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北京日报》整版报道:首经贸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 建设市属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今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十周年,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作为北京市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始终以立足北京,服务首都为己任,自觉参与并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取得了丰硕成果。4月15日,《北京日报》整版刊发《聚焦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 建设市属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特别报道,展现首经贸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京津冀协同发展输送高素质人才;聚焦学科优势,助力国家和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强有组织科研和智库建设,聚焦重点领域提供高水平智力支持等方面产出的一系列成果。文章指出,未来,学校将继续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按照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要求,以学校高质量发展为主线,践行高校使命担当,在重大理论问题阐释、重大现实问题解决以及高水平人才培养等方面贡献首经贸力量,提供首经贸方案。

1.png

全文如下: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简称:首经贸)是最早从事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的单位之一。2007年学校就前瞻性布局,积极开展对首都都市圈和与京津冀相关的理论实践问题进行研究。2013年,完成了“京津冀基础承载力测度与分析”等课题,为重大决策提供参考;同年11月,承担“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课题,为北京市提供决策咨询;多次参与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闭门磋商会议,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纲要》出台献计献策。2014年后,通过“三报一刊”多次对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政策进行宣传解读;多次参与国家重大政策起草。2015年,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共同打造跨省市多院校协同的“京津冀区域发展协同联合创新中心”,推动区域经济及相关学科不断发展完善;2015年,与企业合作共建京津冀大数据研究中心,开展一系列大数据分析应用研究。2016年,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京津冀三地社科院等共建“京津冀协同发展智库”。2017年,特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获批首批首都高端智库试点单位。2020年,获批教育部“特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进而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团队与校内外其他优秀团队的协同创新和融合发展。2023年,获批北京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中心“两区”建设创新中心。经过17年发展和系统、深入研究,首经贸在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域已建立稳定的研究团队,产出丰硕的研究成果,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已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域研究的主力军,成为社会各界用得上、靠得住、离不开的“思想库”和“智囊团”。

2.jpg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拔尖创新,为京津冀协同发展输送高素质人才

首经贸作为市属重点高校,每年在京津冀地区工作的签约毕业生超过80%。学校高度重视在努力将京津冀建设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先行区、示范区过程中人才的重要作用,及早着手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使学校人才培养高度契合京津冀协同发展所需,着力培养发展新质生产力所需人才。

一是深入推动专业数智化转型升级,持续推进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加强“智慧+”教学资源建设,打造一批产教融合基地、虚拟仿真平台,不断完善特色鲜明的新文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主动对接“数字中国”战略和数字经济发展需求,推出数智化转型“双十工程”,遴选了会计学(数智化国际会计)等首批10个数智化转型试点专业,并推出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投资与管理等11个数智化微专业。

3.png

二是全面实施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琢玉工程”,更好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新时代首都发展,更好契合学校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办学定位,扎实推进高水平人才分类培养模式改革,构建具有首经贸特色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国际化“三型一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三型一化”人才培养以面向新时代首都发展需求和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求为导向,以数智化转型引领专业结构调整优化和内涵提升,促进专业领域创新发展。“三型一化”人才培养结合学校办学定位和专业优势特色,充分利用AI技术,通过优化师资队伍、加强平台建设、重构课程体系、开发新型课程、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和改革考核评价方式等,统筹推进优质教材体系、一流课程体系、实习实训平台等教育教学改革,形成特色化的人才培养方案,着力提高特色班招生和人才培养质量,形成含实验班、复合班、卓越班、国际班在内的高水平特色班体系。

4.jpg

三是以数字经济引领,优化专业设置。学校面向首都发展需要,契合北京市“十四五”规划和加快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成立北京数字经济发展研究院。为培养高水平研究型的数字经济人才,学校新获批数字经济、金融科技、供应链管理三个本科专业,并实现数字经济人才本硕博贯通培养。

四是多类型培养举措协同,助力复合型人才培养。鼓励学生辅修专业,依托财经优势开设包含经济学、会计学、金融学等11个辅修专业,辅修专业中经管类专业比重达到73%。夯实科教产教协同育人基础,依托科研平台和教师科研项目开展专业建设和学术人才培养,利用行业企业共建基地和育人项目提升学生应用能力。

5.jpg

五是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结合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新时代首都发展人才培养需求,深入推进学校教学改革研究。依托国家、北京市和学校三级建设体系,周期性开展新文科领域的教学改革立项,通过立项加速推动教学成果培养。近五年,学校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的新文科研究方向项目超过30项,获批市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1项,“新文科背景下经济学专业改造提升改革与实践研究”获批教育部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随着教学改革的持续深化,25个本科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占学校招生专业的比例超过67%。

6.jpg

聚焦学科优势

优化布局,助力国家和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

学校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重点产业需求,更加聚焦学校经管类优势特色,不断加强学科动态调整,为相关产业行业提供理论支持,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

