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工程学院师生立足专业 实现特色战“疫”
已经记不起是从何时开始,打开微博,世界各地的疫情信息“霸占”着热搜的前十条;刷刷知乎,感染肺炎疫情实时动态几个大字“引诱”着你一次次地点开查看;点开朋友圈,铺天盖地的各路捐赠信息“接踵而至”。比起股票的指数行情、期末成绩和日益增加的体重,每日更新的新冠状病毒确诊病例数,成为了最能牵动人心的数字。
而疫情初期,每天早晨醒来填写健康日报汇报自己的健康状况,在当时也成为了管理工程学院师生们一项日常习惯。毕竟作为数据的提供人,只需动动手指,就能证明自己用“家里蹲”的行动向国家做了贡献,成功阻止了疫情的进一步扩散。
2月28日,刘经纬老师在班群里提醒大家按时打卡
但是,大家可能会好奇上报信息后的那些事:这么繁复的防疫统计系统是由谁来设计的?全院人数众多、每人有数十项信息,收集来的数据又由谁来统计、最后汇总到哪里?这些数据背后又有何意义?
现在,就让我们走进疫情初期数据统计工作的幕后,揭秘这个专业抗“疫”的大工程。
这究竟是怎样的一个系统?
“《特色防疫系统(党委宣传部课程思政项目实施后学生成果)》”是刘经纬老师对健康日报统计系统的全称。谈及如何完成疫情初期的信息采集和整理工作,刘老师首先提到了成熟的网络协同办公技术,例如腾讯文档、腾讯会议、微信等工具构建虚拟团队,并联系腾讯公司技术团队加入,提升工作效率。简单地说:构建1300师生的全透明信息沟通机制,实现1300人填报信息时全员可观测,从而实现高效率上报。
善用新兴的资源和技术只是其中一方面。身在管理工程学院,这个团队当然也善于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他们采用信管与计算机专业常用的管理信息系统技术,通过搭建国际域名网站,全体师生可以通过访问网站获得最新信息,实现沟通管理的拉式沟通。采用大数据专业常用的数据获取、清洗、批量处理和分析技术,编写程序实现大量数据的大量重复查询和统计分析操作。
管工学院防疫协同平台示意图,刘经纬老师提供
然而,科学也会出现谬误,没有人愿意故意写Bug,在一个完美的系统搭建成功之前,工作总会出现一点小故障。前期协同软件系统Bug大量出现,例如部分数据丢失,很多误操作删除数据无法找回。“信息化工作前期,工作量巨大,很多老师学生都连续工作到凌晨,备份工作1小时发生一次。但这是正常现象,信息化项目都是如此,前次准备得越充分,后期越省力。”刘老师如实说。
在刘老师的团队中,问题的出现总有积极的意义,解决的办法也总比问题多。在信息化工作中期,随着腾讯公司技术人员的加入,系统的bug被快速清除,同学老师们的用户体验被持续改进,虽然任务量在不断提升,但是学院的工作量却逐渐降低。经过一次又一次的修改与调试,后期工作量化简到每人每天1分钟不到。“‘抗击冠状病毒’ ‘新工科+课程思政’的建设终于落地了。这就是信息化技术的最大特点和优势”,刘老师说道。
团队合作,效率加倍
疫情防控狙击战的深入和系统搭建的成功,当然也离不开学院中自愿加入团队的大家的帮助。2019级软件工程专业研究生张宇豪就参与了学院防疫协同工作平台的创建。在信息协同表刚使用的时候,她负责定时备份与监管协同表,监看以及处理数据随时可能发生的异常,后期负责批量数据的统计、核对、分析与处理。
作为一名学生党员,在疫情防控特殊时期,她认为要敢于担当,带头往前冲,也正好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学以致用。“所以我必须往前冲,很高兴能够有机会尽自己一点点微弱的力量。”
仅仅一天之中,为防止数据丢失会备份多次
而2017级安全工程专业本科生李啸然则配合学院老师进行收集、录入、核对学生的相关信息,帮助同学和学院老师进行沟通。到了工作的后期,主要负责定时、按要求备份信息统计表。这次突如其来的疫情,使每个人都十分紧张和担心。但他觉得,虽然自己不能到现场亲自参与救援工作,但作为学院的一名普通学生,也可以施展自己的能力为这次疫情做些志愿工作。
一个个文件夹是大家努力的见证
对于兼职辅导员张泽远来说,数据统计也和疫情防控是辅导员的日常事务性工作。“我也一直觉得,这就是我份内之事。想要做好这份工作,就要随时随地地为大家的健康去奉献。”他的所作所为,应了“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这句话。所以到了关键的时刻,他很乐意用自己的努力和付出,护一方的平安——“我觉得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情。”
除此以外,还有一位身在湖北却坚持承担任务,具有极强的责任心的陈迎港。谈到大家都很关心的湖北,他说道“现阶段湖北除武汉市外,大多数市县已经接除封锁,交通逐步恢复,工农业也在逐步复工复产,总体情况积极向好。我所在为荆州市,在整个疫情期间,严格实施了政府相关政策,交通严格管制,很好的阻碍了疫情的恶化扩散,现阶段已全面恢复交通和逐步恢复产业。现阶段虽已解封,但人民群众仍很自觉外出佩戴口罩,防范心理仍比较强,并没有因为现阶段的管制放松而放松自身警惕。”
从疫情开始之时,陈迎港就一直承担了相关的任务。他说道“一方面是自身身处湖北,对疫情的贴身体会很强烈,虽说无法在疫情期间做出什么贡献,但也希望能做出一点什么以期疫情快点结束;另一方面是因有学生工作的经历,在处理与学生相关的工作来会得心应手一些。”
