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经济学院杨旭华教授接受中国教育电视台采访,对“隐性加班”问题发表专业观点
4月12日,劳动经济学院杨旭华教授接受中国教育电视台采访,对“隐性加班”问题发表专业观点。
随着“隐性加班”现象的日益普遍,如何维权成为大家密切关注的话题。针对此类问题如何维权,杨旭华指出可以提炼为三个关键词:积极协商、关注时效、证据留存。首先,可以与用人单位积极协商。对工作微信的使用规则进行探讨,划定合理界限,避免过界侵权。第二,在时效方面,如果投诉单位拖欠了加班费,到劳动监察部门举报,时效期为两年,而申请劳动仲裁的时效为一年,要注意不能超过相应的时效。第三,劳动者需要注意固定保留相关的证据材料,如劳动合同、考勤记录,加班安排的具体信息等。
但是对于普通劳动者来说,存在维权成本较高的问题。杨旭华教授从4个角度探讨,如何使用法律手段让企业不敢也不能侵害劳动者权益。首先,政府需要以法规细化加班的界定,来提高用人单位的违法成本。我们需要对加班予以重新定义,要充分的考虑互联网时代的特殊性,比如国外有的国家已经提出“下班免骚扰法”规定了劳动者享有下班后断网的权利,即在工作时间外,劳动者可以不理会工作邮件或电话。另外在提高违法成本的方面,也建议借鉴国际的立法通例,设立民事赔偿、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并存的责任体系。第二,我们需要加强劳动行政部门的执法力度,并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我们需要将休息休假纳入劳动监察范围,对严重侵犯劳动者休息休假权益的企业予以曝光和规制,并督促改进。第三,发挥工会的监督作用,维护劳动者的休假和休息权益。工会应当推动企业建立健全工时制度,禁止工作微信的泛滥使用,对职工提起劳动仲裁和诉讼的时候,要给予必要的支持与帮助。第四,加大普法的宣传力度,提高劳动者维权的法律意识。在劳动者的休息休假权受到侵犯时,要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个人简介
杨旭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后备学科带头人、青年学术创新团队负责人,兼任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智能分会常务理事等职务。近年来,累计发表论文二十余篇,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等多项国家级、省部级课题。
首经贸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首经贸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首经贸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首经贸新闻中心 Email:xcb@cue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