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主题教育】溯中华文化之根 弘扬红旗渠精神丨文化与传播学院党总支赴河南安阳开展学习调研

为热烈庆祝建党102周年,进一步推动教师党员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铭记党的历史,不忘初心使命,7月1日至3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党总支书记石刚、党总支副书记高琼、副院长陆彦明等一行10位党员教师赴河南安阳学习调研。

 

溯中华文化之根  增强文化自信

本次调研各位党员教师在中国文字博物馆里追寻汉字的诞生,在羑里城感受中华文化思想之根,在殷墟博物馆里详细了解文物背后的历史、探寻中华文化之根。作为甲骨文的出土地,河南安阳殷墟遗址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文献可考、为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商代晚期都城遗址。文字承载着历史底蕴和文化基因,甲骨文作为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对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殷墟遗址博物馆丰富的文物,展现商代社会组织、社会生产、社会生活以及文化艺术等诸多方面的信息。

通过此次赴殷墟博物馆、中国文字博物馆调研学习,教师党员体悟中华文化之源的同时,更加深入地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这次来是想更深地学习理解中华文明,古为今用,为更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借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党创新理论的‘根’,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是‘两个结合’。”

 

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  耙梳中华思想脉络

在周易文化发祥地羑里城周文王六十四卦碑前,石刚为各位老师开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党课——《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耙梳中华思想脉络》。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科学社会主义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其中“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革故鼎新”就是来自《易经》。

石刚从《易经》中的乾卦、坤卦入手,对其中蕴含了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思想智慧进行了解读,提出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报告充分展现了《易经》中的中国哲学精髓。作为群经之首的《易经》在中华文化史上闪耀着熠熠光彩,具有惊人的生命力与智慧。各位老师聆听后纷纷表示从中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进一步增强了文化自信。身为新时代教师应牢牢守护传统文化根脉,承担起文化创新传承的责任。

 

弘扬红旗渠精神  投身事业发展

调研一行赴林州红旗渠参观学习,感悟“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沿着红旗渠一路攀登至青年洞的老师们仰头看着陡峭悬崖,切身感悟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红旗渠时所说:“红旗渠精神同延安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永远震撼人心。”在红旗渠纪念馆,老师们先后参观了“千年旱魔”“红旗引领”“太行丰碑”“山河巨变”“精神永恒”等展厅。纪念馆内生动再现了林州人民修建红旗渠的艰难历程,一个个战天斗地的故事,一幕幕可歌可泣的画面,让大家身临其境,深切感受到了当年林县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光辉历史。

本次安阳学习调研活动,老师们纷纷表示将利用好三尺讲台,牢牢守护和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根脉,将优秀中华传统文化融于课堂,不断书写优秀传统文化新时代鲜活故事,引领更多学生增强文化自信。同时将以红旗渠精神为标尺,自觉弘扬红旗渠精神、发扬党的优良传统、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以锐意进取的勇气、蓬勃向上的朝气、实干向前的底气,将红旗渠精神落到实处,以奋斗者的姿态和开创者的气概投身高校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中。

分享

首经贸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首经贸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首经贸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首经贸新闻中心 Email:xcb@cue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