虽然大家都表达得十分谦虚,但是在整个信息系统改进的过程都付出了极大的努力。正如刘经纬老师评价的那样:“学生工作的老师们都很为其他人着想,给自己增加工作量为他人降低工作量,学生干部们很靠谱,任劳任怨承接了大量的运营工作,研究生们技术过硬,快速响应学院的各种需求。”
用“心意”化“疫”为易
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并没有想象得那么一帆风顺,每一份工作都有各自的困难。但是大家都积极地化困难为挑战,找到了合适的解决方式:
刘经纬老师认为主要困难有三:一是大量信息收集需求变更,二是前期协同软件系统Bug大量出现,例如部分数据丢失,很多误操作删除数据无法找回,三是前期大家对信息化系统不熟悉。但是正如前文所言,问题的出现总有积极的意义,解决的办法也总比问题多。针对这三个问题,刘经纬老师带领团队想出了各自的解决方案。首先,采用PMP中的有效沟通,使合作各方采用专业的方法做专业的事情,从而实现工作效率最大化;并邀请腾讯公司技术软件团队加入,及时修复bug;最后采纳用极简思维设计系统,使得用户体验得到最大程度提升,工作量降低为零,从而打破线上困局。
100多版的修订
张宇豪在面对在批量处理数据时,技术上遇到的困难;以及疫情通刚刚上线时,统计分析每天未填报人数时出现误差,也有自己的一套方式来化繁为简:通过微信电话、腾讯会议等工具与老师及时沟通,在刘老师强大的技术指导下快速解决;除此以外,运用技术手段与学院总表数据反复核对,及时发现有些同学的信息在填报时出现的问题,为同学们更正。
在这次信息收集工作中,因为前期需要多时段的信息备份,李啸然一个人有些忙不过来。在征得学院老师同意后,有3位同学主动申请志愿加入此次工作。制定出工作计划后,他们各自以定闹钟的方式提醒自己按时备份,同时也在响应时间里互相提醒,顺利的完成了相关备份工作。
每天凌晨12点,疫情通准时发布的提醒想必大家一定不陌生。这项工作就是由张泽远来完成的。虽然熬夜对于作为当代青年来说并非罕见的事情,多数人选择以学习或娱乐等各种方式跨过12点,但是每天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坚持下来也并不轻松。“这个不是我自吹自擂,但确实是一件消磨精力的事情。我觉得这是非常有意义的,我也愿意去做这个工作。”话语中透露出他的坚定。
“疫”外收获
刘经纬:
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是真的靠谱,学生工作的老师们特别给力支持用运营系统做回归测试。收获了很多调试高难度技术bug的方法,结识了很多腾讯公司的技术高手。过程总是很辛苦,结果总是很开心。收获新本领的同时收获了更加深厚的友谊和信任,“抗击冠状病毒”“新工科+课程思政”的建设终于落地了。
张宇豪:
我的感受是学好技术是非常重要的,学好编程能够帮助我们快速处理批量数据,学好数据分析能够帮助我们高效统计分析数据。建议大家一定要扎实技术本领,好好学习编程。最大的收获是很开心能够通过专业所学技术,及时解决疫情防控数据统计中的问题,同时也又学到了很多新的技术,收获了很多专业技术应用的经验。
李啸然:
我感受到了信息化、科技化带给我们的好处。学院老师们多次凌晨仍在探讨如何方便全院1200多名学生高效完成此项工作,制定出了周密的工作安排,责任到人,分配工作,细化落实到每一天,通过在线文档,我们可以做到及时修改、实时保存、定期恢复……同时,在老师们的付出背后,我觉得所有同学们也都在积极配合,致使我们的工作可以顺利开展。
张泽远:
虽然有一些小的困难和坎坷,遇到了一些挫折和问题。但是这些都不重要,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之下,在新兴科技的助力之下,这些都被我们克服了。现在一切运行得比较平稳了,这与刘经纬老师的指导,还有团队同学们的努力是分不开的。总的感受是,一定要学好专业知识。除此以外,要有自己的一份情怀。用自己的真心、时间和努力,换取工作的顺利的完成。
今天,我们可以看到,整个世界都在经历着无比巨大的变化,甚至是充满危机。有人说,我们不仅经历着现实中病毒带来的疫情战斗,还经历着一场信息战。这个特殊的时刻,恐慌情绪对于社会的破坏力,某种程度上并不低于病毒,而信息公开透明是最好的恐慌消除剂。疫情防控信息精准度的重要性尤为体现,不是“差不多就行”,而是“差一点都不行”。我们在得到信息的同时,也在提交信息。
疫情初期,疫情上报系统的横空出世,正是学院对于同学们情况最好的统计和监督方式。学院的师生同心协力,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以科学的手段,为大家戴好了抗疫的“信息口罩”,助力战“疫”。这些富有责任心的老师和助力的同学们,就是信息一线的战斗者,是学院的统计者与守护者。完善又便捷的信息登记,让大家“安全感”与日俱增。
首经贸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首经贸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首经贸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首经贸新闻中心 Email:xcb@cue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