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豪博士做客“工商管理研究工坊”第26期
6月9号下午,由工商管理学院与科研处、研究生院共同举办的“工商管理研究工坊”第26讲在敏行楼新会议室举办。本次座谈邀请了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战略管理系主任焦豪,他带来题为“动态能力的多层次过程机制:基于业务层、企业层、产业层的视角”的演讲。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关鑫、青年教师张博、贾汇源、孙忠娟和程丽娟及2016级企业管理专业的部分硕士研究生参加了本次研究工坊。
首先,关鑫对主讲人焦豪进行简要介绍。接着,由焦豪进行演讲。焦豪聚焦到企业动态能力,从业务层、企业层、产业层的视角出发,研究动态能力的多层次过程机制。所谓动态能力,是指能够促使企业的旧知识变异为新知识或者在企业内部创造了适应新环境的新知识,从而改变企业原有的能力结构,使企业实现跃迁。
在业务层次上,焦豪基于腾讯微信“整合”与“迭代”微创新的纵向案例分析,架构了动态能力、技术范式和创新战略行为之间半交互影响的理论框架,用以分析技术范式转变时期企业动态能力对其创新战略行为的支撑机制和作用机理。
在企业层次上,焦豪从动态能力理论的视角分析企业战略转型的过程传导机制,认为企业动态能力由环境洞察能力、学习吸收能力、变革更新能力及整合重构能力构成,提出了企业动态能力、战略转型要素和转型成功之间的关系模型框架。焦豪还提到,整合重构能力决定着企业转型战略顺利形成,并列举了单一产品多种性能的提升和整合、提供多种产品规格以满足客户群的延伸式需求以及在业务提供方式上进行复合三种整合重构的方法。另外,柔性能力能够促进企业战略转型的推进与实施,所以,焦豪主张企业所拥有技术应该具有柔性化和模块化。
在产业层次上,焦豪主要研究产业升级的微观实现机制,并构建了产业升级微观实现机制的理论模型。焦豪强调了产业升级是一个兼顾对现有产业的开发式创新和对新型产业的探索式创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产业中的核心企业需要首先具备双元性的战略思维和能力,即通过流程、产品升级开发当前产业环节潜力和通过功能和链条升级探索新的产业环节和产业链两方面平衡的能力,从而带动整个产业的升级和持续竞争优势。
在交流问答环节,各位参会老师和研究生同学分别就企业动态能力的过程机制、研究方法、理论模型拓展和理论应用等问题与焦豪展开热烈的讨论,焦豪对大家提出的问题一一作答。
焦豪研究方向主要为创业、创新和战略管理,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等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研究项目。在国际SSCI期刊、国内权威期刊上发表论文80多篇,其中在国际SSCI期刊上发表论文22篇,国内权威期刊《管理世界》上发表论文6篇。担任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 (SSCI)和Journal of Entrepreneurship in Emerging Economies等期刊的编委。获得第六届“蒋一苇企业改革与发展学术基金优秀专著奖”和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等奖项。
首经贸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首经贸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首经贸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首经贸新闻中心 Email:xcb@cue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