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经赋能!档案馆赴华蕾年鉴工作坊学习交流
3月12日,首经贸大学档案馆、校史馆馆长赵喜玲带队前往华蕾年鉴工作坊,学习《北京教育年鉴》条目撰写采编经验,并围绕《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年鉴》(以下简称《年鉴》)框架设计与编纂质量交流座谈,以推动学校年鉴编纂提质增效。
活动开始前,北京市教育档案馆(北京教育博物馆)馆长赵长顺来到工作坊与大家简短交流。《北京教育年鉴》编辑仪修宪,档案馆、校史馆馆员刘江霞、黄少卿参加交流。
华蕾年鉴工作坊是围绕北京市教育档案馆(北京教育博物馆)副馆长、《北京教育年鉴》执行主编华蕾建设的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的创新平台,致力于推动北京教育系统年鉴编纂的高质量发展。华蕾深耕年鉴领域26年,积累了丰富的编纂经验,主持编纂的《北京教育年鉴》屡获全国和北京市各类年鉴评选特等奖。她同时兼任中国出版协会年鉴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对年鉴的发展具有相当深入、独到的思考。
在与华蕾的交流中,她针对《年鉴》给出了诸多建设性指导意见。她指出,高校年鉴编纂应凸显学校特色,《年鉴》应着重呈现财经教育底色和首都地域特点,深挖财经类优势学科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年度成果,比如服务首都发展应是首经贸的重要使命,年鉴应梳理学校在助力首都经济建设、提供专业咨询等方面的成果。增设“人物与荣誉”栏目也是华蕾提出的重要建议。她表示,人物是大学的灵魂,其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领域的事迹和经验是学校宝贵的精神财富,纳入年鉴能让读者更直观感受到学校的人文底蕴;同时,记录荣誉有助于资料的归纳总结,清晰呈现学校的发展成果。
华蕾着重提出,年鉴也要与时俱进,要把握时代的脉搏。人工智能的发展是现阶段高校发展的新机遇与挑战,年鉴中应予以专题记述。
值得一提的是,华蕾在交流中还特别指出,年鉴编纂可借助DeepSeek、Kimi等AI工具开展初步编写工作。这些工具能快速处理海量信息,按内容要素和记述程序等维度自动生成。使用者要不断优化AI工具的应用,掌握提问技巧,引导AI生成符合年鉴需求的内容,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年鉴编纂。
在谈及《北京教育年鉴》稿件收录标准时,华蕾通过分析学校提供的素材,从多个维度展开详细讲解。她强调,年鉴内容选取要秉持“全、新、特”的原则,着重挖掘新政策实施、新教学模式探索、新科研成功突破、特色的教育创新举措等新颖、特色的内容及成果。
交流结束之际,赵喜玲对华蕾的指导与经验分享深表感谢。她表示,此次交流学习意义重大,给学校年鉴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华蕾作为年鉴领域专家,对年鉴工作满怀热忱,相信在其引领下,年鉴事业必将迎来质的飞跃。学校年鉴工作的负责同志表示将充分吸收此次学习成果,进一步优化学校年鉴框架,提升业务水平,推动年鉴编纂工作迈向新高度,为学校的发展留下更为详实、全面的记录。
(左起:刘江霞、华蕾、赵长顺、赵喜玲、黄少卿)
首经贸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首经贸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首经贸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首经贸新闻中心 Email:xcb@cue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