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劳经学院茅倬彦:发展普惠性托育服务,需要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

近日,劳动经济学院教授茅倬彦分别接受了《人民日报》“健康焦点”栏目专题文章《发展普惠托育服务潜力巨大》和中国教育电视台“e视界”栏目的采访,针对女性生育议题发表其看法,分享她对托育服务发展及女性就业保护经验。

茅倬彦的主要研究领域是家庭政策与女性就业,以上两次采访分别基于茅倬彦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普惠性婴幼儿托育服务建设研究》,及其主持的国家卫生健康委重大调研课题《当前生育支持政策体系评估》,在浙江、江西和贵州等地区实地调研成果。

 

《人民日报》“健康焦点”栏目采访

茅倬彦在《人民日报》10月29日专题文章《发展普惠托育服务潜力巨大》中指出,目前社会存在家庭的迫切需求与机构空置并存的现象。家长都苦于没人帮忙照看子女,而市场上的托育服务机构价格普遍偏高,服务质量参差不齐,服务资源分布不均衡,无法满足群众需求。

茅倬彦表示,“公立私立并非界定普惠性的标准,普惠性主要体现在方便可及、价格可接受、质量有保障三个方面。从整体上看,我国普惠托育服务仍然处于起步发展的阶段。”她提出,“发展普惠性托育服务,需要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    

关于如何调动社会力量积极性的问题,茅倬彦认为,加强社区托育服务设施建设、支持有条件的用人单位为自己的职工提供托育服务,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招收2至3岁幼儿,是普惠托育的发展路径。

最后,茅倬彦表示,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托育服务,需要进一步细化具体的措施配套支持。未来还应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创新融合、包容开放的发展环境,完善便利高效的监管服务,形成多层次、多样化、高品质服务的托育市场,惠及每个家庭。

 

中国教育电视台“e视界”栏目采访

11月5日,茅倬彦接受中国教育电视台“e视界”栏目关于“育儿假延长”的电话采访,针对“女性生育与女性就业”这一问题发表了看法。

茅倬彦提到,“随着三胎政策的出台,各地释放有诚意的假期大礼包,加长育儿假助力三胎政策落地。”引发广泛关注的同时,也有部分网民质疑。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宋月萍表示,生育保险已属于社会统筹,并非由企业发放。同时,一方面政府也要出台相应的激励措施,比如减税等,鼓励企业支持三胎政策。另一方面,政府也应加强配套的措施,释放生育意愿。

在对北京女性市民的采访中,不少有表现出对生育三孩与女性职业发展的矛盾的顾虑。针对此,茅倬彦认为由于生理原因,生育后的女性肯定会有一段时间难以投入和同等男性相等的时间和精力。因此生育对女性造成就业竞争能力下降、职业中断等不同程度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

茅倬彦表示,延长育儿假,本质上是谁承担育儿成本的问题。虽然初衷是为了国家长远发展、保障女性就业发展权利,但也要看到如果只从法律法规层面延长育儿假,对育儿假期间的津贴和津贴来源没有明确规定,那么育儿假的成本依然由生育女性和用人单位来承担,如此势必会激化生育与女性就业的矛盾。对于不同年龄的女性,对于生育还是就业发展的抉择变得更加艰难。延长生育假会导致用人单位对女性雇佣要求会更高。

茅倬彦还表示延长生育假对不同年龄女性就业影响不同。对于20至29岁的年轻女性来说,正处于生育最佳年龄,也是接受高等教育,积累人力资本的黄金时期。随着日益增长的就业压力,这部分女性往往会首选“发展”。对于中年女性而言,生育的孩子数量越多,接受生育假期越长,女性脱离职场越久,重新回到职场的困难就越大。用人单位在雇佣已婚已育女职工的时候,成本更高。事实上,中年女性面临的生育和工作冲突更为激烈。一部分女性会选择向家庭倾斜,甚至中断职业;还有部分女性会选择延迟婚姻与生育,可能造成生育率的进一步降低,从而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最后,茅倬彦提出解决办法——生育问题是全社会的责任,延长育儿假要建立有力的政府、用人单位和员工三方的成本分担机制,把延长的育儿假纳入生育津贴的范围。

 

 

编辑:
彭滟岚 冯缘
分享

首经贸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首经贸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首经贸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首经贸新闻中心 Email:xcb@cue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