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我校主办第十二届科学监管与监管科学论坛,成立“中国市场监管研究联盟”

11月15日,我校主办的第十二届科学监管与监管科学论坛在首经贸举办。本届论坛以“科学监管赋能营商环境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来自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信息中心、中国行政管理学会、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浙江财经大学等政府部门、高校、科研机构的百余位专家学者与学校师生参加活动,共话以科学监管推进营商环境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和实践问题。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姚林修出席论坛开幕式并代表学校致辞。

姚林修指出,当前全党全国正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在决胜“十四五”和谋划“十五五”的重要时期,持续深化市场监管体制机制改革,以营商环境优化推动高质量发展。我校始终立足服务国家战略和首都高质量发展大局,在财经领域深耕细作、在管理学科持续突破。城市治理和市场监管作为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的两个历史积淀深厚、特色优势鲜明的专业方向,经过多年发展,在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社会服务等方面成果丰硕。他表示,本届论坛主题鲜明,聚焦科学监管与营商环境,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等重大议题,提出市场监管学科建设规划,探索和构建中国市场监管自主知识体系等任务,既是学界回应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主动作为,又是服务教育强国建设的应有责任。他希望与会专家学者深入交流、凝聚共识,共同为市场监管改革注入新动能,为中国市场监管研究和事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副秘书长、《中国行政管理》杂志社社长张定安致辞。他指出,作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智库,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始终致力于推动监管科学理论创新与实践转化,并支持和见证了科学监管与监管科学论坛在十二载耕耘中的发展壮大。他表示,本届论坛主题与我国营商环境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高度契合,科学监管需把握“放”与“管”的辩证关系,借助数字技术推动精准治理转型,并在国际规则的本地化适配中彰显全球视野与中国特色。他期待通过论坛的持续举办,汇聚更多真知灼见,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监管创新成果,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本次论坛设置了主旨报告、主题演讲、平行论坛和研究生论坛环节。

13e3e26c75d9a9caafc3b8909cf50096_preview_id=1990718027541893122&suffix=.jpg.jpg

主旨报告环节由我校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原院长张国山主持。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公共政策与创新创业学域主任蓝志勇系统阐述了AI赋能智慧监管,驱动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李志军教授基于营商环境指数数据,全面分析了当前我国营商环境建设的总体表现及区域特征,表示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并从完善公共服务建设、维护公平竞争秩序、优化企业融资环境等方面指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未来方向。北京市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振兴国际智库理事长李志起深刻剖析了营商环境优化过程中面临的如何平衡活力与秩序、创新与风险、效率与公平三个深层次难题,提出科学监管应精准把握监管的时、度、效,从事后惩戒走向事前事中引导、从“一刀切”走向“精准测”、从“政府本位”走向“企业感受”,构建规则透明、竞争公平、创新活跃、风险可控的一流营商环境的系列建议。

在主题演讲环节,12位专家分两个阶段发表演讲。第一阶段主题演讲由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刘俊生教授主持。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汪锦军立足数字时代实现信用与监管之间有效衔接的制度设计,提出信息可靠性、监管透明度与互动调适的三维分析框架,强调信用监管应超越“控制型治理”的工具理性,迈向以信任建构为目标的“学习型信用监管体系”。我校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刘智勇在系统梳理中外营商环境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分析了近二十年中外营商环境呈现的“趋中收敛”共性趋势和本土适配驱动的概念内涵和热点差异,指出我国应在国际经验汲取和本土创新升级的双向发力中实现借鉴中的超越,以监管创新更充分地助力护航营商环境高质量发展。我校教务处处长兼教育质量评估中心主任、中国市场主体研究院副院长孙忠娟基于《2025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城市研究报告》,剖析城市层面经营主体发展面临的共性短板与个性难题,提出应从强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构建区域经济智算治理新范式等方面进一步激发经营主体活力,推动城市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秩序部处长卢雁全面回溯了我国反垄断治理的发展历程,并对“十五五”时期反垄断治理在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进程中面临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了深入解读。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政治和法律教研部邱霈恩教授围绕网络零售市场信用与质量监管问题,强调科学监管必须克服“隔空监管”局限,既要运用数智手段加强数据监测,更要强化现场监管和产品质量全检的流程规范。

第二阶段主题演讲由我校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张鹏岩主持。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研究员、市场监管研究院副院长冀玮围绕监管是不是政府行为的专属概念、企业自我监管是否成立以及市场监管的歧义与本义等核心命题展开深度思辨,为构建本土化监管理论体系提供了重要思考方向。浙江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史云贵提出“绿色度”概念,并针对绿色度认识误区、生态治理管制化、治理行动碎片化等问题,从新质生产力引领、制度体系健全、治理机制完善等维度提出提升长三角生态共治质量的具体路径。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风险交流部主任韩宏伟从舆情典型案例切入,展示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在“四个最严”要求下走向事前防范、事中响应与事后惩戒相协同的实践历程,充分凸显了舆情应对与标准制定在填补监管真空中的关键作用。上海市奉贤区市场监管局副局长闻涛介绍了奉贤区通过专利导航、集中登记地、数字化监管等创新举措,推进服务型综合执法的实践探索,为打造兼顾执法力度与监管温度的新时代服务型执法新范式提供了宝贵借鉴。天津师范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副院长宋林霖基于对“管控范式”失灵的现实反思,提出营商环境治理现代化的历程,应是政府角色从市场的管控者向“规制确定性”这一核心公共产品的卓越供给者的深刻转型。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冯中越教授分别从管理学、法学、经济学视角阐述了敏捷治理、回应性监管、包容审慎监管在低空经济监管研究中的应用空间与前景,为低空经济协同发展和安全运行的监管系统建构拓宽了理论视野。

