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教学名师高杰英:学深为师 爱育英杰
高杰英,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主要研究领域为商业银行、公司金融、价值投资等。主讲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财务报表分析、金融学科导论、价值投资等课程。2019年高杰英入选北京市“长城学者”培养计划,2020年《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获评北京市优质本科课程,还曾荣获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精品教材奖、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主持北京市教改项目,2021年被评为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
“如果我和王菲同时向你借一千万,你是借我还是借王菲?”在课堂上高杰英提问道,“在商言商,不考虑咱们的感情,只考虑经济回报,是我的话,肯定借给天后王菲呀,多开几场演唱会就可以啦!”同学们忍俊不禁,“这就是声誉机制。”一堂内容详实的《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课,就在愉悦轻松的氛围里铺展开来。
教化从容 带学生感受金融之美
“我认为优秀教师的核心标准是博学洞见。”高杰英说。
高杰英在读博之前,有6年的商业银行从业经历,练就了过硬的金融行业基本功。“我本科和研究生毕业后都不是直接深造的,分别入职中国农业银行和中信银行,经历过柜员、人力资源、信贷、计划财务等工作岗位。”读博期间,高杰英的研究方向也是商业银行,“当时电子资源还没现在这么丰富,我就去国图查资料,把所有有关商业银行的书都读了一遍。”这看似“一波三折”的求学经历,使高杰英不仅拥有了系统而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具备了丰富的一线实践经验,为成为一名“博学洞见”的老师提供了方向指导。
课堂上,高杰英的教学案例大都来源于真实的行业案例以及她深入企业实地调研的情况,用中国银行的“原油宝”事件讲授银行风险管理,用“深房理”事件解释信贷资产证券化,这些真实案例素材经过她专业的梳理和归纳,变成了一个个鲜活的教学场景,激发着学生们主动学习、深入思考。2017级金融学姜子华说:“老师会在课前播放国际热点新闻,课上我们和老师一起见证了美股的四次熔断,国际金融市场的震荡,见证了中国市场的韧性和中国银行业应对疫情的及时举措。”带领学生了解“铜牛”背后的故事,探索解决中国现实金融问题的路径。“大家都很喜欢这门课。”姜子华说。
学为人师的意义在于教化从容,言传身教的境界首先是自己能砥砺无穷,对学生不刻意强调,却润物无声。十多年的教学实践,高杰英的教书育人初心不仅没有改变,反而是不断深入的。老师是一份职业,而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师,是一种毕生追求,是为我国金融发展培养人才而尽职尽责的初心不改,是为给学生展示专业之美而脚踏实地的人生修行。
拥抱科技 变身线上“ 红人”
不惧新生,拥抱新知。“我很喜欢从网络上获取信息,周围老师们也越来越习惯阅读电子文献,金融交易也早早采用电子化,这些都表明网络教育将成为未来教育教学的发展趋势。”高杰英认为。随着网络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杰英的教学手段也“花样频出”。
在“慕课”技术刚普及不久的时候,高杰英就勇敢地立上了潮头。2018年,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高杰英主持建设了“中国价值投资”和“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两门慕课。截至目前,共开课五期,累计参加人数达2.3万,其中,《中国价值投资》课程是中国大学慕课网上唯一一门讲授价值投资的课程。
“金融学的课堂应该是沉浸式的、交互式的。”高杰英说。也是从2018年开始,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课程就尝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2018级国际金融英文班赵宏雨说:“我们先在线上完成慕课学习,理解基础理论与知识,然后带着疑问来到线下课堂,老师着重讲解课程内在逻辑框架和重点、难点。”课堂上随时通过慕课堂分组开展讨论,课堂外,建立了课程交流互动微信群,点评最新银行、财经相关信息,解答同学提问。“教室好像没有了围墙,学习不受时间和地点的局限。”赵宏雨说。
以“慕课+慕课堂+腾讯视频+微信课程群”多维线上线下的SPOC 翻转课堂得到了同学们的广泛认可。2021年,新冠疫情给了大学教学一个加快网络进化的契机和动力,有了之前制作慕课和网络教学的经验,高杰英疫情期间的线上课程精彩非凡,好的经验做法被中国教育报、学习强国等媒体平台广泛宣传报道。
