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华侨学院、统计学院:建长效机制实现高出勤率,重过程管理形成优良学风

华侨学院、统计学院学风建设实录:华侨学院通过教师、辅导员、管理者齐抓共管实现出勤率99.3%,学生平时成绩不低于60%;统计学院严格课堂考勤制度,形成“一个中心两个平台”促学风建设。


课堂上,华侨学院的同学们正在聚精会神听课

下午3点,结束了今天课程的华侨学院刘丽老师,通过电子邮件将今天上课的考勤情况发送到学院指定邮箱,因为她知道,教学助理会在晚自习前做好缺勤统计并反馈给辅导员。这就是华侨学院每天都在严格执行的考勤制度。据华侨学院副院长孙英介绍,辅导员会利用晚自习时间对缺勤学生进行核实和教育。“这种严格的管理,是对学生和家长负责。”孙英说。

在不断探索如何进行学风建设的道路上,华侨学院和统计学院以制度保障为基石,把学风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将任课教师、辅导员、学校、学生、家庭等诸多方面因素联合起来,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到课率和听课率为切入点,在教学、实践、管理、思想教育等方面建立长效机制,齐抓共管促进良好学风形成。 

打出组合拳 保证高出勤率

保持较高的课堂出勤率是形成优良学风的前提。华侨学院的出勤率能达到99.3%,统计学院的课堂出勤率高、学生听课认真,学习效果好,这些都得益于任课教师、辅导员和学院管理层多维度共同把控、分工明确,教学工作和学生工作齐头并进。

孙英介绍,华侨学院的管理围绕“教学”开展,每名新教工入职后就被告知一切工作要以教学为中心。华侨学院对课堂有几种考察方式,以督导教师的教学质量并保证学生的听课质量。首先是“技术查课”,即安排专门的监管老师在学院的中控室对各上课教室进行监控,走进中控室能清晰地看到各班的上课情况,打开收音器,也能分辨出老师是否坚持全英文授课,如果有上课玩手机、看电影甚至吃东西的学生也能被一眼发现。第二种是“行政查课”,5名教务管理办公室的老师会不定期去各班进行抽查,检查学生听课质量。最后一种就是由教学督导或是院长、系主任进行的“学术查课”,即对教师上课内容、方法进行检查。华侨学院还在每个学期定期向家长寄送成绩单,让家长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在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方面给予监督和帮助。

据统计学院党委副书记田瑜介绍,学院有一套强调过程管理的课堂考勤制度,每个学期每个班确定5门督查课,明确教师对课堂的管理职责。随堂进行考勤,并签字确认,学习委员负责记录未到课学生情况,每周五下午将考勤表汇总反馈到辅导员手中,由辅导员对出勤情况不好的同学进行一对一谈话。

田瑜说:“通过任课教师的配合,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明显提升,我们还分年级建立了班主任微信群,随时交流沟通学生情况,几乎可以做到对每一名学生精准点评,从而有针对性进行引导。” 

加强教师管理 让教学魅力十足

教师良好的精神状态、丰富的专业知识、创新的授课方式、有效的师生互动是保持高出勤率、达到预期教学效果的重要前提。

据华侨学院副院长陈洪海介绍,学院从2000年开始实行教师“坐班制”,包括外籍教师在内,所有的任课教师都必须保证上课时间之外的每周10小时的课后办公室答疑和学习指导中心时间,答疑时间要公示在办公室门口,时间应尽量平均分配,保证每天2小时的办公时间。

另外,教师的答疑时间还必须包括每周晚上2个小时的学习指导中心时间,由于华侨学院全英文授课的特殊性,很多学生都会利用这些时间向老师请教上课听不懂的问题,老师有时会用中文对学生进行单独辅导,帮助学生纠正英语写作的问题。

每周三13点到15点,华侨学院会对全体教师进行集中培训,发布信息、反馈问题等。任课教师也会在每学期进行教学基本功比赛,每人1530分钟的“Demo Teaching”(示范课),让大家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从澳大利亚回国任教的刘丽老师到华侨学院已经7年了,她这学期负责信息管理专业3个班级、近100名学生的《信息管理系统》课程教学。她有自己的一套课堂控制办法,几次试验下来,也取得了不小的成效。在华侨学院,学生平时成绩至少要占总成绩的60%,这里面包括出勤、作业、演讲等内容。

