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驼韵师话】文传学院举行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大讨论
5月24日下午,文化与传播学院党总支在博远楼第二会议室举办驼韵师话系列活动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大讨论”,全院教师一起分享教学中的成长与困惑,共话高等教育的未来与发展。讨论会由副院长陆彦明主持,学校教学督导专家孙国平出席了活动。
文传学院院长石刚在致辞中谈到,本科教学是大学办学之本,一流的大学不仅看科研实力,更要看教学,教学质量是立院之基。有一批教学过硬,有良好口碑的教师是学院最大的资本。其次,教学改革是长效机制,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教学方法要不断创新。
随后,学院四位教师从教育教学不同的领域、不同的角度,结合自己多年的实践与探索,畅谈教学感受、分享教学经验、切磋教学技巧。广告学系老师李毅发言的题目是“对学生学习兴趣减退的几点认识”。作为有着30多年一线教学经验的一位老师,李毅从当下课堂教学面临“有出勤率,没有抬头率”的现实挑战入手,结合自己的具体讲课案例,以多媒体为手段向大家展示了如何综合运用图片、视频等形式提升学生们对课堂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思考,真正做到教学内容兴趣化、教学方法时代化、表达形式新颖化、教师自身与课堂内容的情景化。
李毅、王冲分享经验
传播学系老师王冲以“我在教学方式上的尝试与困惑”为题,与大家分享了自己在新闻学教学过程中,“将通识教育导入专业教育”的方法。他尝试通过引导学生们从了解校园里的“一草一木”做起,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开办“特稿大赛暨工作坊”课程,培养学生围绕一个新闻任务主动采访、调查和写作的能力。王冲还分享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注重教学过程考核”的具体做法。最后,王冲也提出了自己教学中的一些困惑,特别是教学过程中的“惩戒权”的尺度和如何落地的问题,引起了教师们的广泛兴趣。
汉语言文学系老师彭利芝从教学内容和作业指导两个方面分享了自己的教学经验。彭利芝认为,教学内容的精心选择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一步。她以自己所教授的《中国古代文学》为例,为大家解读了如何通过将当下年轻人所喜爱的网络文学和中国古代文学联系起来,追溯网络文学作品的文学渊源,将学生们的兴趣点引到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学习中,从而实现“历史与现实的对话”。彭利芝还结合自己所教授的《中国文化概论》课程,分析了不同课程之间的配合。
彭利芝、张小乐分享经验
最后,汉语言文学系老师张小乐以“与时俱进、润物无声”八个字表达了自己从事多年教学经历的深刻感悟。她以对赵本山的小品《捐助》的评析为案例,思考了在文艺作品讲评的过程中如何对学生进行价值观的良性引导,并与老师们分享了自己是如何具体指导学生在学习中学做人,在课外阅读中展开理性思考的。
孙国平针对教师们的发言,谈了自己的感受和看法。孙国平认为,好的课堂教学,必须对自己的授课对象有深刻的把握,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来跟上时代、了解青年人。教师渴望学生的认同,实际上学生更渴望教师的认同。同时,孙国平强调,不管科技和教学手段如何发展,好的课堂教学,关键点永远在于教师如何不断提升自身的素养。
督导专家孙国平发言
文传学院党总支书记付琳在活动总结中,高度评价了几位老师分享交流的内容,以亲身经历的鲜活案例,阐述了一线教师在人才培养和学生成长发展中发挥的正向引导作用绝对不可替代,而且是让学生受益终身的。学院能够拥有一支老中青相结合、踏实耕耘、敬业奉献的教师团队,是学院能够快速健康发展,拥有生生不息活力的根本条件。付琳还向老师们介绍了学院驼韵师话系列活动的主要内容,鼓励老师们积极投身教育教学改革,学院会尽可能多的创造条件让老师们交流和分享,共同提升学院的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整个讨论会持续了两个多小时,与会的老师们都感到受益匪浅。青年教师高亢会后说:“这是一次难得的向其他老师学习的机会,这些老师们的教学理念、方式和方法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尤其是他们对待教学的态度,他们的敬业精神,他们对学生们的师者之心,都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和教益”。
首经贸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首经贸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首经贸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首经贸新闻中心 Email:xcb@cue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