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在学校举办的2012年本科教学工作大会上,经济学院院长郎丽华教授作题为《经济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尝试》的主题发言,介绍了经济学院近十年来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经验。
郎丽华在发言中指出,早在2003年,经济系确立了以国际化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并改进教学方法,力图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与国际接轨。
实施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必须搭建一个改革的载体和平台。2004年,当时的经济系领导班子经过反复讨论和论证,提出了设立经济学实验班的设想,并撰写了建立经济学实验班的报告,这一设想得到学校特别是主管教学工作的副院长的支持,并于2005年开始招生,开展了一系列的探索:
一是进行培养方案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实验班建立后,经济学院根据经济学专业的性质和特点,参考国内外著名大学经济类学科的培养方案,修订了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突出加强经济学基础理论、数学和英语课的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思想的流动性和思维的批判性。
二是实验班实行导师制和班级管理相结合。为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实验班实行导师制。导师由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并选派责任心强、教学管理经验丰富、对实验班教学工作熟悉的专业教师担任班主任工作。为了保证教学效果,成立了实验班领导小组,由主管教学的副校长和经济学院院长、主管教学的副院长担任组长和副组长,整合了教学经验丰富的经济学和数量经济学的师资力量,由全院最优秀的教师组成专职师资队伍。
三是实行开放式办学,加强国际交流,为拓宽学生的国际化视野、提高国际交流能力,培养国际化人才创造条件。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经济学专业学生具有国际化视野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经济学院通过联合培养、暑期学习、暑期科研等方式,将符合条件的学生送到国外合作学校学习一到两个学期的专业课学习和实习,学校承认其学分。学院同时给予部分资金支持。从2012年开始,选派学生到合作学校参加暑期科研项目,学生直接介入合作大学教授的研究课题,利用国外大学的条件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学院还定期聘请国内外专家学者作学术报告,使学生能够及时了解跟踪经济学发展前沿,拓展其知识视野。
参加交流项目的学生有了出国学习的经历后,在考研、找工作、出国深造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势。截止到2012年5月的统计,实验班就业率100%,经济学实验班四届毕业生的出国考研率平均为24%, 国内考研率平均为29%;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验班三届毕业生平均出国考研率32%。
四是通过设立创新成果与优秀人才奖励基金,鼓励学生参与国内外学科竞赛和学术研究。学院每年对在各类国内外学科竞赛中获奖或在重要期刊上发表学术文章的学生予以奖励,并对杰出者颁发院长奖章以资鼓励。本项奖励基金全部来自与学院创收收入。自2002年开始,已经实行10年。仅2010年以来,在美国交叉学科建模比赛中,经济学院学生获得一等奖4项、二等奖15项;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和北京市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中,经济学院学生也获得多项一等奖和二等奖,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此外,学生在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首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北京市十六大高校经济学院辩论赛、国际商业模拟挑战赛等各项赛事中也获得优异成绩。
五是以点带面,通过实验班建设,促进经济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实验班的机制推广到其他专业,2006年开始,经济学院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设立国际班,2008年在贸易经济专业设立期货贸易班。实验班学生在学科竞赛,例如美国交叉学科竞赛中,打通界限,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取得了优异成绩。
(本文根据经济学院院长郎丽华教授在2012本科教学工作大会上的讲话整理)
首经贸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首经贸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首经贸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首经贸新闻中心 Email:xcb@cue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