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刘正成做客国学与艺术中心 讲解中国书法的历史、当下与未来

12月11日晚,国际书法家协会首席主席刘正成,应知名书法艺术家、文化与传播学院特聘教授宫双华之邀,在我校国学与艺术中心做了题为“中国书法的历史、当下与未来”的讲座。九三学社中央文化工作委员会委员、九三中央书画院副秘书长王文英,文传学院党总支书记冯博、文传学院副院长陆彦明和我校书法训练营的学员及校内外书法爱好者共同参加讲座。国学与艺术中心副主任、文化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石刚主持讲座。

刘正成现为国际书法家协会首席主席,《中国书法全集》主编,曾长期担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是中国当代著名书法艺术家。他在讲座中介绍了中国书法历史发展的三大转折,由历史勾连现实,分析当今中国书法艺术热点的来龙去脉,既有理论梳理,又有实践支持,旁征博引,精彩纷呈。

讲座伊始,刘正成从书体与技法成熟的角度介绍了中国书法发展的三个历史时期,分别是中锋圆转、圆形结字、象形线条的篆书;侧锋用笔、方形结字、蚕头燕尾的隶书和中测并用、方圆兼施的行、楷书。楷书以后,中国书法的书体演变没有再发生大的变化,转而是在书法的功用、审美方面得到长足发展。这个转折是从王羲之开始的。王羲之以后,书法作品创作主体身份得以确立,他的永字八法确定了笔法的基本规范,他的《兰亭序》确立了文人书法的典范。书法艺术的另外一次重大历史变化发生在明代,明代自永乐以来苏州地区造砖业的发达,民居建筑的土木结构技术的提高,使高堂大屋在民间实现了普及。厅堂升高后,原先用于分隔厅堂内空间的屏风便相对显得矮小了,于是长条形的中堂、条幅经过裱褙后,直接挂在固定通顶屏门上了。这个改变使书法艺术从原来的把玩变为观赏,从传统的实用兼审美的作品变为纯艺术书写,这种改变一直影响至今。

刘正成指出,当代书法艺术的“扫描”式审美——视觉感知在前,阅读鉴赏在后,即是明代挂轴书法出现以后形成的。当代书法艺术的另外一个重要特点是“破体”,受清代碑学书风及甲骨文、简牍书的影响,当代书法创作将传统的五体规范打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破体不成书。刘正成特别指出,“破体”不是当代独有的书法现象,也不是一个贬义词,在篆书、隶书、楷书走向标准书体的过程中都曾有过“破体”书写,只是“破体”也有雅俗之分。当代破体书写能否经受得住历史的检验,则是中国书法未来要面临的难题。

在提问环节,参加讲座的师生与刘正成就中国书法未来的发展、中外书法比较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分享了不同的观点和见解。

本次讲座是“国学与艺术讲坛”系列讲座本学期首讲。“国学与艺术讲坛”旨在邀请当代国学界、艺术界具有影响力的学者与首经贸师生交流,倡导通识教育和人文关怀。系列讲座第2期定于12月18日下午举办,活动将邀请国防大学黄宏教授带来“一带一路与中国铜镜”专题讲座,带领师生一同探索铜镜的神秘王国。

分享

首经贸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首经贸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首经贸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首经贸新闻中心 Email:xcb@cue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