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院赴云南龙陵县开展“聚焦精准扶贫”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8月18日,会计学院“愿爱无忧”社会实践团成员来到云南省龙陵县,开展“聚焦精准扶贫”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本次社会实践采用实地考察与采访相结合形式,对该地的基本情况及“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深入调研。
龙陵县位于云南西部边陲,全县有总人口29.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4.1万人,人均年收入低于2300元的贫困人口有11.1万人,占全县农业人口的46%。龙陵县基础设施滞后、经济欠发达、社会发育程度低,是集民族、边疆、山区、贫困、侨乡“五位一体”的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
首先,实践团成员来到龙陵县扶贫办,采访了工作人员杨春贵,他向实践团成员介绍了龙陵扶贫项目情况。龙陵扶贫重点以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项目,退耕还林项目及石斛、核桃、胡蜂的种植和养殖为依托,推行生态+林产业+贫困户生态经济兼容经营的管理模式,探索走绿色扶贫持续发展之路,做实生态扶贫和林产业扶贫这两篇文章。
为了进一步了解产业扶贫情况,实践团成员来到碧寨乡和勐糯镇分别对黄山羊养殖产业和石斛种植业进行了调研。在通往到勐糯镇的路上,实践团成员看到不少田地里都打着黑色的遮荫网,遮荫网下种植的是大片的石斛。来到勐糯镇,通过走访二十多户农户发现,除了在田地里大面积专业种植石斛的人外,很多在近家有小面积空闲田地的也都种植了石斛。但是近两年来石斛收购不如前几年理想,邵刚对家里种植的两亩石斛的销售感到担忧:“自从两三年前石斛大热以后,种的人也多了,政府也有政策扶持,但是这两年卖的价格不是很理想,来收购的人买的量也没有以前大了。卖也亏点,不卖更亏。”实践团成员通过走访,普遍认为:石斛的发展不应只停留在种植这一点,最好能发展成为一条完整的产业线,不断发展相关产品,以扩大市场,增强竞争力。
接下来,实践团成员来到农户,了解黄牛养殖的情况。龙陵黄山羊是云南省六大名羊之一,并被列入国家级遗传资源保护名录。龙陵县山林面积达百分之七十以上,又以放牧为主,羊吃到草种类非常多。独特的地理环境使得黄山羊耐粗饲,少疾病,适应能力强。何贵琴是传统的黄山羊养殖户,对于黄山羊的放养她说道:“天天都要放出去,中午包点冷饭带到山上吃,到黄昏又回来。上个月卖了一批羊37只,卖了一万多元钱。但并不是经常得卖,大多数情况是偶尔卖几个,挣两三千块钱。”对此,实践团成员认为黄山羊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如果能将品牌打出去,增加有效宣传方式,完善产业链,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通过几天的实地走访,实践团成员深入了解到云南省龙陵县的整体情况如下:全县扶持984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重点扶持母猪、母牛、母羊、母鸡、蜜蜂、胡蜂、大树番茄、春头苞、中药材、石斛等“短平快”产业,通过政策扶持,确保所有有发展意愿和发展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均有 1-2 项产业支撑,为实现脱贫增收致富打牢产业基础。
截至8月24日,社会实践调研工作顺利结束。在此次调研中,实践团成员深刻地感受到脱贫工作的漫长和艰巨,同时必须要认识到“精准扶贫”与各地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实践团成员通过大学生的角度,深度调研与思考现行“精准扶贫”的发展模式,将自己的见闻与书本知识相结合,利用专业知识帮助当地老百姓切实解决生产和生活问题,做到学以致用,更是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
首经贸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首经贸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首经贸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首经贸新闻中心 Email:xcb@cue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