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师德先锋】高迎:尽心培育桃李 竭智求索真理
编者按:学校一直高度重视师德建设,2018年共推选出师德先锋、育人标兵各10名,旨在以此为契机,引导党员教职工带头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加强自身修养,遵守社会公德和师德规范。其中,我校城市学院赵秀池教授、会计学院崔也光教授、信息学院高迎教授入选2018年北京市师德先锋。新闻中心特别邀请到三位老师与大家分享教书育人的感悟,以及对师德师风的理解。
高迎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工作已有13年,培养了近千名信息学院毕业生。她所授课程先后获批校级精品课程和实验课程,4次获得学校“学评教”优秀课堂教学效果奖,多次被评为校级优秀主讲教师和优秀共产党员。科研上,高迎主持了多项科研项目,发表了SCI、EI等论文30余篇,作为参与人荣获北京市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高迎作为信息学院主管教学副院长,还兼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讯评审、北京市大数据协会理事、北京市高等教育协会计算机教育研究会理事等职。
潜心治学 矢志不移
“我的母亲是一名数学教师,从小看着母亲给学生辅导功课、伏案备课、批阅试卷,几十年的耳濡目染,教师的形象在我心中生根发芽,做一名老师成为了我的职业理想”,高迎说。博士毕业时,虽有机会在微软亚洲研究院工作,但是她还是坚守了最初的梦想,遵循了自己的内心,选择教师作为毕生奋斗的职业。
作为教师,高迎有很多独到的教学理念和执着坚守的为师原则。“站在学生的立场想问题”就是其一。“大学四年的时间太宝贵了,我们作为老师绝对不能糊弄了事,耽误了学生的青春时光,不仅对不起学生,也对不起自己的良心。”她希望能把自己为人、治学、科研的诸多心得体会教授给学生,助力他们成长和圆梦。
作为教学副院长,高迎十分重视学院专业建设。“要对学生负责,就要把专业建设好。衡量一个专业的好坏,外界看来,就是入口和出口的质量。入口就是招生,出口就是学生的就业和升学,这些代表社会对专业的认可度。入口和出口之间就是人才培养的过程。”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成长,高迎带领学院教学团队提出了开展从“毕业目标”到“实习实训”再到“课堂建设”的倒逼式全教学环节,通过倒推、细化每一个教学环节,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不仅如此,高迎还指出,信息学院将专业建设和社会最前沿的技术结合紧密,不断学习世界重点大学计算机教育的先进方法,适时根据行业实际需求调整课程设置。与此同时,她还将MOOC和SPOC课程引入课堂,学生可以提前在网上学习,课堂则变为巩固、讨论和思辨的场所,使教学课堂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了有效延展。“网络学习与课堂学习有效结合,大大提高了学习效果。同时,高老师在课堂上和我们的互动对我们有很大启发。”信息学院2016级学生杨明佶说道。
高迎尽可能用生动的语言来解释抽象的概念,鼓励学生从理解理论进而解决实际问题。“课堂上,高老师深入浅出,常常从课程的理论知识出发,提出与实际应用有关的问题,启发大家进行更具有建设性的思考。”信息学院2016级学生谢方圆说。
同时,高迎积极开发学生的“第二课堂”,鼓励学生参加学术竞赛。在高迎的推动下,信息学院70%的学生都参加了竞赛活动,每年有100多名学生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作为指导教师,她带领学生参加了多次全国学术及创新创业大赛,先后两次获“蓝桥杯全国软件大赛”一等奖和二等奖,两次获得“互联网+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北京市三等奖等奖项。
以研促教 教学相长
“教学需要持续、均匀地投入精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科研则具备了强度高、投入集中的特点。两者并不冲突,甚至互相促进。”高迎表示,她始终坚持将教学和科研有机结合,避免科研中心化、教学边缘化,特别是教师把最新科研成果跟学生们共享,对学生学习能力、见识见解方面都有显著的提升。
“还记得那是2016年的寒假,为了申报北京市哲学社科项目,我一天都没有休息,每天一早从家到办公室,一待就是一整天。”高迎回忆说。付出总有回报,令人欣慰的是高迎申请的北京市哲学社科项目《“互联网+”环境下信任管理问题的研究》最终获批。
古人云:“师者,人之模范也。”在学生眼里,老师的一言一行都给学生以极大影响。在十几年的教书生涯中,高迎深刻领悟了教学相长的意义。谈起这些,她的声音非常坚定:“作为一名教师,我要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
“如果说我的研究生生活是人生中的一次旅途,那么我要特别感谢高老师在这次旅途中为我指引前行的方向。”信息学院2015级研究生石夫磊感慨地说。亦师亦友,如母如姐,毕业的学生每每回忆起与高迎之间的点滴都会有这样的感慨。学高为师,教益为友,高迎与学生之间的这份深刻感情让每位从师门走出的学生都难以忘怀。
在学术研究中,高迎的严格要求和原则性是出了名的。信息学院2014级毕业生吴飞飞对高迎在学术上严谨缜密和实事求是的态度印象深刻。“起初,我的实验结果不是太好,我试图优化个别数字。高老师教诲说,你首先应该去考虑出现这种实验结果的原因,是不是能够解释某种现象,而不是去优化实验数据。”提及高迎老师,吴飞飞说,“如今我已经走上了工作岗位,但高老师严谨认真的做事态度一直影响着我。我能遇到这么好的导师实乃幸运。”
高迎热心于青年教师的培养,为青年教师提供大量的培训和交流机会,无私地分享自己的教学课件资料。2014年入职的信息学院副教授刘经纬谈道:“入职之初,高老师先后两次组织学院的老师们来我的课堂听课。2015年学校组织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高老师又邀请了多位专家指导我备赛,帮助我最终取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刘经纬说,“高老师亲自率领课程团队,开展‘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互联网+教学改革’和‘创新创业课程组’等教学模式的研究,大大提升了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
谈起教学、科研与管理如何做到兼顾,高迎说:“教学、科研、管理这三方是可以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在她看来,先要有科研经验,然后把科研方法和经验转化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用科研思路去研究教学问题,把教学问题研究透彻后,就会发现教学跟科研一样,别有一番洞天。摸索到规律并反复验证后,教学就能做到事半功倍。而教学研究中最难的就是研究人的因素,这方面的经验又可以为管理提供有效支持。“融会贯通之后,你就会发现,无论是教学、科研还是管理,都在一盘棋里面,这样工作效率也就比较高了。”
高迎十分欣赏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过的一段话:“教育本身就是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她认为,教师不仅仅是在做知识的传授,更是人生境界的启迪。怀着对学生由衷的关爱和对教师这份职业衷心的热爱,高迎走过了一个又一个春夏秋冬,欢送了一批又一批首经贸学子,以全身心的投入迎来硕果累累和桃李芬芳。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立德为先、育人为本,高迎以自己的点滴言行,在师生心目中树起了名师风范。
首经贸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首经贸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首经贸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首经贸新闻中心 Email:xcb@cue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