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金融学院教师参加学校首期教学观摩与经验分享交流会

7月2日上午,教务处(教育质量评估中心)、校教学督导组举办的“首期教学观摩与经验分享交流会”在慎思楼401教室举行。此次活动旨在给更多教师提供了解优秀课堂、拓宽知识体系、改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能力的机会,以助力学校整体教学水平向更高水准持续性推进。金融学院赵明、刘剑蕾、张若希三位教师进行了教学展示和经验分享。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领导与教师,学校其他学院部分教师亲临现场聆听了此次的教学分享课堂。本次会议由校教学督导组组长汪秀英教授主持。

汪秀英在开场白中提到了“首期”“思路来源”“跨学科”及“机会”等关键词。其中,“首期”二字颇具深意,展现出将优质内容持续推广的长远规划。谈及“思路来源”,汪秀英坦言其灵感萌发于6月4日受邀参与的金融学院“教学观摩与经验分享交流会”。当时六位教师呈现的课堂片段质量精湛、亮点突出,具有极强的示范与推广价值,这让她萌生了将此类活动拓展至更广阔平台的想法,为本次活动的诞生奠定了实践基础。“跨学科”是当今培养人才的要求,是未来大势所趋。“机会”,指活动本身是与课老师们向优秀教师学习的机会,也是教师们自我成长的机会。

教学展示和经验分享环节

赵明以“近因原则”这一核心概念为切入点,通过精心设计、贴近生活的保险理赔案例,创设了沉浸式的学习情境。课程设计中摒弃了单向灌输的传统模式,转而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巧妙地引导学生层层剖析案例中错综复杂的因果关系链条,探究事故发生的“直接、有效、起决定性作用”的近因,以帮助学生们厘清承保风险与除外责任、主因与诱因等关键要素,深刻把握近因原则的法律内涵及其在公平理赔中的基石作用,更在思维的碰撞与辨析中显著提升了逻辑推理和解决复杂实际问题的能力。尤为重要的是,赵明将课程思政元素巧妙地融入了专业知识之中,通过案例中因责任归属不明导致的理赔纠纷,引导学生思考诚信履约、公平正义的法治精神对于维护保险市场秩序、保障各方权益的重要性,有效强化了学生的法治意识,潜移默化地培育了学生作为未来金融保险从业者应有的责任担当与遵法崇法的职业素养,实现了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统一与同向同行。

刘剑蕾以“看见”为主题分享了自己的授课经验。从教师的幸福感出发,分享了她对教学的热爱与执着,她认为,教师的态度是塑造课堂温度的关键,通过走进学生、了解学生、识别学生的差异化需求,因材施教,才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刘剑蕾以尊重学生差异化为基础,课前精心准备,梳理课程框架,提炼知识要点;课上关注学生状态,把握教学节奏,引导深入思考;课后及时答疑解惑,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知行合一,形成了完整的教学闭环。她始终将培养自信、专业、活泼、积极的学生为目标,她认为,教学是一场与学生共赴的修行,教师作为领路人,多多关注学生,帮助学生,始终站在学生的立场去思考,这样不仅能够传授给学生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能赋予他们面对困难的勇气。

张若希“以股票市场定价与有效市场假说”为题,将课堂分为两个清晰的教学模块。第一部分她从定性角度解析股票市场定价机制,通过引入兼具趣味性与讨论性的视频,有效提升了大家的注意力。视频播放结束后,及时抛出有针对性的问题,既为师生营造出了轻松的讨论氛围,也为后续专业知识的讲解埋下了逻辑伏笔。随后,她结合二手车市场案例展开分析,并组织互动讨论,引导大家逐步理解股票市场的定价逻辑。第二部分,她通过案例、小实验、互动投票,聚焦过度自信、损失厌恶等投资者典型行为偏差,系统阐释了此类偏差可能引发的市场后果,进而深入剖析了行为金融学对股票市场的深刻影响。整堂课氛围活跃,听者聚焦于需要思考的问题,跟随着老师的思路,思考着问题的答案,张若希都运用生动的实例与贴近生活的案例,助力“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复杂的金融知识。

现场听课教师反响热烈,纷纷表示收获很大,对今后举办此类活动充满期待。多位教师还与授课教师就教学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分享

首经贸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首经贸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首经贸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首经贸新闻中心 Email:xcb@cue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