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铭记历史 砥砺前行——文传学院2017级传播学卓越班赴北大红楼参观

  11月10日上午,2017级传播学卓越班在传播学系副教授贺心颖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策源地——北大红楼。这里也是马克思主义宣传的前沿阵地,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的诞生地。2018年,适逢北京大学120周年校庆、北大新闻学研究会成立100周年。这次活动旨在让青年学生铭记历史,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融入新闻史的教学活动之中。

在北大红楼前合影

  参观伊始,贺心颖老师明确了这次活动的目标:结合《中外新闻传播史》课程,关注新文化运动时期的重要人物,并感受他们曾经工作的环境氛围;形成对这一时期的文献档案、报刊原件等资料的感性认识;全面了解清末民初的社会思潮以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情况。此外,贺老师还要求同学们在参观结束后,就印象最深的一件展品谈谈感受,并说明其意义。

  落成百年的红楼曾是国立北京大学文科、校部及图书馆所在地,现为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走进红楼一层,映入眼帘的是原北大校长蔡元培的半身雕像。楼内有校长室、文科学长室、学生大教室、新潮社、图书馆主任室和第二阅览室等六处陈列,并设有蔡元培和陈独秀的专题陈列。在楼内东侧一间普通的办公室,李大钊主持成立了北方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北京共产主义小组。在西侧的学生大教室,鲁迅曾讲授“中国小说史”。

参观北大红楼

  随后,同学们参观了设在红楼西侧平房的“新时代的先声——新文化运动陈列展”。该展览以照片、报刊等形式展现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先进知识分子探索科学真理的发展道路。

参观新文化运动陈列展

  参观的过程中,贺心颖老师就展览中涉及的历史事件、重要报刊与主要人物为同学们答疑释惑。她说,“新闻史人物研究必须在掌握充分的史料的基础上,将人物置于历史语境中,综合考虑个人、社会和世界格局等诸多因素间的相互作用,运用唯物史观对研究对象的言论和行为进行分析与评价。”

贺心颖老师为同学现场讲解

  参观完上述展厅后,江书婷同学表示,给她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蔡元培为《生活星期刊》双十特刊的题词。蔡元培指出,“日本侵略中国大敌当前之时,应一致抵抗去争取和平”。江书婷说:“我意识到那个时候的报业其实都和当时救亡图存的背景联系得很紧密,报业承担了社会上有志之士的期望,期望报业能够承担起一份职责,唤起大众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她认为,当时的报刊关注社会问题,引进先进思潮,对思想解放、社会进步都起到了推动作用。这些文物可以帮助后人了解当时的社会议题。

  最后,同学们参观了北大红楼推出的“不忘初心——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陈列”。该展览是为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以及《共产党宣言》公开发表170周年而推出的特展。这个展览呈现了中国人为挽救国家和民族危亡,从初步接触到广泛接受并主动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过程,记录从20世纪初到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的一段历史。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共分为三条渠道,分别是日本、西欧和苏俄渠道,在五四运动前后共有1600多名学生赴法国勤工俭学,包括周恩来和邓小平等人,”讲解员向参观者介绍道,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之下,苏俄成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渠道,并由此培养了一批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本次参观活动是贺心颖老师主讲的《中外新闻传播史》的课外教学环节,也是她所主持的我校教学改革重点项目《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的新闻传播史论与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贯穿于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切实推动卓越新闻传播人才的教育培养。

分享

首经贸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首经贸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首经贸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首经贸新闻中心 Email:xcb@cue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