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劳动经济学院获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6项

近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了2024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集中接收申请项目评审结果,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有6个项目获准立项(其中,重点项目1项,一般项目4项,青年项目1项)。

学院将进一步加大国家级项目孵化培育力度,继续聚焦科学前沿,强化有组织科研部署,充分激发广大教师科研的积极性,持续提高项目申报质量和研究质量,力争产出更多标志性成果,扎实推进科学研究质量提升的“登峰工程”,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新时代首都发展。

祝贺童玉芬、丁述磊、詹婧、魏华颖、曾雪婷、张起帆六位老师!


项目负责人:童玉芬

项目类型:重点项目

项目名称:从人口发展新常态到人口高质量发展的引领机制与实现路径

负责人简介:

童玉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2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劳动经济学国家重点学科负责人,人口经济研究所所长,《人口与经济》主编。兼任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中国劳动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市人口学会副会长、北京市社会建设学会副会长等。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重点及一般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际welcometrust基金项目、北京哲社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重点基地重大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和社科基金项目以及部委委托项目等多项课题,在重要学术期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40多篇,出版著作13部,成果多次获得省部级1、2、3等奖励。

项目简介: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优化人口发展战略,202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提出,“必须全面认识、正确看待我国人口发展新形势”,要“完善新时代人口发展战略,认识、适应、引领人口发展新常态”,“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科学认识以人口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引领人口发新常态的内在机制和实现路径,不仅有助于推动构建中国本土的人口发展理论,同时对于实现人口高质量发展以支撑中国式现代化,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项目以我国人口发展系统为研究对象,旨在科学认识人口发展新常态的基础上,从理论上分析引领人口发展新常态的内在逻辑和机制,以及人口发展新常态下实现人口的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


项目负责人:丁述磊

项目类型:一般项目

项目名称:数实深度融合赋能高质量充分就业的理论机理、影响效应与政策研究

负责人简介:

丁述磊,山东聊城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副教授,首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理事。主持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参与多项数字经济、稳定和扩大就业领域国家社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在《中国人口科学》《经济学动态》《改革》《经济学家》《经济社会体制比较》等CSSCI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多篇文章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教育文摘周报全文转载,部分成果入选首批哲学社会科学主文献,出版专著2部,在《中国社会科学报》《经济参考报》等报刊发表多篇理论文章。

项目简介: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努力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目标。随着世界范围内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数字技术迭代升级,数据要素广泛应用,驱动形成以数实深度融合为核心特征的数字革命。数实深度融合促进产业形态、企业形态、组织形态、治理形态发生重构,对劳动力市场中的劳动形态、人机关系、就业岗位产生深远影响。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数字经济,并将加快推进数实深度融合作为新发展阶段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战略举措。《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为推进数实深度融合发展进行了顶层设计。鉴于数实深度融合对劳动力市场产生多方面影响,本课题在“以数强实”发展理念下,深入研究数实深度融合赋能高质量充分就业的理论机理、影响效应与优化政策,为实现数字中国战略,推进数实深度融合与高质量充分就业协同稳健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项目负责人:詹婧

项目类型:一般项目

项目名称:零工劳动全时化的技术形塑机制、双刃效应与平衡治理策略

负责人简介:

詹婧,女,经济学博士,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劳动关系系主任。近年来,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1项,北京市社科基金规划项目1项,作为子课题负责人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参与各类科研与咨询项目30余项。先后在《中国人口科学》、《经济管理》、《劳动经济评论》、《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等权威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3部。

项目简介:

