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经济学院茅倬彦教授接受《人民日报》、中国网采访,分享育儿假落地建议
近日,劳动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茅倬彦分别接受了《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健康37°C工作室”专题文章和中国网“中国发布-政解”栏目的采访,针对育儿假等配套措施发表了看法,分享了女性就业保护经验。
茅倬彦的主要研究领域是家庭政策与女性就业,以上两次采访是分别基于茅倬彦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普惠性婴幼儿托育服务建设研究》,以及其主持国家卫生健康委重大调研课题《当前生育支持政策体系评估》在北京、浙江、江西和贵州等地区实地调研成果。
我国不断下降的人口出生率早已引发广泛关注,国家对此高度重视,不断调整生育政策,出台配套措施,以期提高生育率。但人口出生率仍持续走低,而较高的生育、养育、教育成本等成为年轻人“不愿生”“不敢生”的重要原因。
茅倬彦在接受中国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中国,女性劳动参与率很高。但生育后的女性因为其生理特征难以快速投入与同龄男性同等的时间精力,这对女性职业发展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茅倬彦在接受《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健康37°C工作室专题文章《各地纷纷宣布延长生育假,一大波生育福利来了!》表示,应当建立育儿成本分担长效机制确保政策落地,增设育儿假可以为女性生育提供支持,也能够促进女性更好地平衡工作与家庭。另外,国际研究表明,性别公平在工作与家庭两个领域的发展步调不一致是导致发达国家生育率持续下降的重要原因。
但一味靠延长生育假期、增设育儿假等来满足养育孩子所需的时间是不可取的。如果国家只是从法律法规层面延长和增加相应假期,对于在此期间的津贴和津贴发放的资金来源没有明确规定,那么此期间的成本仍然是由女性和雇佣女性的用人单位来承担,这或许将继续激化女性生育和就业之间的矛盾,导致政策难落地。
茅倬彦还在中国网采访中提出,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为家里有三岁以下孩子的父母实行弹性工作制度。国家应尽快配备较为完善的婴幼儿托育机构服务来衔接生育假期。多地新修改的条例中,规定夫妻双方都可以休育儿假。茅倬彦说,从发达国家经验来看,鼓励父母双方分享假期是刺激生育水平提高的有效措施之一。但光靠延长生育假期来满足养育孩子所需的时间是不够的。目前我国3岁以下婴幼儿仍然很大程度上靠家庭照料,通过完善的婴幼儿托育机构服务来衔接生育假期十分必要。
“生育不仅仅是女性、家庭的事情,而是涉及国家发展、民族繁荣的大事。因此,延长和增加相应假期要建立政府、用人单位和员工三方的成本分担长效机制,政策才能真正落地。”茅倬彦在采访中建议,国家要拿出“真金白银”,将延长和增加相应假期纳入生育津贴支付。参照残疾人安置的税收优惠标准,根据女职工孩子数量建立有效的用工成本分担机制,充分调动用人单位的提供生育支持政策的积极性,让这个温暖的政策落到实处。
茅倬彦教授系劳动经济学院博士生导师、21年经贸学者。阅读原文链接 https://sle.cueb.edu.cn/szdw/jsms/rks/108794.htm。
首经贸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首经贸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首经贸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首经贸新闻中心 Email:xcb@cue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