教育事业的征途以来,我一直秉持着“文化互鉴、学术共构”的教育理念,为本、硕、博国际学生讲授了包括国际管理、公共关系在内的核心课程,以多样教学的方式积极投身于留学生课程培养工作。在与学生朝夕相处的时光里,我们建立起来的不仅是师生关系,更是一座座连接不同文化的桥梁。

国际课堂,把企业案例变成课堂剧本

七年前,我开始承担“国际管理”全英课程的教学任务,如何帮助国际学生破除理论层面的困惑,同时引导构建贴合实际的应用范式,成为我教学过程中面临的双重挑战。在设计这一课程时,我以实践企业管理难题为“指南针”,采用‌项目式授课模式,希望“把企业案例变成课堂剧本”。金融巨头的跨国并购、科技新贵的本土化困境、老字号品牌的海外突围……通过这些涵盖金融、科技、制造、服务等多个行业的具有代表性的企业案例,让学生分组扮演不同国家的管理者,在模拟谈判、跨文化冲突解决中,把抽象的管理理论变成可触摸的实战经验。以实际管理问题驱动学生团队协作,开展互动式研讨,完成企业管理解决方案的全流程训练。来自塔吉克斯坦的19级英硕(企业管理)林佳怡(Himatova  Nigora)同学在这个过程中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文化差异对企业的影响。

在“公共关系”课程设计中,聚焦战略传播能力培养体系,以组织声誉构建为核心脉络‌。通过创设危机情境模块,引导留学生掌握议程设置、框架构建与价值网络关系的链接‌。在课堂上,我开展“危机情境模拟”:假设某跨国企业因文化误解陷入舆论漩涡,学生既要化身公关负责人撰写声明,又要站在消费者角度批判性审视企业行为。这种“双视角训练”让学生们逐渐领悟到,真正的公关智慧是技术与价值观的平衡艺术。通过这些实务操作,帮助学生实现从传播技术到组织战略智慧的认知跃迁‌。

 

论文指导,在文化差异中寻找学术共鸣

每年研究生开题季,我的办公室总上演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展演”。当来自马拉维的研究生梅西(Mercy Phiri)提出想研究“社交媒体对消费决策的影响”时,我没有直接否定,而是引导她关注家乡的特色:在马拉维,Facebook几乎是当地人最信赖的购物平台。这一本土视角,与她所学的经典消费模型完美融合。最终,她形成了《Facebook特征对马拉维零售服装消费者购买决策》这一研究成果。

“文化差异不是障碍,而是学术创新的富矿。”在我看来,指导国际学生论文,首要面临的就是文化差异与学术背景差异带来的挑战。为了确保学术研究的规范性和时效性,在论文的讨论和写作过程中,我始终坚持充分考虑每位留学生的文化背景,引导他们去挖掘具有国际视野、并贴合自身兴趣点的研究方向。面对坦桑尼亚国家的学生那萨利(Nassary Godrich Samwely)关于“快时尚品牌消费者线上购买意愿”的选题,我带着他深入挖掘表面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从表面现象挖掘消费者参与、文化感知价值等深层次命题,帮助学生发现自身文化背景中的学术价值。

罗伊指导研究生Alina Kinchinbayeva在学校第三届国际文化节中获得一等奖

搭建平台,让跨文化交流自然发生

工商管理学院一直致力于搭建不同国家和地区师生间的交流互动平台。我有幸成为了一名参与者和推动者,为中国学生、国际学生以及国内外专家学者搭建起沟通的桥梁,引导学生把握互相交流的关键机会,助力营造更加国际化、多元化的学术交流氛围。这种跨文化的对话机会,不仅帮助增进对彼此文化的了解,也激发了许多学术上的新思考。国内外专家学者的讲座和研讨会聚焦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更是为师生们提供了宝贵的学术资源和灵感来源。

在学校国际化进程加速推进、国际交流合作日益频繁的背景下,我深刻体悟跨文化教育的革新力量。作为教学实践者,着力构建“差异化教学—文化适配”体系,以模块化课程满足跨国界学习需求;作为学术导师,聚焦商科留学生“批判性思维—创新实践”的学术链,实现学术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双重提升。未来将深化跨文化学术共同体建设,以双向文化解码激活国际学生内生动力,为工商管理学院的全球学术网络注入新动能,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商科国际化教育范式。

罗伊

博士,无党派人士,现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市场营销与旅游管理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曾获“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22年度优秀班主任、2023年就业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在国际学术期刊发表SSCI论文20余篇,其中本领域高水平期刊论文10余篇,并服务于多家国际期刊,担任常态审稿人。曾参与《企业ESG披露指南》《北京市红色旅游景区(点)评定管理办法》等标准制定。作为第24、25批博士服务团成员、副团长赴青海大学挂职财经学院副院长。

分享

首经贸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首经贸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首经贸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首经贸新闻中心 Email:xcb@cue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