从“线下红人”,变身“线上红人”,高杰英却说:“我成不了‘网红’,因为在课堂上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始终都应该为教学内容服务,不能喧宾夺主,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是关键。”如果网络课程成为现代教育中一个必然的组成部分,那就要开始思考如何确定具体规则,关于培养方案的修订、教学质量的监控、学生学习的指导等如何与“云”融合……教育领域的创新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做。
创新实践 把课堂延伸到社会
“金融学是一门实践科学,学生必须参与实践、体验实践才能对书本知识有更深的理解。”高杰英说。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信贷管理到现在的商业银行经营管理,高杰英和她的团队一直都在持续推动将课堂延伸到“社会”中去,通过基地实践、专业竞赛、论文研讨等个性化培养,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017年,高杰英参与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分行校级实习基地建设、2018年金融学院与中国证券业协会共建“投教基地”、2020年高杰英主持教育部第二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建设区块链金融应用人才培养实践教学基地。截至目前,金融学院有数百人次进入各类基地实习实践。2018级国际金融特色班苑溪月说:“在工行实习时,我作为大堂值班员,在运用专业知识服务的同时,观察银行的运行模式,学到了很多课堂上没有的知识,积累了很多实际工作经验。”
高杰英认为,金融科技飞速发展,金融实践正大步走在金融理论前面,“所以与业界联合培养,是高层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但是现在也面临一些问题,“例如银行柜面所需人员相对减少,实习生如何进入管理岗位实践?怎样科学规划学生学业时间与实践安排等,这些还需要我们不断去研究破解。”高杰英说道。
对于有学术兴趣的同学,从“中金所杯”全国大学生金融知识大赛、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到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学院的“千帆杯”金融论文竞赛,高杰英一直帮助和鼓励同学们在竞赛和科学研究中夯实专业知识。在高杰英的指导下,2020级量化金融专业硕士李兴超发表了一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一篇SSCI论文,李兴超说:“在论文撰写过程中高老师给了我很多帮助,我们合作的教学案例还在第七届全国金融专业学位教学案例大赛中获奖入库,特别感恩研究生期间遇到高老师,这是我一生的荣幸。” 高杰英还曾指导学生参加国家级创新训练课题2项,指导学生在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得二等奖。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高杰英自己也积极投身到以专业知识服务社会的实践中。她担任中央广播电台“央广财经”和“中国之声”的特约评论员多年,长期点评财经现象。在中共北京市委干部理论教育讲师团宣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金融改革内在逻辑》和《国际金融治理的中国实践与中国理念》。她还开设“价值投资大讲堂”微信公众号和实名头条号,曾发布《现金为王直升机撒钱》和《两会召开美国同步》两条推送,获得10万+阅读量,为普及投资者教育贡献力量。
从2005年到校任教算起,高杰英的学者生涯已走过了16年光阴,她主持和参与国家、省部级项目23项,发表50余篇核心期刊论文、4部专著,梳理“百年银行资本监管的逻辑与未来”、探究“系统性金融风险识别、测度与预防”,引领“CBD 高端产业国际化发展”,在学术研究的道路上,她把个人兴趣与国家金融事业发展紧密交融、相互印证。“但是,我最满意的还是下一个研究成果。”高杰英说。
教诲如春风,师恩似海深。高杰英不仅将学生们引领到一片学术的沃土之上,更是他们漫漫人生道路的启蒙者和领航员。“只要学生有事情找我,我都会根据自己的人生体验,换位思考,尽全力给出分析和建议。对教师而言,学生永远是第一位。”
首经贸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首经贸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首经贸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首经贸新闻中心 Email:xcb@cue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