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乡土中国》书评

《乡土中国》写于上世纪四十年代后,是费孝通先生在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讲课的内容,距今已有多年,但书中的很多观点放在今天仍不过时,依然能引起很多人的共鸣。这本书涉及乡土社会、人文环境、传统社会结构、权力分配、道德体系、法礼、血缘地缘等各方面,共分为十四章。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窥见我们文化基因里的样子。

《乡土中国》并不是单纯指中国的乡土,而是站在整个中国的角度上,探讨了整个社会结构和民族性格。这书的开篇就提到“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对于大多数中国人而言,总有一种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的情怀。生活中我们随处可见,只要有一点空地,不久就会种上蔬菜。我们的祖辈创造了农业文明,我们对土地的依恋也就格外深厚,扎根在泥土里带来的踏实感,让我们对土地充满感激与归顺。生活中我们常常受恩于土地,但也会困顿于土地,就比如有的人可能一辈子都没有离开过家乡。

而关于差序格局这篇,主要是指人们以自我为中心,再推及他人。中国有句古话:“个人自扫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正是这个意思。所以中国人常常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上看待问题,“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而推及他人,也是推及的亲疏关系。在维系私人的道德一篇,讲的就是人们常常站在私人关系上确立他们的道德。因此,人际关系在社会中显得十分重要。比如别人犯错误,你会义正严词地斥责他。而换做你的亲人或朋友,你总能找到理由为TA开脱。在西方团体格局中,人们认为神对于每个人都是公道的,是一视同仁的,所以他们的道德基本观念是建筑在团体和个人的关系上。而中国乡土社会的基层结构是“一根根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这种网络导致了含糊不清的法律界线。

这本书其他章节也很有深意。在男女有别这一章中,讲了东西方两种文化模式导致的阿波罗式和浮士德式男女关系。乡土社会是阿波罗式,它认为良性的结合是以生育为目的的,社会关系主要建立在同性之间。在礼制秩序这一章中,区别了法治和人治。中国乡土社会是人治,维持礼制的是传统,而传统是社会经验的积累。在血缘和地缘这一章中,探讨了中国乡土社会中血缘和地缘的重要性,血缘是指人和人的权利和义务根据亲属关系来决定,是身份社会的基础,地缘是指血缘的空间投影,从商业里发展出来的社会关系,是契约社会的基础。在长老统治这一章中,知道了中国乡土社会教化权利,它既非横暴权力(从社会冲突中发生),也非同意权利(从社会合作中发生),长老权利是在社会继承中发生的……

《乡土中国》内容宏大精辟,语言通俗易懂,读起来明快晓畅。虽然这本书已经过去了八十多个年头了,与费孝通先生观察到的中国乡土社会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无论是“熟人社会”格局的打破,还是法治社会逐渐取缔了礼制社会,刻在我们文化和生活中的印记,一直没有消失。

 

 

分享

首经贸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首经贸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首经贸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首经贸新闻中心 Email:xcb@cue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