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马院举办高端学术讲堂第六期 谈后现代主义伦理思潮

627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博纳楼五层第六会议室成功举办高端学术讲堂第六期。教育部伦理学重点研究基地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党委书记、博士生导师葛辰虹教授作了题为《后现代主义伦理思潮及其当代影响》的学术报告。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冠军、马克思主义学院部分教师和全体研究生、部分外院师生参加了报告会。报告会由刘冠军院长主持。

葛晨虹教授的报告以“后现代主义”是什么的问题作为开篇,从伦理学的视域,沿着后现代主义思潮产生的理论背景、历史发展脉络、基本特征、社会根源和后现代主义伦理思潮及其影响的进路娓娓道来。葛教授指出,后现代主义是产生并流行于西方世界的一种理论范式和社会思潮,它颠覆了西方传统的价值观秩序和话语方式,走向了一个新的理论思维和文化世界。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理论和社会文化思潮,是西方文化在经历了传统的古典主义、近代以来的理性主义之后,对现代主义反思的结果,不仅显现于建筑、文学、音乐、影视、绘画等文学艺术领域,还影响了哲学观念、思维语境及社会价值取向的改变;从后现代主义多样、混杂的思想观点中,我们可以看到其相对共有的理论特征,即解构“普遍基础”;颠覆传统反映论;理论的多元化、碎片化、差异化,异质性;去中心、去权威,追求多元;消解意义和深度模式、平面化等。后现代主义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一是后工业时代的产物;二是二战后留下的后遗症,人们信仰破灭,有一定的心理阴影,相互不再有信任。精神上的迷失,逐渐怀疑自我,没有定位。第三,民主自由、个性解放等更多的问题有所强调。

在报告中,葛教授就“后现代主义伦理思潮及当代影响”做了重点讲解,她认为,后现代主义是对传统理性文化的质疑、反思和颠覆,塑造了多元主义价值观、相对主义道德价值观、禁欲主义价值观以及后现代主义伦理思潮;后现代主义对当代中国的思想文化也产生了很大影响,当下有很多思想都是后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下产生的,我们既要看到它在强调解放思想、张扬个性和主体思考、重构人际关系方面提供了积极的思维方式,后现代主义主张的他者责任伦理学、主体间信伦理学等有其借鉴意义;但同时也要看到它的消极作用,如后现代主义表现出注重解构、疏于建构的否定性思维方式,在解构及价值祛魅思维中传统的真善美的意义深度、价值的普遍性和相对确定性也被消解了,而在一味强调多元性、个性自由、不确定性等社会及其价值的碎片化过程中也易走向价值相对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甚至道德虚无主义。因此,我们应当对后现代主义理论范式及价值思潮应当辩证把握和反思。葛辰虹教授精彩报告结束后,与同学们进行了交流互动。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研究生们相继提出了自己的疑惑,葛晨虹教授进行了详细的解答。

刘冠军院长对此次报告会进行了精彩的点评,他指出,当代中国正在大力推进现代化的进程,但后现代主义对当代中国社会尤其是对大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大量的后现代主义思想冲击着人们,我们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研究生必须加以正视,要用分析、辩证、扬弃的态度加以研究。葛教授的报告为我们研究生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过程中,批判地吸收后现代主义的合理思想、消除和克服其消极的影响,必将起到巨大的作用,希望同学们认真地加以领会。本次高端学术讲堂拓宽了同学们的学术视野,同学们都表示收益匪浅。

葛晨虹教授简介: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党委书记、伦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伦理学重点研究基地主任,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北京研究中心副主任,书报资料中心刊物《伦理学》顾问,中宣部思政会研究员,北京市邓小平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市伦理学会常务副会长,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伦理学》课题组主要成员。近几年来,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等多项;出版《儒家德性思想研究》、《中国社会道德发展研究报告》等专著、合著十余部;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文摘》、《求是》、《中国高教研究》、《道德与文明》、《伦理学研究》等刊发表论文二百余篇。专著《德化的视野》获北京市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道德建设论》(合著)获国家“五个一”工程奖。曾获中国人民大学“十大教学标兵优秀奖”、“十大优秀共产党员”表彰,获北京社科联“科普报告优秀成员”称号、北京市“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奖章。主要研究方向:伦理学原理、中外伦理文化比较、社会道德问题。 

分享

首经贸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首经贸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首经贸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首经贸新闻中心 Email:xcb@cue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