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经济学院人才学系调研中国通号、伊利集团,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
为深入贯彻北京市关于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战略部署,助力北京加快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精准把握企业在产教融合中的实践探索与核心诉求,7月17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丰台区人才工作局、丰台区人力社保局组成联合调研组,赴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通号)、伊利集团北京商务中心开展专题调研。
北京市人社局人力资源开发处处长方爱明、二级调研员杨宁,丰台区人才工作局副局长杜鑫、规划科张瀚洋,丰台区人力社保局副局长姜丽洁,劳动经济学院人才学系主任陈书洁、系副主任杨之旭等参与调研,政企学三方围绕统筹教育科技人才、破解未来产业创新人才发展瓶颈展开深入交流。
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人力资源部副部长时昌雍重点介绍了轨道交通核心业务、低空经济等新兴战略领域“1241”发展战略在新兴赛道的布局,强调在智能轨道交通、低空管控、无人机系统开发等领域仍需精通前沿技术的复合型跨界研发人才。他分享了与国内八所高校合作探索的硕士生、博士生联合培养机制,特别是企业技术骨干与高校教师共同指导的“双导师制”,以及依托院士工作站引入顶尖科学家资源提升基础科研能力的经验。各方表示,“十五五”时期将重点支持央企布局未来产业中人才政策需求,深入研究央地协同、政策适配性问题,中国通号集团战略性新兴产业事业部、研发部相关负责人参与座谈。
伊利集团副总裁杨超群介绍了集团整体发展战略,强调聚焦产业特色加大研发投入与人才培养力度,加速产品创新迭代、缩短研发周期。他详细阐述了伊利“定标准、对差距、达要求”的人才培养体系,指出内部培养在文化传承与敬业忠诚方面的重要性,并明确专家人才在技术创新与价值创造中的核心职责。杨超群还介绍了与江南大学共建的“3+1”本科、“1+2”专硕项目,以及与中国农业大学共同承担国家重点研发项目的成效,展示了教育主导、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的有效融合。各方表示,将重点支持伊利集团在京良性发展、人才保留及促进大学生就业,深化与首都高校合作。伊利集团人力资源部、北京分公司行政部相关负责人参与座谈。
此次调研是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积极实践,也是谋划“十五五”时期人才发展规划的关键环节。各方表示,下一步将着力破除机制壁垒,推动构建更高效的产学研用融合生态和更具吸引力的人才发展环境,服务首都高质量发展大局。
首经贸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首经贸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首经贸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首经贸新闻中心 Email:xcb@cue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