db96ae302259bb40b231c44d0a2a7faf_preview_id=1990716817241919490&suffix=.png.png

本次论坛的平行论坛包括“数字经济监管”“市场监管能力现代化”“营商环境与监管优化”“监管领域探索与实践”四个专题。

“数字经济监管”论坛由我校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程建副教授主持。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毛益民、张艺,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周鲁耀、陈丹依,我校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刘嘉,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余钧,我校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银雪松,围绕《金融科技 + 农业保险赋能食品安全追溯:基于北京丰台区新发地市场的案例分析》《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演进历程、内在逻辑与实践启示》《欧盟消费型锂离子电池监管政策对我国输欧相关产品召回影响及对策研究》等问题进行了交流。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胡颖廉教授作为点评人进行了精彩点评。

“市场监管能力现代化”论坛由我校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姜金秋副教授主持。我校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闫志刚,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吴件,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汪锦军、田家晨,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朱心怡,我校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赵俊瑶,我校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杨涛,围绕《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培训市场监督研究》《智慧监管代理运用中的行政伦理问题研究——基于余杭区网络交易纠纷AI调解员的案例分析》《数字化背景下市场监督中信用与监管的衔接机制研究》《重塑监管空间:数字时代政府市场监督的治理变革》《技术投入水平对食品安全智慧监管效能的影响研究——基于杭州与郑州的对比分析》《数字平台赋能治理韧性的实现路径研究——以B市T区12345热线为例》等问题进行了交流。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政治和法律教研部邱霈恩教授作为点评人进行了精彩点评。

“营商环境与监管优化”论坛由我校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王蕾副教授主持。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原珂,我校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宋心然、高漠冉,上海市药品和医疗器械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王广平,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单淑一,我校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刘淼、皇甫思哲,围绕《政府治理质量如何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平台企业行政负担的生成机制研究》《互联网+基层治理数字化赋能与营商环境优化》《供应链金融赋能企业ESG发展:科学监管下的营商环境优化路径》《优化营商环境背景下市场监管执法偏差的生成机理与纠偏机制》《从“分散探索”到“协同共治”:我国营商环境建设中机构合作网络的演化与变迁》等问题进行了交流。天津师范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副院长宋林霖教授作为点评人进行了精彩点评。

“监管领域探索与实践”论坛由我校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邬晓霞教授主持。我校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李楚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尘兴邦、我校法学院宋竹兴,围绕《金融科技+农业保险赋能食品安全追溯:基于北京丰台区新发地市场的案例分析》《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演进历程、内在逻辑与实践启示》《欧盟消费型锂离子电池监管政策对我国输欧相关产品召回影响及对策研究》等问题进行了交流。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风险交流部韩宏伟主任作为点评人进行了精彩点评。

b928f60e7022aa964f843560eac35084_preview_id=1990718686609657857&suffix=.png.png

本次论坛还设置了三个研究生论坛。来自我校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的17名博士硕士研究生提交论文、发表演讲,与会专家给予了高度认可。

闭幕式上,各平行论坛主持人就相关论坛的开展情况进行了大会汇报与交流。刘智勇作总结发言,向所有支持和参与本次论坛的专家学者和会务人员表达了诚挚的感谢。他表示,本届论坛围绕科学监管赋能营商环境高质量发展展开了深度对话和思想碰撞,不仅交流了最新研究成果,还深化学术共同体的合作,锻炼了队伍,扩大了影响。面向未来,我校将持续推动监管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的深度融合,积极构建常态化、机制化协同研究机制与平台,不断提升论坛的学术影响力和社会贡献度,为推动市场监管现代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新的动能。

自2014年以来,科学监管与监管科学论坛已连续成功举办十二届,影响力持续扩大,逐渐成为监管理论与政策研究的重要策源地、人才库和思想库。立足当前我国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新制度环境和数智时代快速发展的技术变革对市场监管研究提出的更高要求,为进一步加快市场监管领域理论研究与学术交流,促进市场监管实务界、学术界和企业界之间的深度合作与资源共享,搭建常态化交流协作平台,经过长时间酝酿与筹备,我校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联合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南开大学法学院、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等9家单位及这一领域的知名学者代表共同发出成立“中国市场监管研究联盟”的倡议,并得到学界业界的积极响应。本届论坛举行了联盟成立仪式,来自首批成员单位的代表共同见证了联盟成立。

启动仪式上,刘智勇宣读《中国市场监管研究联盟北京倡议》,明确提出推动市场监管研究学术共同体建设、集中力量进行国家战略需要和实际工作急需的重大课题研究攻关、探讨和推动市场监管学科规划建设、编写和完善新时代市场监管配套教材、培育优秀青年人才壮大监管研究队伍的五大任务,致力于将联盟打造成国内领先、国际知名、创新力强、影响力大的监管科学研究学术共同体,为中国式市场监管自主知识体系构建与人才培养作出更大贡献。

开幕式由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麻宝斌主持。闭幕式由我校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助理潘娜主持。

分享

首经贸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首经贸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首经贸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首经贸新闻中心 Email:xcb@cue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