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经济法治系列丛书出版座谈会在首经贸召开


519日,法律出版社、北京市经济法学会与我校法学院经济法学科在博纳楼五层第七会议室举办经济法治系列丛书出版座谈会。我校法学院喻中院长、张世君副院长、王雨本、高桂林、沈敏荣、周序中、宋成斌、王显勇、贺燕等法学院教师出席座谈会。会议由王雨本主持。

北京市经济法学会名誉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文华,北京市法学会研究部主任王秀海,北京市法学会联络部主任罗正群,法律出版社主任陈晖,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处长李克歆,北京市经济法学会秘书长沈凯,海淀区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法官殷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张世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朱大旗,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教授薛克鹏,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教授、直属支部书记兼副院长赵秋雁,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法学系教授王向前,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宋彪,北京交通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郑翔,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博士郭飞飞等出席活动。

喻中简要介绍首经贸法学院和经济法学科建设,陈晖对法律出版社的校稿要求和体例安排做了介绍。会议总结了本次合作的经验和下次图书出版的主题。沈凯对丛书与具体问题的结合提出了建议。沈敏荣提出经济法的视角就是纵横统一、从系统出发,建议从小问题入手,深入研究。宋成斌提出金融体制改革可以作为专题。李克歆建议结合近期热点问题,让经济法更接地气。殷华提出当前许多新领域缺乏裁判规则,希望可从经济法引入规则。郑翔老师认为管线工程属经济法研究空白领域,希望在平衡协调论指导下提升理论高度。王向前建议从经济法的角度证明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王秀海建议下一本书可以加入案例。周序中认为应探讨调控和监管的边界,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得到社会认可。朱大旗对本书、定位问题、出版数量、选题范围、作者层次等提出了建议。薛克鹏认为,系列丛书应该有长远规划,并对原创性和体例编排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张世明认为,研究经济法可以联系起来考察,中国的经济法应该是中国特色和实践经验的有机结合。高桂林认为应关注定位、体例安排、突破点。  

喻中、陈晖发言,刘文华做会议总结

刘文华作出总结:本系列丛书可包括理论和制度两个方面,以纵横结合、公私结合为基础。并且提出经济法还有很多空白领域有待研究,例如审计法、会计法、计量法、标准化法、管线法等,应研究这些具体制度,并发表有深度、有品位、有见解的作品。 与会的专家学者赞扬了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法专业为中国经济法发展发挥的重要作用,希望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经世济民,为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分享

首经贸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首经贸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首经贸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首经贸新闻中心 Email:xcb@cue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