刘丽认为,每堂课前枯燥的点名既浪费时间又不能与学生互动,于是她自创了一些点名方法,“今天这堂课,希望大家能够认真记下一些你认为重要的知识点,署上姓名、学号,下课后交给我,作为一次平时成绩。”“今天这堂课最后,我会给大家一个案例,需要大家用今天讲到的知识点对这个案例进行分析,署上姓名、学号,作为一次平时成绩。”诸如此类开场白,效果竟然出乎意料。“收上来的课堂笔记有的同学记得满满当当,非常认真。我不仅能够通过这种方式统计出勤,还能够看到大家是否认真听课,是否理解了上课内容。”刘丽说。

2013年入职的青年教师窦昌胜刚来到统计学院就担任了2013级经济统计班的班主任,他说:“青年教师担任新生班主任是统计学院的传统,专业任课教师担任班主任的优势在于对所学专业、学科发展、学生学业进度及学习能力评估有较好的把握,有利于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目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平时的班级管理工作让窦昌胜和同学们的接触多了,没上几次课就把班里的学生认全了,很快和学生们打成一片,“跟学生的距离近了,对他们的感情深了,对课堂的投入也就更多,课堂魅力得到提升,学习效果自然好了。”窦昌胜说道。 

严格过程把控 建立长效机制

  高出勤率是学风优良的一个体现,同时也是树立良好教学和学习风气的第一步。要营造优良学风,还需要科学化、规范化的长效管理机制为学风建设保驾护航。

华侨学院重视过程管理,根据学院的《员工守则》,每名教师在学期初都要制定“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华侨学院授课计划”,守则中有几点规定值得注意,守则规定了成绩考核方法及成绩分别占的比例权重。一学期中,平时成绩占60%,期中、期末考试各占20%。孙英介绍,学院允许老师在这个成绩基础上进行拓展和创新,但宗旨是保证平时成绩的比重,这样也更利于督促学生保持学习的连贯性,而不是侧重于考试前的突击。

统计学院经过多年探索和尝试,形成了“一个中心两个平台”的工作方法促进学风建设。一个中心即“以学生心理状态为中心”,两个平台是“学业辅导平台”和“学科实践平台”。田瑜说:“大学阶段是学生汲取知识、提升能力、认识社会至关重要的阶段,要实现自己的人生规划,取决于强大的内心动力,拥有健康心理状态,才能抵制住诱惑,投入到学习当中来。”

学业辅导平台指任课教师定期抽出时间,以“学生为中心,实现需求化教学”为宗旨,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2014年,统计学院本科毕业生共120人,其中27人考研成功,到北京大学、人民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继续深造,他们就是学业辅导平台的受益者。据了解,统计学院在大三下学期针对有意愿考研的学生进行数学专业辅导,每周两次,梳理知识点,讲解重点例题。

学科实践平台包括学科竞赛和专业技能实践,学生每学年都有“量身定制”的实践活动陪伴左右,检验学习效果,激发学习兴趣,从而将“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树立良好学习风气。统计学院的特色学科竞赛包括北美数学建模大赛、北京市数学建模大赛、海峡两岸市场调查大赛、统计建模大赛等。2015年,学院共有29支队伍参加北美数学建模大赛,7支队伍获得二等奖;在第五届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中,统计学院也分别将二等奖和三等奖收入囊中。

田瑜介绍:“我们将实践活动按照不同特点分门别类,根据一至四年级学生的专业能力、心理特点和需求,划分出适合不同年级参加的项目,实践活动范围几乎覆盖全体学生,形成全员参与,全员学习的氛围。”

学风是凝聚在教与学过程中的精神动力、态度作风、方法措施等,它内涵丰富,并通过学校全体成员的意志与行动,逐步形成和固化,成为一种传统和风格,催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重大的作用,对学校的发展和建设产生深远的影响。

分享

首经贸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首经贸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首经贸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首经贸新闻中心 Email:xcb@cue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