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聚焦学术前沿,助力学科高质量发展丨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成功举办首届研究生论坛

4月25日,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建院20周年系列学术活动——首届研究生论坛在博远楼3号会议室成功举办。本次论坛以“有组织科研为引领,推动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协同发展”为主题,吸引了众多师生参与,旨在激发研究生科研潜能,促进学术交流,助力学院高质量发展。论坛开幕式由副院长张鹏岩主持。

图片        

院长麻宝斌致辞,他回顾了学院建院二十年来在学术研究与社会服务领域的成就,特别援引梁漱溟先生的学术理念,对学院未来学科发展提出展望,希望全院研究生以“致广大而尽精微”的态度,在新时代社会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彰显学术担当。着重指出要围绕超大城市治理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战略需求开展前瞻性研究,真正实现“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治学追求。

图片        

活动采用“个人汇报+专家点评+问题答疑”的形式,来自不同研究领域的11名研究生依次汇报了研究成果,涵盖城市经济、环境治理、产业转型、制度变迁等多个热点议题。

第一阶段学术报告由博士生郭柳娜主持。陶浩铭基于地级市数据探讨了“官员足迹”对中国产业机会地图的影响;陈天乐分析了环境法治联动的“双重红利”机制;杨洋以黄河流域为例研究了政府主导下生态环境“多元共治”的带动效果;谢雨欣聚焦企业自媒体的知识溢出效应,结合微信公众号数据展开实证研究。

第二阶段学术报告由博士生王励铧主持。张金炳揭示了京津冀地区植被物候对城市化的响应;吴芳仪探讨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演化对区域经济韧性的空间溢出效应;李城基于自然资源离任审计的准自然实验研究了土地利用激励机制;刘淼从历程、逻辑与效能角度论述了中国统一市场的制度变迁;者彩虹从实施效果与战略转变视角阐释了中部崛起二十年的历史发展;马广鹏研究了产业合理化与经济-碳排韧性的空间关联、匹配与收敛研究;许蓝月则从“新质生产力”视角剖析其对城市碳排放效率的影响。每位研究生汇报后,刘刚、胡甜、林彤和马金秋四位青年评委,通过采取“交叉质询+分层反馈”模式,针对研究设计、论文架构、技术方法等关键问题逐一进行细致点评,提出极具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经评委严格审议,本届论坛共评选出一等奖3名、二等奖8名,在闭幕式环节,由张鹏岩颁发获奖证书。

图片        

本届论坛作为建院20周年的重要学术活动之一,不仅为研究生搭建了高水平的交流平台,更通过专题化的学术对话,落实好学校第五次党代会提出的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琢玉工程”目标。深化科研组织力与创新力,展现了学院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推动学科交叉融合中的责任与担当,为未来学术创新与人才培养注入新动力。本届论坛的举办,标志着学院在创新型人才体系构建与研究生人才培养方面迈出关键步伐。

分享

首经贸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首经贸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首经贸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首经贸新闻中心 Email:xcb@cueb.edu.cn