零工劳动全时化是劳动者逐渐将零工工作作为全职或接近全职的工作安排,从而难以再进入更稳定正规就业形式的一种现象。一方面,劳动者在长期性零工劳动中满足了自身对灵活自主的追求,另一方面,劳动者被固化于零工劳动中,从而脱离了更具保障性的就业。当零工劳动全时化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它就不仅改变着劳动者的劳动后果,也改变着他们在工作场所之外的生活方式。本研究在梳理数智时代零工劳动全时化的内涵与特征的基础上,分析数字技术形塑零工劳动全时化的作用机制,探索零工工作全时化对劳动者工作场所内外福祉的双刃效应,并在健全零工市场发展与劳动者权益维护、就业质量提升的双目标框架下提出零工经济发展的平衡治理策略。


项目负责人:魏华颖

项目类型:一般项目

项目名称:大数据视域下全球科技人才集聚的时空演变、创新绩效与中国的路径优化研究

负责人简介:

魏华颖,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合作交流处副处长,劳动经济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人才测评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劳动经济学会人才发展分会常务理事。多年来一直从事人才学相关领域研究,学术研究成果共计31部,主持或参与科研项目30项,其中省部级以上课题4项。长期为中国侨联、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北京市人才局、北京欧美同学会等政府机构提供研究报告和政策咨询,研究成果成为政府部门决策的重要依据。

项目简介: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党的二十大报告系统性阐述了科技、人才和创新的内在联系。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国家间的力量对比,关键在于基础研究和硬核科技,归根结底是科技人才和创新能力的竞争。本课题将基于科技人才跨国流动的大样本数据,厘清科技人才集聚的时空演变和特征,测算科技人才集聚指数,挖掘科技人才集聚和区域创新绩效间的互动关系,探索吸引和集聚科技人才的有效路径。以科技人才量的定向增加和质的有效提升助力我国进一步形成人才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以新型生产关系推动形成新质生产力进而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项目负责人:曾雪婷

项目类型:一般项目

项目名称:生态禀赋“财富化”路径下京津冀跨区域绿色共富策略研究

负责人简介:

曾雪婷,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教授,博导,“经贸学者”,北京市海外高层次人才,从事人口、资源与环境系统优化与风险管理研究。主持国家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6项,发表国内外核心期刊60余篇,出版专著4部,参编行业标准3部。中国人口学会理事、中国国土经济学会理事、多个SCI杂志客座主编,曾获北京市高校青年教师社会调研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等,相关研究获得省部级领导批示,并纳入省部级“十四五”规划。

项目简介:

根据生态系统地缘关系及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跨区域协调整合自然禀赋优势,以生态要素高效流动促进绿色红利释放,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有利保障。以生态禀赋“财富化”路径驱动“点绿成金”,发挥生态优势,促进民生福祉与经济收益协同提升,实现绿色共富,已成为国家战略层面上的重大问题。本项目以共富视角,优化调整生态禀赋-社会经济的关系,从而解决京津冀生态-经济不匹配、生态产品供需不平衡、生态福祉不公平、绿色协同效能低等问题,为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及环境规划制定提供重要的决策参考。对“生态优势->财富优势->共富优势”转化关系的创新研究,有利于挖掘生态优势,助力京津冀绿色共富策略,为跨区域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奠定基础。


项目负责人:张起帆

项目类型:青年项目

项目名称:基层社会数字治理的新协同困境及破解路径研究

负责人简介:

张起帆,社会学博士,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社会工作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治理、组织生态学和社会工作。曾在《自然辩证法研究》《学习与实践》《内蒙古社会科学》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8篇。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主持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社科一般项目1项。

项目简介:

数字治理是实现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引擎。当前,数字技术在赋能基层治理的同时,产生了“技术壁垒”“数据孤岛”等“新协同困境”,无法实现整体性、系统性和联结性的善治。课题基于组织生态学中的生态链视角,探讨“基层社会数字化建设何以形成有效协同”这一核心问题,从“合法性-环境系统”“行动者-主体系统”和“要素禀赋-资源系统”三大维度分析协同困境的深层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数字治理生态链的破解路径,以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基层社会数字治理的道路和话语体系。

分享

首经贸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首经贸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首经贸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首经贸新闻中心 Email:xcb@cue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