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华侨文物里的"共和国印记" | 宁一做客成长课堂

326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生处、华侨学院与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联合举办了跨越山海情 共筑强国梦——华侨文物里的共和国印记‘”主题讲座,讲座在启铸恭温楼华侨大礼堂举行,吸引600余名师生聆听。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副馆长(主持工作)宁一作为主讲人,通过珍贵文物串联起海外侨胞百年奋斗史,向同学们展现了华侨群体在民族复兴征程中的历史担当。

活动开始前,党委常委、副校长尹志超会见了宁一等一行人。尹志超向来宾介绍了华侨学院的发展情况,他表示首经贸作为北京市高水平研究型财经大学,希望未来能够充分借助首经贸“侨”的因素,邀请侨商侨胞来校做案例分享,将侨商侨胞拼搏奋斗、爱国报国的故事融入学生课程思政教育,同时指出希望华侨学院能够抓住“侨”的特色,开展相关课题研究,充分发挥天然的“侨”的优势。宁一介绍了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的筹建过程,特别分享了爱国侨领陈嘉庚先生向周总理提议在北京建立华侨历史博物馆的故事。重点介绍了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作为国家一级博物馆,一直致力于发挥博物馆文化育人作用,积极开拓与大中小学在思政课程建设、文博进校园活动等方面的深度合作所取得的实践成果,也希望与首经贸共同开发“侨”资源,做好“侨”文章,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讲座伊始,宁一通过互动问答了解听众认知基础,系统梳理华侨与华人概念差异,并着重阐释了爱国侨领陈嘉庚筹建华侨博物馆的开拓性贡献。在抗战主题单元,3200余名"南桥机工"用血肉之躯筑就滇缅公路运输生命线的壮举,配合实物史料重现了华侨群体共赴国难的赤子丹心。当讲述新中国成立篇章时,1949年纽约华侨衣馆联合会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红旗、衣联会成员创作的诗文手稿等文物,将海外游子心系故土的炽热情感具象化。通过华罗庚归国时穿的特制皮鞋、吴孟超院士的手术器械等展品,以及钱学森、郭永怀等科技精英突破封锁报效祖国的动人故事,再现了爱国华侨的拳拳报国之情。

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侨汇券"实物与水立方建筑模型等展品,见证了华侨持续助力祖国建设的家国情怀。通过特别展示的抗疫时期"红色围巾"文物,定格了海外侨胞 "走,咱们回家"的暖心承诺,彰显危难时刻华侨华人与祖国同胞的血脉相连之情。

"辞暮尔尔,烟火年年;日子滚烫,人间可爱。"讲座尾声,宁一以诗意寄语勉励青年学子传承华侨精神,将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伟业。现场师生表示,这场文物叙事课让抽象的历史变得可触可感,深化了对华侨群体历史贡献的认知,厚植了爱国情怀。

随后,宁一一行人参观了华侨学院院史馆和华侨捐赠陈列馆。

参加座谈会的还有校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赵广,华侨学院党委书记崔颖,华侨学院党委副书记蔡丹,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展出服务部副主任闫媛媛,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展出服务部李

分享

首经贸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首经贸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首经贸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首经贸新闻中心 Email:xcb@cue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