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情怀|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教师前往正定县和西柏坡开展社会实践教育活动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全体教师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走好新时代“赶考路”。2月24、25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组织学院教师前往河北省正定县和西柏坡革命旧址学习实践。
20世纪80年代习近平同志在河北正定县工作时,曾多次前往塔元庄村调研。2008年和2013年,习近平同志两次调研考察塔元庄村,分别对该村新农村建设和进入小康社会提出重要要求。
24日下午,学院教师参观走访了塔元庄村,参观了塔元庄村史馆、塔元庄村同福模式展览馆等,深入了解塔元庄村发展模式和乡村振兴示范项目。
塔元庄村党支部书记尹计平同志介绍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该村两委班子充分挖掘内外部资源,盘活土地资产,开展旧村改造,通过名企加名村的联合模式,带领全村人民走出了一条共同富裕的道路,发展成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排头兵”的过程。近年来,塔园庄村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座谈会上,学院教师还就土地流转、产业发展模式、社区治理等问题与尹计平同志进行了深入交流。
西柏坡位于河北省平山县中部,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央工委、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的所在地。在这里,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召开了中国共产党全国土地会议,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实现了“耕者有其田”;指挥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决定了中国的命运;召开了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描绘了新中国宏伟的蓝图。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离开西柏坡,赴京建国,新中国从这里走来。
25日,学院教师参观了西柏坡纪念馆、西柏坡廉政教育馆、毛泽东等领导人旧居、七届二中全会旧址等,认真回顾了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走向革命胜利的重要历史阶段,加强了对“两个务必”的认识理解,结合二十大精神,体会“三个务必”提出的时代内涵与现实意义。学院党员教师还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旧址前重温入党誓词,铭记初心、牢记使命。
参观调研期间,学院一行27人还前往河北经贸大学,与河北经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领导班子就思政课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学科发展等进行了深入交流,并参观了该校中国发票博物馆,感受票据文化内涵,感受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积淀及我国经济发展的沧桑巨变和辉煌成就。
通过学习,学院教师纷纷表示,将进一步总结消化学习考察内容,把革命旧址的红色情怀、生动鲜活的基层实践和兄弟院校的建设经验积极融入到学院管理和思政课教学实践中,立足岗位,为学院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首经贸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首经贸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首经贸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首经贸新闻中心 Email:xcb@cue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