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抓好立德树人关键课程 构建首经贸“大思政”工作格局

2019年3月18日,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并对推动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做出了全面部署。2021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的重要论断。三年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始终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牢记“国之大者”,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大思政课”理念融入思政课、课程思政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大思政”工作格局中,“三全育人”体制机制和立德树人落实机制不断健全完善,育人氛围日渐浓厚,形成了蓬勃向上的强大气场。

 

关键课程抓质量提升 “思政课堂”活起来

“星辰大海才是我的方向,努力飞吧,打破所有阻挡,就算痛苦也会追逐信仰”。还没上课,这首同学们熟悉的《飞——致我们的星辰大海》的歌曲就在教室里响起来。“理想是什么?怎样才能实现理想……”在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连欢的《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上,这个问题被她抛了出来。从细微处着手讲授大道理,让学生易学易懂,更能让学生们共感共情。

校党委书记韩宪洲指出,“要按照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的目标要求,全面提高思政课质量和水平。”三年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召开三年来,学校加强顶层设计,明确教学导向,以质量提升为突破口,从学校和学院两个层面陆续出台了多项工作举措,通过加强组织领导、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模式改革、考核评价完善、实践育人探索等多个维度持续发力,坚持“开门办思政”,打造“行走的大思政课”,取得积极成效。

学校党委出台《关于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2020-2022)》等四个文件,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

党委常委会每学期专题听取马院工作汇报,专门研究马院和思政课建设重点任务,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党委书记、校长带头落实听思政课、讲思政课。学校多个职能部门协同配合、齐抓共管,推动教风学风转变,把提升课堂效果作为思政课质量提升的重要标志。

做好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在北京市属高校中率先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逐步推进“四史”类选择性必修课程,完善课程群,推动“形势与政策”课总体设计的与时俱进,有计划地导入治国理政的生动实践。促进教研室集体备课常态化和实效化。

强化评价监督,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完善学校领导、教学督导、学院教指委成员、党支部书记随机听课制度,健全意见反馈机制,逐步完善以学评教为基础的“四位一体”综合评价体系。建立思政课教师“一师一档”,严格落实思政课1:350师生比。鼓励和支持青年教师在参加各级各类教学比赛中不断夯实教学基本功。

2021年,学校党委支持思政课专任教师联系各学院,参与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和学生社团辅导。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组成党史理论宣讲团,先后走进了丰台区党政机关、街道社区等,开展党史理论主题宣讲,累计100余场次,覆盖超过5000人次。建立以长辛店“二七纪念馆”“时代风帆楼宇党群服务中心”为代表的一批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推动思政小课堂联通社会大课堂。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学校通过提升思政课质量的系列举措,持续产出教学研究成果,涌现出教师榜样群,思政课惊涛拍岸的声势显现。思政课教师连欢、李厚羿分获北京市首届教书育人“最美课堂”一等奖、二等奖;连欢获北京市优秀德育工作者称号;刘冠军获批北京市宣传文化高层次人才“名家工作室”;杜晓获北京高校第十二届青教赛三等奖。

 

课程门门有思政 “思政元素”融进来

“同学们设想一下,用在普通办公桌椅上的螺丝钉,与用在高铁上,和神州十三号飞船上的螺丝钉,在‘假设检验’中是否应该选取相同的‘显著性水平’呢?……”在学校2021年课程思政建设推进大会上,统计学院将学院打造的课程思政“说课分享·头脑风暴”活动搬上舞台,现场展示了“数理统计”课程组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堂教学的“说课”“磨课”环节,教师们在互相点评和学习中,实现了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

所有课程都有育人功能,首经贸在推进思政课程改革创新的同时,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学校党委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对课程思政进行系统化和整体性设计,搭建多元平台。成立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为课程思政提供“研究平台”;成立红色文化研究教育中心,推动红色资源进课堂,为课程思政搭建“资源平台”;举办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大赛,组织教师参加北京市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鼓励教师以赛促建,为课程思政搭建“展示平台”;举办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推进会、本科教育教学大会和教师党支部推进课程思政研讨交流会,分享经验成果,为课程思政搭建“推进平台”;将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写入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融入2021新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为课程思政提供“制度平台”;学校党委、二级党组织和教师党支部各担其责,为课程思政搭建“保障平台”,做到了抓党建就要抓育人,抓好育人,实现了党建与育人的“双促进”“两加强”。

