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经贸第一届校史文化讲解大赛成功举办
5月7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第一届校史文化讲解大赛(学生组)复赛在博远楼一楼新闻发布厅举行。20名选手现场讲解,4位评委根据选手综合表现打分,最终11名选手进入决赛(两人并列第10名)。
大赛复赛采用“指定主题1V1”的方式,20名选手分为5组,根据“重大事件”“良师益友”“学术成果”“特色展品”“精神符号”5个主题及参考资料,各自撰写讲解文稿并限时讲解。
参赛选手准备充分,毫不胆怯,镇定自若地站在台前,热情饱满地进行讲解,展露出自信从容的青春风采,精心组织的文本和视听演示也生动再现了全校师生饮水思源、知史爱校的情怀。
经过激烈的“1V1”组内比拼,并经评委们综合评价,11名分数领先的选手脱颖而出。
筚路蓝缕的初创年代虽已成过往,首经贸人砥砺奋进的激情却代代相传。余海珠等4位同学分别围绕“1957年两张合影”“窦店搬迁”的历史过往展开了细致讲解。前辈先贤为新中国培养劳动管理和技术人才的初心,“走出胡同办大学”的多困兴学精神,至今激励着首经贸师生。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为学校发展躬耕前行的步履、为学生成长守望三尺讲台的身影是学校最美的文化名片。张申祺等4位同学分别就袁永熙、沈雯辉两位老教授的事迹动情演讲。“我从未动摇对党的信念”“一个人心中有红旗,别人是拔不走的”“功课要严谨,人品要正派”,老先生们的告白和嘱咐言犹在耳,穿越岁月,浸润心田。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更是经贸人智慧的结晶。参赛选手关馨逸等4位同学分别追溯了《中国人口》丛书、房地产经济专业主干课系列教材的诞生过程。孙敬之先生以古稀之年受聘来校,主持编写了总计32册、1200万字的《中国人口》丛书,是我国第一部大型区域性人口科学著作。张跃庆先生组织全国部分财经院校的力量编写了第一套房地产经济专业主干课教材,精准对接了城市与房地产经济蓬勃发展的时代需求。先生们引领学科发展、洞察时代脉搏的视野,不断照亮后辈的学术征途。
“模拟股市”的珍贵留影,辅仁大学的本科论文手稿,静静地陈列于校史馆展墙和图书馆展柜中,无声地诉说着一段段特别的往事。徐嘉翎等4位同学将无声化为有声,声情并茂地向大家讲述了——首经贸人如何以开拓进取的魄力迎接澎湃的金融改革浪潮,又如何以文明传承的使命感在静水深流中守护学术根脉。
校徽校训、博学楼的骆驼雕塑,是代代首经贸人凝聚力的缩影,每当提起它们,我们的心头便涌上身为首经贸人的骄傲与自豪。唐磊等4位同学再一次挖掘它们的内涵,从骆驼形象中探寻脚踏实地、勇担重负的精神特质,从篆体校训里解码“崇德尚能,经世济民”的价值内核,将校园符号背后的文化密码娓娓道来。
讲解结束后,4位评委从多个角度细致点评了参赛选手的表现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在视听语言和态势语言运用上,曾力老师建议选手将图片、影像与讲解内容更有机地融合,增加与观众的眼神交流和自然展现的肢体动作,增强讲解感染力。在文稿构思和比赛状态方面,吴伟凡老师分析了讲解文稿兼具说明与议论的复合属性,建议深化逻辑脉络,突出故事主线,并提醒选手注意登台的仪式感、规范感,注重坚定自信的姿态和讲解情感的投入。徐轶瑛老师着重强调了台风仪态的塑造,身姿挺拔端正,具有亲和力的微笑更有助于建立良好的观众缘;讲解技巧层面,在口齿清楚的基础上,对重音、抑扬顿挫的精准运用提出更高要求,助力内容表达更具层次感。评委组组长杨同庆老师提醒选手们重视史料的完整和准确,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创新性发挥,运用文学化的语言把故事讲得有声有色,使讲解兼具学术严谨性与艺术感染力。
最后,档案馆、校史馆馆长赵喜玲对现场评委、嘉宾和选手以及全体工作人员表示感谢,为校史讲解队伍的扩大感到欣喜。她表示,随着校史故事的挖掘和传播,校史文化必将成为联结师生校友、传承学校精神的重要精神纽带,进一步增强首经贸人的文化自信。
首经贸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首经贸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首经贸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首经贸新闻中心 Email:xcb@cue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