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推介 | 劳动经济学院茅倬彦所著论文在《中国人口科学》发表
随着学院科研成果不断涌现,为了进一步营造良好科研氛围,激发师生科研热情,积极促进科研高质量发展,劳动经济学院将进行科研成果系列推介系列宣传报道。本期我们聚焦茅倬彦老师作为第一作者所著论文“中国人口惯性的历史演进与城乡差异”,该论文在国内权威期刊《中国人口科学》2024年第1期发表。
论文作者
茅倬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
莫华归: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
论文简介
2022年中国迎来了人口发展的历史性时刻,正式步入人口负增长时代。长期以来,人们对中国人口形势的认识局限在“人口过快增长”上,而忽视了中国低生育率下的人口负增长惯性问题,对人口发展形势的整体判断滞后于事态发展。从人口惯性角度剖析中国的人口负增长,有助于理解中国人口负增长的历史成因和未来趋势,更好认识、适应和引领中国人口发展新常态,更为从容地应对中国人口负增长局面。
本文从数理人口学角度阐述了人口惯性的概念及形成机制,并使用中国历次人口普查和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分析了近70年全国及城乡人口惯性变化及其对人口长期变动的影响。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对人口惯性的作用大小、作用时间及累积方向进行量化。即计算中国的人口惯性因子;并通过设置多种生育率方案,模拟预测人口惯性对中国人口长期发展的影响;还计算了中国人口内在增长率和人口减半时间。
研究结果显示:(1)自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人口内在自然增长率由正转负,表面上人口总量还在增长,实际上已经开始累积人口负增长惯性。2010年,中国处于正负增长惯性的转折点,2020年中国人口惯性因子为0.86,显现出负增长惯性。即使2020年将总和生育率恢复至更替水平并保持不变,中国人口规模还会继续减少14%。按照当前人口年龄结构形成稳定人口后,中国人口减半仅需35年。(2)与过去的低生育率不同,超低生育率使得中国人口负增长和老龄化速度加快。中国的人口减少和人口老龄化将持续至21世纪乃至更远的未来。即使在2050年能够恢复至更替水平并保持不变,中国人口也会因惯性力量而减少2.35亿人至3.52亿人。(3)2020年中国城镇和农村的人口惯性因子分别为0.94和0.83。随着中国城乡生育率趋同,城镇和农村的人口惯性在2020年均表现出负增长。但由于农村年轻人不断流入城镇,农村15~29岁人口形成“凹陷”,使得农村显示出更严重的负增长。
人口惯性反映实际人口年龄结构与均衡状态(静止人口年龄结构)的偏离程度。中国已经成为当今世界6个超低生育率国家之一,超低生育率会导致人口年龄结构严重偏离正常状态,这将推动中国人口总量加速缩减和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超低生育率持续时间越长,就越难以回到均衡状态。此外,决定中国人口区域增减分化趋势的主导力量必将是更加频繁的人口迁移流动,而非出生和死亡。人口惯性视角的分析结果表明,当前的人口变化由过去的人口状况所决定,同时又决定了未来很长一段时期的人口态势。现阶段必须充分考虑人口惯性的基本规律,未雨绸缪做好一系列政策调整,优化人口发展战略,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高质量的人口格局。
团队介绍
团队负责人:
茅倬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经贸学者,亚洲开发银行项目专家。兼任国家托育服务专家组成员、中国人口学会人口理论与政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卫生经济学会青年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等。主要研究领域为人口和就业、生育政策和人口发展战略研究。多次参与国家重大政策文件的编写和研究支撑工作,曾参与《国家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研究和起草工作。独立主持40余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4项(重点课题2项);省部级课题3项(北京社会科学基金课题1项,全国第六次、第七次人口普查研究课题各1项);国务院研究室、国家发改委、国家卫健委等省部级政府重大、重点项目30余项。核心期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专著3本。五项研究成果获得省部级奖励,执笔撰写的7项研究成果先后得到中央领导批示,3项成果得到省部级领导批示。
团队成员:
莫华归,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
首经贸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首经贸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首经贸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首经贸新闻中心 Email:xcb@cue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