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生态文明教育论坛】“自然文学发展与生态文化培育”等三场分论坛举办

1031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举办2015高校生态文明教育论坛。下午1:30,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与生态文明教育”“自然文学发展与生态文化培育”“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实践活动与育人机制创新”为主题的三场分论坛在我校同步举办。

第一分论坛:彭文英教授等专家议京津冀协同发展与生态文明教育

第一分论坛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与生态文明教育”的主题展开,论坛由首经贸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承办,邀请了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环境、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研究卓有成效的教授做主题发言。

国务院办公厅后勤工作管委会副秘书长齐泽民教授,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彭文英教授、祝尔娟教授、王德起教授,河北经贸大学张云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李炯华副教授,河北省地理所实验室主任刘剑锋研究员等先后在论坛上作主题发言。王德起和彭文英教授共同主持论坛。

彭文英教授以《构建京津冀生态环保一体化格局》为题作报告,她从对生态文明的理解、生态文明的目标形式、生态文明建设基本内容等角度阐述了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她认为京津冀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障碍是资源约束性、环境污染严重性、生态脆弱限制性、生态关系模糊性和行政分割制约性,并提出生态环保一体化格局构建策略。

彭文英教授作报告

祝尔娟教授以《完善治理机制是京津冀生态环境共建共享的关键》为题作报告,她从完善治理机制和政府、市场、法律等方面分析了京津冀生态环境共建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政府要统一规划、完善治理机制、加强服务监督;市场方面要实现资源有偿使用、碳排放权、排污权交易等;完善立法严格执法,促进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等应对策略。

祝尔娟教授作报告

齐泽民教授从我国环境污染与能源短缺方面的基本情况、节能减排工作的使命任务、推进节能减排、促进生态文明的战略举措方面介绍了关于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的实践和思考,提出强化目标责任制和问责制,控制能源消费增量,加大结构调整力度,重点推进关键领域节能减排,大力推进污染治理,完善激励约束机制等解决措施。

齐泽民教授作报告

李炯华副教授以《京津冀居民生态文明认知及建设监测研究》为题,以调查问卷及统计年鉴数据为基础,进行生态文明调查认知分析和京津冀三地生态文明建设评价。他提出要加强理论知识宣传和教育,大力提高居民环境行为水平;加强责任分工,明确主体意识,促进居民乐于从事环保行为;建立公共监督机制,加强环境管控;完善生态文明建设政策和法规;促进环境友好型产业;在技术层面加快资源利用水平和资源重复利用率等应对措施。

李炯华副教授作报告

第二分论坛:程虹教授等专家研讨自然文学发展与生态文化培育

第二分论坛的主题为“自然文学发展与生态文化培育”,由首经贸外语系承办。南京大学方红教授、山东大学程相占教授、清华大学宋丽丽副教授、北京语言大学张华教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石海毓副教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程虹教授依次做主题发言,张华教授和首经贸外语系系党总支书记兼副主任刘文东共同主持论坛。

方红教授和宋丽丽副教授都在演讲中提到了利奥波德和他的作品《沙乡年历》,方红教授介绍了利奥波德的生态文化培育思想在作品中的表达她认为,利奥波德在书写荒野感悟及玻瑞德所说的自在性切点的时候,提出接触自然,有利于发展自然的物质话语实践,是玻瑞德在提出土地伦理之外,提出的培育生态文化培育的重要思想。

方红教授作报告

张华教授以《帕特里克·墨菲的生态思想》为题,对墨菲的生态思想进行解读。他认为墨菲的生态批评研究实践践行的正是他所倡导的“运动”精神。生态批评也是一种行动的“宣传”,批评家通过个人的批评研究影响鼓动他者采取行动,张华认为生态文明教育论坛就是一种身体力行。

张华教授作报告

石海毓副教授的演讲题目为《自然文学在生态文化培育中的作用》,她认为自然文学会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观念,影响人们生活方式。生态文化的培育,离不开社会成员生态教养的养成。自然文学中,自然而然流露出的生态知识、生态伦理、生态美以及生态行为模式,必将在生态文化培育中起到普及知识、净化心灵、启蒙思想,提供范例的重大作用。

石海毓副教授作报告

程虹教授首先对前几位嘉宾的演讲做了回应,表示几位教授的发言让她深受启发,她也希望今天的论坛能为在座的学子们打开思路,对同一本书可以从不同方向、不同切入点进行研究。紧接着,她为大家带来了题为《自然文学的三维景观》的学术演讲。

程虹教授作报告

程虹教授认为,“自然是神奇美妙的,有形态之美,有自己的语言,人可以与自然进行心灵的沟通。”程虹教授将自然归纳为三景,风景(landscape)、声景(soundscape)和心景(soulscape),自然文学通过三维景观这种形式呈现在大家面前,衍生为审美情绪,具有美学价值。具体说来,自然文学是风景和声景的融合,风景、声景与心灵的碰撞产生了心景,三景合一展现了动与静的结合之美。

论坛上,各位学者对演讲中的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刘文东用“像什么一样思考”概括了论坛主题,评价此次论坛是“怀着乡愁的冲动,寻找精神家园”的活动。

第三分论坛:60余名高校和全国特色乡镇代表议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实践与育人机制创新

第三分论坛主题为“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实践活动与育人机制创新”, 60余名高校和全国特色乡镇代表出席论坛。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团委书记张彤和中国特色镇发展论坛组织委员会秘书长薛红星共同主持论坛。

论坛上,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农林大学、井冈山大学、四川农业大学、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代表和江苏省如东县栟茶镇、黑龙江大兴安岭呼中区等10几家特色乡镇代表踊跃发言,积极分享交流大学生开展生态实践活动中的经验、困难、问题,为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建言献策。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副院长金鑫介绍了北京大学在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方面的相关工作,如加强第一课堂建设,支持学生做科研、社会实践,做环保宣传和推广等,金鑫认为这些做法有利于培养学生情怀,丰富师生视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复旦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周晔提出希望将大学生生态教育实践活动地点就近安排,实现高校与特色镇的无缝对接。浙江农林大学宣传部副部长陈晓伟建议增加生态特色小镇数量,他介绍了浙江农林大学在生态文明教育方面的工作,比如学校把学生生态教育活动和学分相结合,利用校内基地和附近乡镇开展实践活动,将校园内2000多亩地交给2万余名学生管理养护等做法。

金鑫作报告

江苏省如东县栟茶镇书记张锋先介绍了栟茶镇悠久的历史和与栟、茶两棵树相关的故事,随后表达了要实现“新五化”的愿望,他指出,要把建设生态文明放在第一位,为后人乘凉而种树,使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张锋还分享了与高校大学生实践活动的经验。

张锋作报告

此外,黑龙江大兴安岭呼中区党委宣传部部长张瑞杰等十几位乡镇负责人也分别介绍了各自乡镇的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生态建设等情况,表达了欢迎更多的大学生来乡镇进行社会实践的愿望,并对建立高校与乡镇实践育人的协作机制提出了建议。

分享

首经贸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首经贸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首经贸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首经贸新闻中心 Email:xcb@cue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