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2025级新生入学教育感悟分享
嘿,2025级的新CUEBer们!开学“满月”快乐!入学第一个月,你们或许在各学院丰富的新生教育中进一步明晰方向,在课堂讲座里碰撞了思维,也对未来有了更具体的规划。现在,我们邀请你一同翻阅这份“新生成长日记”,一起来聆听他们初入学校的收获、思考与无限憧憬吧!
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
邱亿,2025级本科生
入学这一个月来我收获了很多。军训为我的大学生活刻下了一个难忘的开篇,烈日下站军姿、踢正步、喊口号,不仅磨炼了我的意志,也让我感受到团结的力量;其后学院开展的“青橙启学”系列入学教育活动,尤其是学院建院20周年学科高质量发展大会,让我真切触摸到了学院二十载沉淀的深厚底蕴,接触到了公共管理专业前沿。这份对专业的全新认知,不仅驱散了我的迷茫,也更让我坚定了未来投身公共管理研究、用专业知识服务社会的初心。
工商管理学院
孙超凡,2025级硕士研究生
入学以来,在学院系统的入学教育引导下,我对企业管理的认知逐步深化——从详尽的专业介绍到清晰的生涯规划,学院为我们搭建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初步框架。课程中,战略管理与组织行为学通过案例推演与模拟决策,进一步重构了我的管理思维;科研上,在导师指导下探讨创新网络与数字化转型,让我对“管理赋能实践”有了更深体会。未来,我希望能持续整合课程所学的理论框架与科研实践中获得的前瞻洞察,为投身企业战略创新做好扎实准备。
经济学院
李籽莹,2025级博士研究生
入学一个月,我系统梳理了古典政治经济学、制度经济学与当代宏观金融之间的脉络,围绕“要素流动—产业升级—宏观稳定”的逻辑链,搭建了自己的问题库。导师组讨论时的“好研究往往从可观察事实出发,回到理论再回到事实”让我深受启发,也坚定了我以中国现实问题为起点,在理论与实证的双重维度中推进研究的决心。未来,我会聚焦要素配置与结构性转型,探索中国发展路径背后的制度逻辑与政策含义,力争形成既有理论价值又有现实解释力的研究成果。
会计学院
王靖涵,2025级本科生
入学一个月,短暂却充实。军训的汗水磨砺了我的意志,也让我在集体中找到了归属。随后的入学教育为我打开了求知的大门,其中“会计与人生”讲座令我印象深刻。栾甫贵教授阐释了在数智化时代下,会计正从传统的记账核算转向为企业决策提供关键支撑。这让我认识到,自己所学的专业并非冰冷的数字,而是一门正在深刻变革、充满活力的商业语言。我们的前行方向,正是学会用这门语言解读企业运营的真实故事,让数据开口说话。大学生活已启航,我愿带着这份对专业的全新认知,踏实前行,深入探索。
劳动经济学院
韦宛彤,2025级博士研究生
入学以来,我的学术视野正悄然转变。在理论建模的学习与实践上,我跳出了硕士阶段侧重工具应用的范畴,转而深入行为假设的合理性辨析与机制设计的逻辑溯源,这一过程正推动我对人口经济系统的运行规律,展开更本质的认知重构。科研中,我参与社会保障与公共资源配置相关课题研究,从梳理政策背景到设定模型参数,让我对“理论为策”有了更切身的体会。这些经历深化了我对人口与资源政策复杂机理的理解,也坚定了我在此领域深耕的决心。
文化与传播学院
李翀,2025级本科生
入校以来,在军训和丰富多彩的入学教育活动中,我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伙伴,我们满怀热忱,相聚在温馨的文传大家庭中。在专业宣讲会上,老师们循循善诱,将我们引入传播新闻学的大门;在人文与传媒实验教学中心参观时,视觉艺术与人因工程设计实验室和星光演播厅令人神往……
我真切地感受到数智时代的机遇与舞台正在眼前铺展,我希望能够坚守新闻品格、精进学术本领,做与首都发展同呼吸、共命运的首经贸文传人。
管理工程学院
孙锐泽,2025级硕士研究生
入学以来,我逐渐找到了读研的节奏。学习上,通过R语言深化数理统计应用、借助Python拓展数据分析能力,在高级运筹学中夯实优化理论基础,逐步搭建起知识框架并让知识“用”起来。新生教育周里,从班会破冰到校史馆悟校史,从辅导员答疑到职业规划指导,还有朋辈分享经验,真的帮我快速适应了校园生活。科研方面,目前已经确定了复杂社交网络研究方向,组会中导师提及的“跨界”方法令我茅塞顿开,学长学姐的帮助也让我不再茫然。这条路不短,但我相信,只要稳住脚步,总能走得更远。
财政税务学院
刘志坚,2025级硕士研究生
如果用一句话概括开学以来的生活,那么一定是:怀憧憬,定计划,赴未来。
入学这一个月,浓厚的学术氛围驱散了我的迷茫,让我对接下来的憧憬、计划与期待愈发清晰。为实现我的目标,我定下三步走计划:短期熟练文献管理工具、学好基础理论课;中期学习整理数据与写报告;长期尝试独立设计小研究,为毕业论文铺路。我渴望在专业领域深耕,跟随导师找准细分方向,如探索企业价值研究,未来写出有思考的论文,站上小型学术论坛分享观点;我更期待遇见成长的自己——期待和同门争论学术问题时突破思维局限,期待攻克研究难题时变得更坚韧,也期待课余多听行业讲座、参加学术沙龙,拓宽视野。
