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院ECOer冬奥记忆总结篇 (一)| 段潇鹏:同筑冰雪梦,一起向未来
段潇鹏,来自经济学院2019级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班,曾任经济学院学生会执行主席。作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环节的一名标兵志愿者,他的主要工作是参演冬奥会开幕式的致敬人民环节,以及冬奥会闭幕式作为看台志愿者指引观众维持鸟巢内场秩序。
2021年6月,当得知北京冬奥会面向高校招募志愿者时,我毫不犹豫地在第一时间报了名。这源于我的热爱,我的向往。2008年北京奥运会让我第一次明白什么是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什么是大国的文化底蕴,什么是举国欢庆的喜悦,以及什么是自己热爱并愿意为之奉献的事情。所以我坚定了要为北京冬奥会贡献自己一份力量的决心。在经历漫长的前期报名,面试,导演筛选等环节,我有幸成为一名冬奥会志愿者。
时间终于来到了2021年9月29日,我收到了第一次训练的通知,那时的我还不知道,这将是多么梦幻,多么令人铭记的一段旅程,一共45次的训练就这样开始了。10月和11月初在首体训练,在刚开始是乏味的,每天重复着简单的传国旗动作,踏着一成不变的步点,有时训练持续10个小时以上,全程收手机,经常晚上结束训练拿到手机后出现堆积成山的工作消息和通知,这让我感觉时间停滞一般的漫长难熬,每天都期盼着早点结束训练,早日办完冬奥可以回到正常的学习工作中。但在过程中我结实了许多朋友,有老师,有其他学院优秀的同学,有其他学校的同学,还有极为重要的人。慢慢我发觉自己已经习惯了冬奥元素在那段生活中的位置和重要性,并开始享受这段旅程。
2021年11月底,我们进入鸟巢训练,这段岁月是我终身难以忘怀的,因为它带给我太多的经历和成长。一共36次进入鸟巢全封闭式训练,后期训练时间长达每天16个小时,在期末考试的压力下,每天在文化中心休息室争分夺秒地学习,还要与北京冬日刺骨的寒风做对抗。但就是那样一段水深火热的生活,让我有机会见识到世界级盛会背后那些动人可爱的一面,从零搭建并一遍又一遍调整试错的节目;张艺谋导演团队的超高艺术审美水准;从六七岁的小演员到五六十岁的叔叔阿姨们每人脸上都挂着自豪的笑容,这就是开幕式带给我的意义,作为一名志愿者,承担着国际盛事的责任,必将牺牲自己,但就是这样的奉献才赋予了这段青春岁月特殊的意义,让我感到无比自豪。“保持痛苦,保持期待”是我排除一切困难,保证参加每次训练的信念,也正是志愿者这个光荣的身份,让我有机会将自己的青春挥洒在鸟巢。
训练和隔离生活贯穿于冬奥全程,为我带来无数的感动和温暖。训练时和导演沟通学习让我了解到节目编排方面的知识;训练间歇和旁边少数民族的女同学沟通交流,学习不同民族文化;和开幕式组的朋友们一起经历多次换岗,凌晨五点互相叫起床,每天停不下来的欢声笑语让疲惫一扫而空,隔离期间除夕夜的美食和畅饮,一切的经历让大家把彼此当做真正的家人;还有无数印象深刻的瞬间定格在我心中,这些是冬奥带给我宝贵的财富。
千万雪花,竞相开放。回首这段峥嵘岁月,每一个为冬奥会付出的人都像一片洁白的雪花,都是纯洁的,都是至关重要的。万千你我,汇聚成一个家。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就像训练站在我身旁的民大同学说过的一句话“我们很普通,只是很幸运”,我们很幸运有机会肩负时代给予我们的责任,无论在冬奥,还是未来的路途上,作为新一代青年,我们一定将冬奥精神牢记于心,作为最闪亮的光指引着我们,让世界看到中国青年的潜力与实力。
首经贸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首经贸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首经贸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首经贸新闻中心 Email:xcb@cue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