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华侨学院召开留学归国青年教师座谈会

11月11日,华侨学院召开留学归国青年教师座谈会,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南京大学归国留学青年学者回信精神。华侨学院党总支书记王明会、副书记崔颖参加座谈会,座谈会由崔颖主持。

留学归国青年教师分别分享了自己在国外留学经历,并对学院教学工作提出自己的意见与建议。

黄建明2001至2008年期间在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学习和教书。黄建明谈到,每个国家都注重意识形态教育,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鉴别,做好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尽心尽力。

李京宁在新西兰学习工作近8年,抱着热爱爱国、报效祖国的心情回到国内。她当时选择回国做老师就是想把国外先进的计算机知识、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理论带回国内。李京宁在座谈中提到,大学教师要深入思考“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将思政教育融入日常教学,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华侨学院培养的学生大多数都是选择留学深造,出去留学可以开拓视野、增长见识,但同时也要有坚定的文化自信,让学生出得去,回得来。

张薇在芬兰留学三年,攻读硕士学位。她表示,出国学习的经历很宝贵,让自己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学习到了更多元的教育学理论,结交了不同国家的朋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回信中所提到的,生逢伟大时代是人生之幸,不管留学学子身在何方,身上都要有中国印的文化基因,也要把我们的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统一起来,把自己的梦想融入人民实现中国梦的壮阔奋斗之中,把自己的名字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史册之上。

王玥2007年从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转到美国留学,在美国留学工作近八年。她分享了当时的留学见闻,同时也提出作为高校老师要了解国外情况,在与国外学校对接业务的过程中,要仔细衡量,不能盲目对接,有的国外学校的教材内容并不符合我们学生学习要求,要善于甄别,选用适合我们的原版教材。

孙玥2007年至2010年在英国留学工作,攻读TESOL专业。孙玥在座谈会上提出,建议人才培养方案里要多加一些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她表示,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中国留学生的家国情怀与文化认同都或显性或隐性的有所表露,作为教育工作者就要以“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为导向,帮助学生们能走出去也能带回来,强化学生的爱国意识,为国家的长远发展做出贡献。

茹常君在爱尔兰留学三年,2012年回国任教,目前已经是中共党员,同时担任教师党支部组织委员。茹常君分享了自己的留学见闻,同时也讲述了自己申报项目经验,提出华侨学院有很多比较有优势的案例和学生数据,我们应该在这些方面做更深一步的研究,可以跟其他兄弟院系共同做研究,联合申报项目。

律媛媛在英国留学四年。她从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的角度谈了她对学院课程设计的想法以及对出国留学的认知。她认为应当注重提升学生的学术素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日常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重大社会问题,建立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厚植家国情怀。出国留学可以让学生拓展视野,激发爱国热情,从而更好的报效祖国、服务人民。

罗常青现为华侨学院基础课部老师,中共党员,教师党支部纪检委员。在英国留学期间主修英语教育。罗常青表示,出国后更爱国了。生活在国内的时候,由于受到视野的限制,难免会对现实生活中不尽人意的地方产生抱怨,然而,到了国外有了比较,才亲身感受到祖国的好,清晰认识到中国目前是全世界安全状况最好的国家之一,是全球经济发展最快,也是最有活力的国家之一。常青谈到,应该鼓励学生们走出国门,通过对比,他们会变得越来越热爱自己的祖国,并在行动上自觉维护国家尊严,毕业后选择回国就业,报效祖国。

张倩在澳大利亚留学工作七年。她通过分享留学趣事,表达了海外学子更加浓烈的爱国情怀,学成归来就应该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会上建议要增加青年教师的培训机会,可以为老师们提供出国交流交换的学习机会。还指出老师对大学生的日常考核要更加严格,让学生们珍惜学习机会。

宋鲜丽在英国留学三年。她在座谈会上分享了自己在英国留学期间的一些感悟。同时建议应该多为大一新生安排一些有关学习技巧的课程,为学生的四年学习生活做好基础准备,帮助学生做好四年大学生活的规划,在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上多一些指导。

张玉婷在美国留学三年。她在座谈会上和大家分享了她班里几个学生的案例,从具体案例谈到人才培养和立德树人。张玉婷表示在教学活动中,老师应该更加严格,不能一味地无原则取悦学生。张玉婷谈到,立德树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需要学院每个老师都要参与其中的。作为华侨学院青年教师,她将勇担时代重任,争做“四有”好老师,争当“大先生”。

徐童在爱尔兰留学两年。她谈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迎来了史上规模最大、领域最多、范围最广的留学潮和归国热。究其原因是因为我们处于百年未见之大变局,大家都不想做巨变的旁观者,要做巨变的创造者。徐童还谈到,留学经历还是有益的,首先在中国成长起来的孩子有中国根;出国之后,经过多元文化的熏陶、全球化视野的历练,有着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创业意愿,是全新的国际化人才群体。所以走出去,让世界更好的了解中国;回得来,让中国更好地走向世界。

张昕在澳大利亚留学三年。她座谈会上分享了自己的教学日常,主要是教授学生如何进行甄别对比,给学生讲在国外留学的生活花絮,以疫情防控为示例分析国内外不同政策的优劣对比。启发学生思考,锻炼学生们的分析能力,把思政内容融入到专业课程中。她认为学习内容选择很重要,学习的方法更重要。

王明会讲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高等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对留学归国学者的亲切关怀和地位作用的充分肯定。“报效祖国,服务人民”体现了党和国家对留学人员群体的新期望新要求。我们的院训“回报”和这一期望要求完全一致。“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体现了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要把责任感使命感落实到立德树人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上。

王明会感谢老师们的分享和对学院人才培养工作提出的宝贵意见、建议,表示华侨学院要按照学院“十四五”规划要求,聚精会神做好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工作。在凝练人才培养特色上下功夫,突出国际化特点,保持高质量就业率和出国深造率优势。希望老师们发挥熟悉中外两种教育体系的优势,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从而更加坚定文化自信,超越文化冲突,做到各种文明互相包容尊重,交流互鉴,培养更多具有家国情怀、世界胸怀,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分享

首经贸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首经贸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首经贸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首经贸新闻中心 Email:xcb@cue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