接下来,我会带着这份期待,踏实走好每一步。
法学院
周奕佳,2025级本科生
入学以来,我的大学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在法学院的入学教育中,我了解到为了培养法律思维,我们需要做到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实践中,辩论赛锻炼了我的逻辑与反应力,为法治思维打下坚实基础;实务讲座中,检察长的座谈让我意识到未来“数字检察”的趋势,以及“计算机+法学”、法学信息化、数字化的重要性。我对未来充满信心,我相信我不仅能掌握扎实的法学功底,也能在数学课上挑战思维。我会努力成为一名具有扎实法学专业知识基础,具备数字法治思维、掌握数字法治方法的高素质复合型法治人才,服务于国家数字经济发展对数字法治人才的需求。
金融学院
付晓筱,2025级本科生
初入校园的懵懂尚未完全褪去,一月时光已悄然写满收获。军训中,烈日下的正步、深夜里的拉歌,不仅磨硬了筋骨,更让我懂得集体协作的力量。入学教育里,校史讲解让我读懂学校的温度,安全讲座教会我独立生活的第一课。专业课堂上,老师生动的案例打破了我对学科的陌生感,课后讨论时的思维碰撞,更让我爱上主动探索的乐趣。期待在未来的日子里,我能带着这份初心,在知识的海洋里稳步前行,遇见更多彩的自己,更精彩的大学生活。
统计与数据科学学院
曲保,2025级博士研究生
入学一个多月以来,我的研究重心聚焦于收入分配在共同富裕进程中的关键作用。在高级计量经济学与收入分配专题课程中,系统梳理了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与泰尔指数等核心指标的理论演进,并对新型财富积累方式下的收入流动性测度方法产生了浓厚兴趣。
展望未来,我计划将研究拓展至数字经济背景下的收入分配新特征,探索平台经济、零工就业等新兴业态对传统收入分配格局的冲击与重构。期望通过持续深耕,能够为建立更加科学、动态的共同富裕统计监测体系贡献自己的力量,为推动形成更加公平、可持续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扎实的实证依据。
外国语学院
刘金堉,2025级本科生
入学教育阶段,学院为我们梳理生涯规划、解析专业内涵,启发我们思考如何成为一名真正优秀的首经贸学子。
进入专业课堂后,我逐渐领略到语言背后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独特魅力:在阅读课上,我掌握了精读的方法,学会更深入地理解外语文本;在语音语法课中,我体会到语言的结构之美,初步认识了语言学的轮廓;而在视听与演讲辩论课上,我更加意识到语言的生命在于运用,不能只学“哑巴英语”,而应在语言交流和实践中体会“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深刻内涵,因此我决心利用好寒暑假的时间,积极参与国际处组织的各种出国交流研学活动以及国际组织实习等。
虽然入学外语专业仅刚满一月,但我仿佛推开了一扇通向语言海洋与更宏大世界的新窗。未来,我将持续提升自我,以实际行动积极融入全球化浪潮,努力学习讲好中国故事,为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提升我国的国际话语权贡献自己绵薄的力量。
华侨学院
杨雅然,2025级本科生
当夏蝉声歇、秋叶变黄,我作为大一新生的第一个月已悄然结束。回望这30天,收获与思考并行,也让成长方向愈发清晰。
大学的“开学第一课”就是军训,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它帮我们摆脱长假松散,凝聚来自各地的同学,更让我们以军训铸魂,打开人生新篇章。在开学典礼中,师长们的寄语将“崇德尚能,经世济民”的种子播撒在新生们的心田。在校史馆、华侨学院院史馆和华侨捐赠陈列馆的参观中,我触摸到了学校厚重的文脉,也生出感恩之心与首经贸学子的归属感、自豪感。安全教育讲座,图书馆入馆教育,专业讲解,优秀学长学姐分享……这些看似琐碎的活动,实则是大学学习和生活的指南,让我们不会迷失方向。
大学给予了我们前所未有的自由,然而我发现自由的真谛并非放纵,而是对自己人生的选择和负责——是在宿舍休息娱乐,还是去听跨学科讲座?是考前临时抱佛脚,还是认真听课从容应考?每一个选择都塑造着大学轨迹。我的学习模式也从 “被动接受” 转向 “主动探求”,这份主动正是自我塑造的强大动力。
入学教育的这一个月,如及时雨洗去我的懵懂与依赖。如今我已背上行囊,装着思考的结晶与成长的勇气,期待未来四年在首经贸这片土地上,继续向下扎根、向上生长。
