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自然文学学术周探讨“自然文学与生态批评“

614日,外国语学院邀请三位美国专家学者司各特•斯洛维克、特丽•威廉斯、布鲁克•威廉斯为学院师生举办了主题为“自然文学与生态批评”的学术讲座。

自然文学研究中心主任石海毓简要介绍了三位学者的学术领域和出版著作。美国爱达荷大学英语系主任司各特•斯洛维克是美国著名生态批评家和活动家,美国文学与环境研究会首任主席,《文学与环境的跨学科研究》主编,著有《走出去思考》等专著。哈佛大学神学院驻院作家、著名生态文学家、活动家特丽•威廉斯著有多部作品,其中《心灵的慰藉》由外国语学院教授程虹翻译介绍给中国读者。博物学家、作家和探险家布鲁克•威廉斯著有《开放午夜:祖先与旷野相遇》等著作。石海毓介绍,本次交流活动在学院和中心的推动下得以开展,学者们讲述个人经历和分享故事的机会十分难得。

首先发言的是司各特•斯洛维克,他演讲的主题是“走近大众:生态批评、环境写作与世界新秩序”。他表示,想要将我们的观点传达给广大民众,只凭借学术论文显然是很难做到的,我们需要思考出更多样的形式。他关注到色彩与美国生态批评的关系:提到环境时,我们通常会联想到绿色,但其实绿色并不是自然的唯一色调。如果我们被“绿色”禁锢,我们的思想和行为就会有很大局限。因此应该放弃对于“绿色”的思考,多考虑其他颜色,从而让环保变得多元化。“多元论”本就是生态批评的主要方法论。除此之外,生态批评的方法论还具有灵活性、实践性和交融性的特点。

斯洛维克表示从2008年开始,生态批评进入了第四个阶段:走近民众。今天很多美国生态批评家都支持多元文化论,他们也乐于体验多元文化、倾听多元文化的声音。同时,颜色思考也是他提出的一个新的理念。推动和理解环境主义多样性的著作《自然的颜色:文化、身份和自然世界》、关于可持续发展和现实生活批判的《石油的美学,后燃油时代》,以及物质的无序性和内在的活力《棱镜般的生态:超越绿意的生态理论》等著作的出版都体现出当代生态批评领域的多元化交融性思考方式。

对于斯洛维克而言,用新的眼光审视欣赏我们的地球是至关重要的。梭罗在《瓦尔登湖》中提到:“湖泊是自然中最美丽也是最有表现力的风景。它是地球的眼睛,当你头冲下从胯间看去时,它看起来像是延伸过山谷的一串最精致的游丝……”。受到了梭罗的感召,他也开始进行梭罗式的体验:“每次,我的生态批评家朋友到来,我都会让他们像梭罗一样大头朝下欣赏湖面并为他们拍照。在这个过程中,似乎每个人都对环境有了新的认识。”

接下来,布鲁克•威廉斯做了主题为“内心的荒野”的演讲。演讲中他展示了被开采过的沙漠斑驳荒芜的地貌,引用了梭罗在《散步》中的经典名句“荒野是世界的救赎”。虽然梭罗的原句是“野性是世界的救赎”,但他认为荒野更加具象,是让我们最直观看到自然之野性的地方。在我们看到外部之野性的时候,也会开始思考内心的荒野。

布鲁克•威廉斯用各种方式向人们证明,荒地是有价值的:无论对人们来说重要与否、看得见与否,荒地都有着其基本的价值。2017年,布鲁克教授的新书《开放的午夜》出版。这本书记录了他寻根的片段。在寻根的途中,他发现自己的祖先威廉•威廉斯曾经与达尔文生活在同一个地区,甚至在年少时二人可能相遇。在寻根的途中,在荒野中,他感受到了与祖先心灵的契合。在寻根的途中,在荒野中,他发现了自身与过去的联系。他认为现代人类最大的问题在于我们的身体自从更新世以后再也没有发生变化,而我们今天的世界已经今非昔比。

特丽•威廉斯在书桌上点燃了一根白色蜡烛,放上一杯水和纸、笔,开始了她的主题演讲——“故事的力量”。她说每天她在写作之前都会这样布置好,即使一时间不能文思泉涌,但看到水杯中不断下降的水印也能感到时间的流逝,也能坦然面对面前的白纸,因为她知道,有一个故事正在脑海中酝酿。有时,我们需要一个故事胜于一顿食物。

特丽和大家分享了她的朋友南希的故事。南希曾经在卢旺达做护士。她工作的医院里,有一位妇人因为一直打嗝,每天都来医院看医生,整整15年来没有间断。医生们都查不出她身体有什么问题。后来,南茜看到她握着她的手,请她坐下来讲自己的故事。这位妇人开始向南茜讲述关于自己丈夫、孩子、亲戚的一些事情,足足讲了有4个小时。在那4个小时里,她没有打嗝。而4个小时后,她再也不打嗝了。之后,这位女士又带来的其他的朋友,也让南希问同样的问题,倾听他们的故事。这就是故事的力量。

特丽鼓励我们每个人都找到属于自己的能够反复书写讲述的故事,并将这种力量传递给他人。最后特丽给让大家传递一只“讲话棒”,让每个人用一个词概括当时的感受,让大家学会倾听他人的声音。

本次讲座是自然文学研究中心成立后举行的首次学术讲座。专家学者通过学术理论介绍,著作阅读,经历分享等形式,宣讲了各自的学术观点。讲座持续三个多小时,促进了自然文学研究中心学术发展,拓宽了学院师生学术视野。

分享

首经贸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首经贸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首经贸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首经贸新闻中心 Email:xcb@cue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