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外国语学院举办经贸外语人文讲坛之“汪榕培的汉诗英译思想”

9月29日,外国语学院通过腾讯视频会议平台举办“经贸外语人文讲坛”第一讲“汪榕培的汉译英思想”。此次讲座邀请到了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翻译系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张智中教授,外国语学院院长吴瑾瑾、副院长刘重霄、MTI中心主任李双燕等多位教师和学生参与讲座。本次讲座还吸引了来自香港中文大学、南开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和北京工商大学等多个高校的200余名师生。

张智中通过对汪榕培译作和译论大量细致的研读,从六个方面高度概括了汪榕培的汉诗英译思想:一是诗歌的可译性与译者的主体性。汪榕培认为诗歌可译,“译可译,非常译”。而且,最为理想的汉诗英译者,就是中国单个的译者。二是汉诗英译的读者关照与语言策略。汪榕培多次强调汉诗英译的英语读者的接受能力,提出要高度重视英语世界的真正读者,主张用流畅的当代英语来传达原作的精神实质。三是“传神达意”的汉诗英译原则,是汪榕培汉诗英译的思想精华。“传神达意”的意思,是“传神地达意”。翻译的基础或出发点,在于“达意”,在此基础之上,再力求“传神”之译文。四是强调“文学翻译”,而不是“学术翻译”。汪榕培强调汉诗英译的文学性,认为译者要有文学的素质,甚至天赋。五是汉诗英译的两种策略及其辩证观。面对汉诗英译的各种流派,汪榕培持兼容并蓄的态度,他对格律体和自由体译诗都能欣赏,认识到翻译的时代观和审美的变化,并认为同一汉语典籍,可采取两种翻译策略,一为当下,一为未来。六是汉诗英译的长期性与系统性。中国典籍英译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应该放眼世界,立足本土(Be global, Act local),做长远的规划与打算。在翻译选择中,应该有先后轻重的掂量和考虑。

张智中分享结束后,与会师生就如何把握自由翻译的“度”,如何体现诗歌翻译的音乐性以及当下文学翻译高端译才缺乏问题等积极提问,张教授逐一进行了耐心详细的解答。最后,吴瑾瑾院长和刘重霄副院长代表师生对张教授拨冗出席和精彩分享表达了深深的感谢,并勉励同学们广泛阅读,与经典为伴,提升对语言的灵性与悟性。

本次讲座不仅让我们领略了汪榕培先生的译作之美,译论之精,也让我们看到了张智中教授对读书的执著,对译试的热爱,在外界的浮华中耐得住寂寞,享受着孤独,始终坚守一位诗人译者的“初心”。

张智中

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天津师范大学跨文化与世界文学研究院兼职教授。研究方向为汉诗英译,出版专著3部:《许渊冲与翻译艺术》、《毛泽东诗词英译比较研究》和《汉诗英译美学研究》;出版译者90余部,包括《唐诗绝句英译800首:中英对照》、《韩愈诗选(中英对照)》《中国诗歌精华(中英对照)》等;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天津市哲社重点项目1项,曾获翻译和科研方面的多种奖项。

 

分享

首经贸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首经贸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首经贸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首经贸新闻中心 Email:xcb@cue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