聚焦“课程思政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干、怎么看,如何深化落实”,韩宪洲深入二级单位进行了近20次面对面辅导、答疑和宣讲,与一线教师深入交流,实现17个教学单位全覆盖。学院党委把课程思政建设纳入学院重点工作整体谋划推动,行政负责人和专业负责人主动走上了一线,形成了“学院党组织推动、专业负责人牵头、教师全员参与”的建设路径,实现课程门门讲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润物无声的效果显现。

“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随着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的不断深入,广大教师积极实践、凝练成果,挖掘各门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学校育人氛围日渐浓厚,阶段性成果陆续产出,“溢出效应”不断涌现。《审计学》课程和负责人获批教育部2021年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和团队;2名教师获首届全国高等学校外语课程思政教学比赛一等奖;《坚持课程思政为抓手,确保“三全育人”见实效》工作案例获北京高校“三全育人”优秀成果一等奖;8门课程及教学团队入选北京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


联动社会大课堂 “日常思政”动起来

“风雪交加,即使双手冻得通红,睫毛上结了一层冰霜,依然要保持最好的姿态完成颁奖典礼,站在雪场上的那一刻起,我就代表着国家,代表着北京,代表着自己的学校。”冬奥会国家冬季两项中心的礼仪志愿者文化与传播学院崔欣怡的“冬奥大课”更是“人生大课”,她学到了细心、坚韧、责任、担当,磨练了意志,更加深了对祖国的热爱……

学校把党和国家重大主题活动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大课堂。我校712名师生参加庆祝建党百年服务保障工作,616名师生参与冬奥会、冬残奥会志愿服务保障工作,99名师生支援西城区全员核酸检测一线,志愿者们用热情的微笑、细致的服务再一次擦亮了首都志愿者的金名片,广大青年师生在志愿服务中增进对党的忠诚热爱,坚定理想信念,勇担时代使命,用实际行动生动地诠释了志愿精神的实质内涵。

2021年学校共派出“青年服务国家”社会实践团队196支,千余名学生参与,围绕“建党百年”“疫情防控”“冬奥故事”等主题,聚焦社会民生、创新发展等热点领域,通过学术研究、实践调查等多种形式,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形成近200篇成果报告。学生在第十一届“挑战杯”中获33个市级奖项,1项作品入围国赛答辩,学校获得“优胜杯”和“最佳组织奖”。学校开展“坚定信念跟党走,祖国发展我见证”扎根实践工程、寒假社会调研共184项678名研究研究生参与,赴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青年学子在服务国家和社会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上好了一堂行走的“大思政课”

学校创新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把有意义的事变得有意思,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与“长辛店二七纪念馆”签订共建协议,挂牌成立“首经贸思想政治教育基地”,青年学生承担主题展的讲解任务;与中教华影电影院线股份有限公司共建成立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影视基地”,让学生们足不出校就可观看主旋律影片。通过“引进来”“走出去”,学校的育人成果得到固化、体制机制不断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动”了起来。

 

擦亮红的精神底色 “大思政”格局建起来

红色是中国共产党的底色,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将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学校依托马克思主义学院组成党史理论宣讲团,充分利用卢沟桥、宛平城等北京红色文化资源,深入挖掘党的早期革命活动、抗战精神等蕴藏的丰富内涵。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基地围绕北京“两区建设”“接诉即办”“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等开展研究。学校建立以长辛店“二七纪念馆”“时代风帆楼宇党群服务中心”为代表的一批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推动思政小课堂联通社会大课堂。

学校抓住建党百年和党史学习教育重要契机,通过举办“廉以修身、正以持家—周恩来家风图片展”,全方位展示周恩来总理的高尚品德和优秀家风,邀请郭明义等功勋模范人物进校园,让红色资源成为生动教材;依托“红色文化研究教育中心”,与国家博物馆、北京市文物局等单位开展合作,打造学校“红色经贸”,让学校“红色校史”、“红色学科”和“红色专业”等思政元素活起来,将其建设成为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的新标杆。

“要充分运用好北京红色资源,将其引入课堂、引入教学,成为育人的生动素材,构建起学校大思政工作格局。”韩宪洲在2021年举办的“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京华大地的生动实践”研讨会上这样指出。

 

不忘初心,勇毅前行,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全体首经贸人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接下来,学校将聚焦落实好“善用大思政课”的要求,将“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相结合”,通过紧抓思政课质量提升、在专业思政框架下深化课程思政建设、有针对性做好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健全“三全育人”体制机制,培养一代又一代堪当民族复兴大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分享

首经贸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首经贸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首经贸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首经贸新闻中心 Email:xcb@cue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