一是不断提高学科影响力。应用经济、工商管理两门学科入选北京市高精尖学科;在“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应用经济学连续多年稳居前10%位次;一般社会科学、工程学上榜ESI(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前1%榜单。新增大数据与商业智能交叉学科博士学位点,为大数据分析与经济、管理学科的交叉融合提供了发展平台。

二是大力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创新。以北京市数字经济交叉学科平台建设为引擎,成立北京数字经济发展研究院,围绕数字产业、数字金融、数字贸易、数字治理等研究方向,努力打造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跨学科研究集群平台,提升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的能力;专门设置“城市经济与战略管理”交叉学科,深入研究超大城市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法治、环境、人口、产业规划等重大问题,为加强对超大城市治理提供理论支持。

7.jpg

三是以重点学科为基础,以新时代首都需求为导向,开展分类发展研究。对标北京市“十四五”规划,瞄准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所强调的重要任务,学校积极开展分类研究,先后获批“建设现代金融研究高地,服务首都金融业高质量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与城市群系统演化的政产学研用平台构建”“建设高水平大数据平台,服务北京经济高质量发展”“‘两区’建设助力扩大开放,实现首都高质量发展”“面向新时代首都发展的经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平台建设”和“服务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的高层次数字财经人才培养平台建设”等分类发展项目,围绕相关项目的研究已取得丰硕成果,大量成果已被转化,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加强有组织科研和智库建设

研以致用,聚焦重点领域提供高水平智力支持

学校坚持“科教融合、顶天立地、人才驱动、协同创新、服务首都”的科研工作方针,按照科学研究“四个面向”的要求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现实需求,主动出击,整合学科、学术、人才等优势资源,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为努力将京津冀建设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先行区、示范区提供强大智力支持。

一是主动对接政府部门和头部企业,以政府职能部门重点需求为导向开展有组织科研,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北京市重点工程;与华为集团等头部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紧密开展合作研究和人才培养,服务重点行业需求和企业高质量发展。

8.jpg

二是加强有组织科研,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和新时代首都发展需求,聚焦北京“四个中心”建设、新质生产力、数字经济、“双碳”战略、ESG、金融科技、北京人口政策与创新人才发展等重点领域,聚焦京津冀协同发展、特大城市治理、新时代中国特色劳动科学和人口科学等特色领域,统筹校内外优势资源,开展科研攻关,开展前瞻性、战略性、应用性研究,产出一批高水平的科研创新成果和一批高贡献率的社会服务成果。

9.jpg10.png

三是加强科研团队建设,创新科研团队考核评价方式,激发教师科研活力,培养有战略科学家视野的团队带头人,打造有影响力、组织力和创新精神的科研创新团队。目前围绕国家、北京市重大现实需求和学科前沿领域,学校已形成稳定的研究团队。

11.jpg

四是加强智库建设,发挥好智囊作用。学校目前已形成教育部“特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首都高端智库、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校级研究机构等多层次研究平台,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双碳”战略、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和特大城市数智化治理等方面开展科学研究,形成了一批标志性科研成果,为服务重大国家战略和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了参考。

12.jpg

近年来,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主题,学校获批国家级项目37项,省部级项目162项,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4项;完成咨询研究报告200余篇,参与国家和北京市重大政策起草50余项;在《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光明日报》等重要报刊上发表文章近百篇;先后主办“现代化首都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暨京津冀协同创新高层论坛”“京津冀金融研究联盟年会”“京津冀协同发展暨智库建设经验交流会”等重要会议,吸引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南开大学、河北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的京津冀研究专家学者参会,吸引了包括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北京日报、天津日报、河北日报、北京电视台等国内数十家媒体报道和转载,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承办首期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专题研讨班;重点打造《京津冀蓝皮书》等智库产品,按照“科学性、权威性、前瞻性、原创性、实证性”等要求,整合京津冀三地专家协力攻关,打造学术品牌,已陆续出版了12部《京津冀蓝皮书》,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京津冀蓝皮书》和“首都圈发展高层论坛”已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领域的品牌产品,《京津冀发展报告》蓝皮书八次荣获全国“优秀皮书奖”一等奖,“构建京津冀区域产业链研究”“北京建设世界城市与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等多项研究成果分别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北京市第十四届、第十五届、第十六届、第十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和优秀调查研究成果奖。

13.jpg

一切过往,皆为序章。作为北京市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和服务新时代首都发展是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的使命和责任。经过68年的发展建设,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已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人才培养体系、学科布局和强有力的研究团队,产出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已形成明显的比较优势,学校将继续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努力使京津冀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

未来,学校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按照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要求,以学校高质量发展为主线,践行高校使命担当,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急需的人才培养、重大理论问题阐释、重大现实问题解决方案供给等方面不遗余力,贡献力量!

分享

首经贸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首经贸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首经贸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首经贸新闻中心 Email:xcb@cue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