马克思主义学院
杨棐絮,2025级硕士研究生
入学一个月,通过逐字研读经典与深入课堂讨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框架脉络日益清晰,我也开始学着以理论视角观察现实。在思想政治教育方向的学习中,我尤其感受到理论“说服人”进而“掌握群众”的实践力量。研究生身份要求我主动向研究者转型,我开始思考学位论文方向,并有意识地将课程学习与未来职业规划相结合。
展望未来,我愿脚踏实地,努力成长为一名兼具理论素养与实践情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
国际经济管理学院
胡一晗,2025级硕士研究生
入学仅仅一个月,但我深刻感受到什么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问题”。在硕士课堂上,随着对效用函数公理化、索洛模型动态均衡等知识的深入学习,我也在经历一场思维的蜕变:从本科阶段习惯依靠直觉认知,逐渐转变为研究生阶段所需要的、以逻辑与框架为核心的分析思维;在组会上,研读现代经济学文献时往往溯源至经典理论,令我体会到学术传承与知识迭代的厚度。我不再满足于表层结论,而渴望追问背后的逻辑与假定。这份对“为什么”的探寻,将指引我未来的学术训练与科研道路。愿沉心夯实基础,以期厚积薄发。
国际学院
NGO THI THANG,吴明欣(越南籍),2025级本科
入学以来,我在学习和生活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收获。刚开始时,对新的环境和生活方式还有些不适应,但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关心和帮助下,我很快融入了这里的节奏。课堂上,老师讲课生动有趣,我逐渐能听懂更多内容,也变得更加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课后,我常常和同学一起去图书馆学习,或者在校园周边散步,感受不同的文化氛围。学校的生活设施齐全,环境优美,食堂的饭菜也非常合我的口味。最让我高兴的是,我结识了许多来自不同国家的朋友,我们经常交流彼此的文化和生活方式,收获了很多快乐和感悟。虽然有时会想家,但我觉得在这里的每一天都过得充实而有意义。我相信,这段留学经历一定会成为我人生中宝贵的财富。
商务学院
伊朋,2025级本科生
入学一个月以来的新生教育里,我收获了很多。在开学典礼上,与几千名师生一同起立宣誓,那一刻,我成为CUEBer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听着学长学姐分享在企业实习、参与商业竞赛的经历,我更清晰地了解到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不只是理论层面,更重要的还有实践理论相结合,也让我心里满是跃跃欲试的冲动,仿佛已经能想象到自己在课堂之外探索的模样。尤其是老师提到“用管理思维解决真实问题”时,我突然觉得这个专业不再遥远,反而像一把钥匙,正等着我用时间去学会如何开启未来的大门!
人工智能学院
刘旭东,2025级硕士研究生
入学一月,我快速适应了研究生节奏。课程上,计算机专业核心课帮我跳出本科基础,转向理论深化,补全知识缺口;科研方面,和导师交流确定初步方向,试着梳理相关文献、做技术笔记,慢慢找到研究思路;参与入学教育和实验室组会,也学会从多视角思考专业问题。接下来我会夯实基础,多积累实践经验,为后续研究做好准备。
琢玉书院
刘雨霏,2025级本科生
踏入琢玉书院一月有余,我如一块璞玉,初遇大学这把精雕之刀。入学教育周里,“大学第一课”和“学业导航图”等讲座帮助我对首经贸的校园环境与学术传统建立了系统认识;而“数分加油站”的讲座更让我认识到大学的学习需要我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索。
之后,我将从规划好每日学习时间、高质量完成作业做起,主动求知、磨砺思维、锤炼品格,努力将自己打磨成能贡献社会、服务国家的有用之才,不负书院培养,不负青春时光。
愿这点滴记录,能串联成你们闪亮的大学时光,未来的故事,正等待各位主角亲自书写。加油,新CUEBer们!
首经贸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首经贸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首经贸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首经贸新闻中心 Email:xcb@cue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